探讨新形势下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5篇
第一篇:探讨新形势下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探讨新形势下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
华润天能柳泉煤矿
陈继标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行为主体是煤矿职工。职工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因素,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的因素造成的。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于1973年在对55万起事故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一个规律:即涉及同一工人的330件相似的意外事件中,有300起未产生伤害,29起产生轻(重)伤,1起产生死亡。称300:29:1事故法则。况且300:29:1只是几十万个数字的统计结论,对一个具体的操作者而言,只要有这样的违章,伤亡事故可能发生在第1次,可能发生在第330次,也可能发生在330次中的某一次。所以人的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安全生产有直接的影响。
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正是这个“可塑性”,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安全教育培训被认为可以重塑人的意识、态度和行为。在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的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培训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以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水平。下面我就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一些有效途径提出一些思考。
1、当前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煤矿安全培训是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强制性要求,可以看成是一个外推力。而受教育培训的煤矿职工是否会发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上的改变,就要看这个外推力是否被职工认可、消化和吸收。若职工认可,并经过自我消化和吸收,就会产生内在的驱动力,驱使职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发生改变。这说明,安全教育培训是一个外在的作用过程。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其中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受培者的内在响应程度。若受培者响应程度高,则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就好,反之则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当前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安全培训工作这个外推力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部分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存在短视行为,只看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忽视安全教育培训对提高职工素质的长期作用,不重视安全教育培训的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管理机构的建设、管理人员的配备、培训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企业培训责任制的建设和落实、企业培训网络的建设等等,使得培训工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或应付上级检查的状态,也使得受培者对培训工作的认识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二是煤矿职工的整体安全技术素质不高,具体表现是:职工素质呈现“一高两低一乱”的局面(年龄偏高、文化水平偏低、业务技能偏低、思想行为较乱);生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较长,工学矛盾突出;针对职工安全培训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合理,学得多干的多挨批评也多,造成畏学心里。
2、新形势下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
⑴转变思想,提高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高度。要像国家对基础学科高度重视程度一样重视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基础性工作。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安全培训责任制的建设、培训网络的建设以及安全教育培训的考核机制的建设。从企业领导到管理层次、普通职工层次都要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重视安全生产知识的提高和更新,加强职工安全意识的培训和提高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⑵解决两个矛盾,及时增补和更新安全教育培训教材。
当前煤矿的工学矛盾突出,是致使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得不到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使得职工内在的响应的基础薄弱,内在驱动力得不到有效发挥,从而割断了安全教育培训与职工需求的契合点,扩大了安全教育培训理论上的应该“响应力”与现实中的是否会“响应”的差距。目前江苏有部分煤矿的四级培训机构尝试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实行脱产或半脱产的形式,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
而工教矛盾也是比较突出的矛盾,作为四级培训机构,绝大多少安培教师是安全生产一线的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井下一线,用于教学准备和授课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障,也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这就要求企业领导高瞻远瞩,以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明确规定,给予兼职安培教师一定时间用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已经有六七年了,目前的绝大部分教材还是使用当初机构建立时配发的,一部分也残缺,也有一些小工种至今没有教材。教材的系统增发和更新力度根本跟不上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脚步,也限制了安全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
⑶紧抓教学流程管理和重点环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工作之一,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作为安全技术培训管理人员,一是要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二是要从教师管理和学员管理两个方面着手,突出教师教学准备、授课质量、课堂纪律、教学跟踪、教学考核等重点方面,把握施教者和受教者的结合点,使受教者产生思想共鸣,激发受教者的内驱力,最大程度地消化吸收新知识。
⑷突出煤矿安全生产实际,突出煤矿质量标准化和操作规范化的教育培训。煤矿安全教育培训不能脱离煤矿实际安全生产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理论的学习要加强重点、难点等知识点的学习,更要把煤矿实际工作中的重点——质量标准化和操作规范化纳入到教学重点,使受教者学到在工作中的主要目的,明白在工作中干什么工作、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去干。受教者尤其要言传身教,给受教者带来信心和力量,以规范化的要求讲授操作技能,提高受教者整体素质。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熏陶,注重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言传身教的示范和宣传效果。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丰富多彩,其中多种活动可以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是寓教于活动很好的方法。如“党员身边无事故”、“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安全知识竞赛”等等。企业领导和管理团队应自觉成为“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模范执行者,名副
其实的安全生产责任者,要善于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和良好的素质去激励职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形成持久的安全生产局面。
⑹设立煤矿安全期望激励政策,激发职工的内在驱动力。上级对下级的期望微妙地影响职工的工作情绪和工作业绩。当职工感受到上级对他们的正面期望和政策的激励时,往往会努力地主动地实现这种期待,做上级期望的事情,有着积极的表现行为和更好的工作业绩,得到期望的和令人骄傲的奖励。煤矿企业领导应该从安全教育培训开始就建立系统的期望激励机制,把每个人都想要安全的优势需要变成职工的内在响应的基础,以此为基础来激发职工的内在驱动力,并以期望激励机制作为外推力,使受教者对安全教育培训作出积极响应,主动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甚至形成自我教育,使职工的思想意识、心里素质、情绪态度和行为方式发生改变,从而使安全教育培训产生最好的效果。
总之,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安全操作得到规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拓宽各式各样的安全教育培训途径,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千变万化的形式,激发受教者的内在共鸣,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才能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第二篇:浅谈新教育形势下教育的有效途径盛丽◇湖北省洪湖市第五小学盛丽廖江涛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097-02“十二五规划”布局调整后的洪湖市第五小学是一所涵盖11个村,集小学、学前教育于一体的农村小学。学校面积为1334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6个,在校学生867人,在编在岗教师44人,这里环境优雅,设施一流,以“高效率课堂、高水平老师、高素质学生”而名声远扬。校园的一景一情、一草一木,走廊、墙角的建设构思都体现出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每一个景点怡情的育人功能,做到了一花一木、一字一画、一景一观,形散神聚。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已逐步走出一套新的德育管理之路。
一、德育为首,学校教育为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学校教育是主体,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动力、导向、保证的作用,好的教育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如果教育得不好,必然适得其反。实践证明,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
1.以德育星级评估为契机,扎实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如何把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学校以德育星级评估为契机,以德育先行为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和心理健康人格为目标,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体系。(1)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这一德育阵地的作用,对学生思想进行熏陶、激励、内化,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三月份开展学雷锋和植树活动,四月份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五月份开展预防血吸虫病教育实践活动,六月份开展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九月份开展尊师教育活动等。(3)以学校为主阵地,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成为摆在家庭和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一至两次健康知识讲座,向师生详细讲解了健康保健知识、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使学生们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增长了预防保健知识。另外,为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学校以打造平安校园为目标,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网络,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实行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抓住安全工作重点,切实消除学校安全隐患,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2.建立3+2+1+1关爱留守儿童管理模式,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留守儿童是每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为了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快乐、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切实实施均衡教育,推进公平教育,学校在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关爱措施,并根据其个性情况因材施教地开展了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确保了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首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廖楚云为组长、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行领导责任制,责任到人。其次,建立了3+2+1+1关爱留守儿童管理模式:即由3名普通学生、2名留守儿童、1名爱心家长和1名教师共同组成的互助小组,实现全天位和常态会的关爱。三是建立亲情电话室和网络聊天室,分期、分批组织全体留守儿童与家长连线或视频聊天,通过交流向家长反馈其在校的学习生活,使家长了解子女的亲情需求,让家长放心。四是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进行集体过生日,开展各项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五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其中包括该生的相关信息及发展状态、家长外出务工信息、联系方式、委托监护人信息等。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求各班班主任与带班教师每天与学生进行交心、谈心活动,并做好相关记载,及时了解留守学生在学习、品德、行为、生活的需要,促使其不断进步、成长。
二、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家校共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思想、文化素质的高低、教育子女的方法正确与否都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经济状况不同,父母的思想水平、文化教养和从事的职业不同,对待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思想和方法也完全不一样,要教育好学生,光靠学校教育不行。要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目的,只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为了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过程,增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每学期组织全体学生家长召开一至二次学生家长会,由各班班主任针对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校学习成绩和平时在校表现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地进行沟通,让家长们了解到自己孩子的表现,找出不足,加以教育,并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宣讲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法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其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学校还在每学期开设家长开放课,让家长们都能走进课堂,更进一步地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以及孩子的上课情况等,并让家长针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健康、健全学生的必然途径。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形成加法。只有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三、深入社会大课堂,让学校和家庭教育继续延伸和升华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影响,要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就必须深入社会大课堂,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只有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好,才能使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需要,使人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真正达到育人目的,学校在校园周边向所辖村支部申请了几块菜地,分给了3~5年级各班,播种、施肥、除草、捉虫等都由班级自行安排管理。让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了解劳动的意义和初步掌握劳动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积极态度和自觉参加劳动的兴趣。这些都是在学校所学不到的,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参与教育,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分化,使教育以学校为主,并和社会一起共同影响、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实现了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过程。教育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要想全面、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整体教育的思想,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是促进学校教育整体化、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开创德育新局面,谱写教育新篇章。(编辑:朱泽玲)
第三篇: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两次会议分别明确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怎样培养人‛这两大摆在高校面前重大课题。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时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思维最为活跃、感知最为敏感、意识最不稳定的阶段。坚持立德树人,高校就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要任务。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壅堵为因势利导、变说教为潜移默化、变理论为实践体验,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首先,当前互联网媒体技术高速发展、信息资讯高度丰富、多元化思潮交织混杂。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学习方式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已经超过报刊、电台、电视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青年大学生在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汲取知识营养的过程中,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隐蔽性、欺骗性和无约束性,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身心健康受损,尤其是网络中凶杀、色情、谣言等不健康的信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
价值和道德观。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学生信息传递的权威开始滑坡、来源渠道变得狭窄,这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其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不断变化,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质,势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独生子女不断增多,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扩招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社会分化造成家庭条件反差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传统的工作手段和方法有时难以凑效。
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上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性,部分大学生政治意识模糊,理想信念迷茫和失落,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少数大学生中有所滋生蔓延,是非观念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正义感、诚信度下降等,进一步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社会的转型期和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滞后于新的形势,教育内容还未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还未跟随转变,教育方法还比较陈旧落后。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居高临下、没有亲和力,令大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在教育方法上偏重简单粗暴的填鸭式灌输、没有吸引力,令大学生产生厌恶心理;在教育理念上多采取封闭性说教、没有感染力,令学生没有实践体验,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怀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不够,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合力机制有待进一步形成等等,都是影响当前大学生
第四篇:浅析新形势下企业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的有效途径浅析新形势下企业开展心理疏导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
心理疏导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第一次出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心理问题往往与思想问题交织在一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心理疏导机制,通过心理疏导来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促进职工的心理健康、实现职工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的基础上推行思想政治工作程序控制,使每个项点、每个环节、每个重点都做到有人抓、有人管,使群众情绪、工作项点、推进状态、成果评估等都始终处于可控之中,各项工作由被动逐步转向自觉,从而,使目标的实施准确无误,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逐项实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目的的顺畅实现。
在不断探索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中,我们昆明车队改变那种等、靠的老方法,而是积极主动上手,改变工作场所,由办公室和车上做工作改为双休日不辞辛劳到远在九江通勤职工家中,与她们一起谈工作、聊生活、共用餐,使情相融、心相通、力相合,同时,让她们感受到车队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打消了一些人的辞职的念头,实现了程序控制达到最终目的。
实践证明,探索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计划性和针对性,使思想政治工作从过去的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由被动型转向自觉型,从一般零打碎敲转向程序化、目标化,从而有力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