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滩村集资建村级公路的调研

对文昌镇新滩村集资建村级公路的调研

“三自”政策造就“马太效应”1996年颂布的《公路法》规定,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原则为“三自”方针,即“自建、自养、自管”。这一政策与建国以来农村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都是建立在向城市倾斜的分配格局基础上的。在这一背景下,就出现了城里人走

路,不需要掏自己腰包,而农民走路却得留下买路钱的现象。“三自”政策强烈依赖地域的特点,造成了农村公路建设上的“马太效应”:经济发达地区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充足,道路建设速度快,反过来促进经济更加繁荣;地处偏远的落后地区没有资金修路,结果是没钱修路,道路条件不好,经济更加落后。

村道建设遭遇资金压力

多年以来,乡村公路建设资金除交通主管部门“以奖代补”和地区财政附加这两块极少量的资金来源外,主要是农民集资和“两工两费”等形式进行筹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村公路有相对稳定的建设资金。但税费改革意味着农民集资被禁止,“两工”也逐步取消,乡村公路建设只能靠村集体经济,“一事一议”政策和“以奖代补”政策。

一是新滩村集体经济空壳,投资村级公路只能通过筹劳的方式进行,而按照规定每个劳力每年义务工不超过10个工日,能够用于公路建设的也不多。况且以工代形式有摊派之嫌,难以操作。

二是作为村内公益事业,村级公路虽然能够通过“一事一议”的方法解决,但人均15元的上额限度使筹资额极为有限,特别是村内人口少,经济条件差,建设里程长,地形复杂的乡村,即使将所有筹资额全部用于村级公路建设上,也是杯水车薪,加之教育、水利、植树、农田基本建设均属“一事一议”的范围,真正用于村级道路上的资金更是廖廖无几

三是“以奖代补”政策资金也十分有限

10月16日,东岭新大桥竣工通车。

过去,由于没有桥的缘故,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如今桥通路不通的现实无情地摆在了新滩村干部和群众面前。修建一条主干道以及附属工程,加上占地赔偿等费用需资金达22万余元,这对只有1600人口,集体经济空壳的新滩村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要修,群众能否承受,不修,群众是否满意。

“一路一议”巧破资金难题

新滩村大胆提出了“一路一议”集资建路的设想,即集资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组织,按照“一事一议”的程序办理,做到议之有法,议之有据,不碰高压线,也不搞软着陆。

一、开好群众会议,开展民意调查

公益建设,最困难的是资金的筹集.群众是否愿意集资,最关键的是统一思想。为此,村委会连续几个昼夜分片召开了群众会议,了解民意。会前,制作了自愿集资的协议书,会上,村委会让群众围绕要不要修路、如何修路、如何集资等议题开展讨论。由于群众的参与权力得到尊重,群众的情绪十分高涨,畅所欲言,纷纷表示修路的决心,井自愿地与村委会签定了自愿集资的协议书.据统计,民意支持率达90%,从而建立稳定的群众基础。

二、召开村民议事会,坚持民主议事

村民议事会由各组组长、党小组组长、老干部和一些威望较高的群众代表组成,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在议事会上,村委会阐述了公路标准、水系走向、树木成林总体设想以及集资的方法,并组织成员到实地察看,现场论证。经过反复讨论,不断完善,最终制定了公路建设施工方案和集资方法,并对工程竞标、资金使用、财务公开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理出了宣传提纲。

三、规范资金筹集和使用制度

收取集资由村委会统一制表,统一发放票据,各组收款人由群众投票产生,村委会每五天统计一次,在广播上公布进度和已交户的名单,各组的集资款交到指定银行存蓄,村里保管存单,个人保管身份证或密码。启用资金必须双方到场,对用于工程的支出单据必须经村委会主任审批,监督组检查原始票据,签章后方可入帐。村委会建立资金使用收支情况明细报表,适时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在广播上公布,保证群众自筹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全面启动,掀起集资高潮

抓好宣传发动。利用各种大小会议和广播,不遗余力的宣传修建公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政策上分析、从经济上核算,利用宣传提纲,让群众了解到村委会对工程的总体没想,以及工程招标、资金使用等方面的隋况,使群众对村委会的工作充满信心和信任,求同存异,消除顾虑,积极集资捐款。

发挥带头作用,抓好典型示范。村两委在积极发挥“五带头”的同时,还做好一些典型户的工作,如上门组的一名单身汉是个残疾人,在开会之前就交清了本身的集资任务,极大地触动了群众积极性。在会上不仅先是干部、代表都交清了集资,一些群众也纷纷捐款,仅在第一次群众会议上就筹集资金2万6千余元。

发挥老干部作用,成立恳谈队伍。在集资过程中,一些农户因自己受益程度的差别,而产生抵交情绪,村委会将老干部组织起来上门与其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

第二篇:对新滩村集资建村级公路的调研开展“一路一议”拓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渠道对文昌镇新滩村集资建村级公路的调研“三自”政策造就“马太效应”1996年颂布的《公路法》规定,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原则为“三自”方针,即“自建、自养、自管”。这一政策与建国以来农村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都是建立在向城市倾斜的分配格局基础上的。在这一背景下,就出现了城里人走路,不需要掏自己腰包,而农民走路却得留下买路钱的现象。“三自”政策强烈依赖地域的特点,造成了农村公路建设上的“马太效应”:经济发达地区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充足,道路建设速度快,反过来促进经济更加繁荣;地处偏远的落后地区没有资金修路,结果是没钱修路,道路条件不好,经济更加落后。村道建设遭遇资金压力多年以来,乡村公路建设资金除交通主管部门“以奖代补”和地区财政附加这两块极少量的资金来源外,主要是农民集资和“两工两费”等形式进行筹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村公路有相对稳定的建设资金。但税费改革意味着农民集资被禁止,“两工”也逐步取消,乡村公路建设只能靠村集体经济,“一事一议”政策和“以奖代补”政策。一是新滩村集体经济空壳,投资村级公路只能通过筹劳的方式进行,而按照规定每个劳力每年义务工不超过10个工日,能够用于公路建设的也不多。况且以工代形式有摊派之嫌,难以操作。二是作为村内公益事业,村级公路虽然能够通过“一事一议”的方法解决,但人均15元的上额限度使筹资额极为有限,特别是村内人口少,经济条件差,建设里程长,地形复杂的乡村,即使将所有筹资额全部用于村级公路建设上,也是杯水车薪,加之教育、水利、植树、农田基本建设均属“一事一议”的范围,真正用于村级道路上的资金更是廖廖无几三是“以奖代补”政策资金也十分有限。10月16日,东岭新大桥竣工通车。过去,由于没有桥的缘故,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如今桥通路不通的现实无情地摆在了新滩村干部和群众面前。修建一条主干道以及附属工程,加上占地赔偿等费用需资金达22万余元,这对只有1600人口,集体经济空壳的新滩村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要修,群众能否承受,不修,群众是否满意。“一路一议”巧破资金难题新滩村大胆提出了“一路一议”集资建路的设想,即集资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组织,按照“一事一议”的程序办理,做到议之有法,议之有据,不碰高压线,也不搞软着陆。

一、开好群众会议,开展民意调查公益建设,最困难的是资金的筹集.群众是否愿意集资,最关键的是统一思想。为此,村委会连续几个昼夜分片召开了群众会议,了解民意。会前,制作了自愿集资的协议书,会上,村委会让群众围绕要不要修路、如何修路、如何集资等议题开展讨论。由于群众的参与权力得到尊重,群众的情绪十分高涨,畅所欲言,纷纷表示修路的决心,井自愿地与村委会签定了自愿集资的协议书.据统计,民意支持率达90%,从而建立稳定的群众基础。

二、召开村民议事会,坚持民主议事村民议事会由各组组长、党小组组长、老干部和一些威望较高的群众代表组成,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在议事会上,村委会阐述了公路标准、水系走向、树木成林总体设想以及集资的方法,并组织成员到实地察看,现场论证。经过反复讨论,不断完善,最终制定了公路建设施工方案和集资方法,并对工程竞标、资金使用、财务公开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理出了宣传提纲。

三、规范资金筹集和使用制度收取集资由村委会统一制表,统一发放票据,各组收款人由群众投票产生,村委会每五天统计一次,在广播上公布进度和已交户的名单,各组的集资款交到指定银行存蓄,村里保管存单,个人保管身份证或密码。启用资金必须双方到场,对用于工程的支出单据必须经村委会主任审批,监督组检查原始票据,签章后方可入帐。村委会建立资金使用收支情况明细报表,适时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在广播上公布,保证群众自筹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全面启动,掀起集资高潮抓好宣传发动。利用各种大小会议和广播,不遗余力的宣传修建公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政策上分析、从经济上核算,利用宣传提纲,让群众了解到村委会对工程的总体没想,以及工程招标、资金使用等方面的隋况,使群众对村委会的工作充满信心和信任,求同存异,消除顾虑,积极集资捐款。发挥带头作用,抓好典型示范。村两委在积极发挥“五带头”的同时,还做好一些典型户的工作,如上门组的一名单身汉是个残疾人,在开会之前就交清了本身的集资任务,极大地触动了群众积极性。在会上不仅先是干部、代表都交清了集资,一些群众也纷纷捐款,仅在第一次群众会议上就筹集资金2万6千余元。发挥老干部作用,成立恳谈队伍。在集资过程中,一些农户因自己受益程度的差别,而产生抵交情绪,村委会将老干部组织起来上门与其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清村委会的计划和打算。通过耐心的教育,使多数不愿集资的农户消除了隔阂,交清了集资。实行减免政策,以补偿抵交集资。公路建设占用了许多农民的田地,需要补偿,许多群众做了许多工,需要支付工资。村委会及时测算造册,按村民代表会通过的补偿标准进行全额补偿,可进行抵交集资款,多退少补。一些孤寡老人和单身汉、家庭贫困户,在村民代表会上讨论通过,有的全免,有的减半集资。通过这些做法,不仅减小了集资的工作压力,而且对该项工作的平衡起到极大推动作用,从而加快了集资款征收的进度。目前,该村公路集资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正在按要求施工。通过“一路一议”,使我村在建设公益事业上

尝到了甜头,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对新滩村集资建村级公路的调研(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对新滩村集资建村级公路的调研开展“一路一议”拓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渠道

对文昌镇新滩村集资建村级公路的调研

“三自”政策造就“马太效应”

1996年颂布的《公路法》规定,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原则为“三自”方针,即“自建、自养、自管”。这一政策与建国以来农村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都是建立在向城市倾斜的分配格局基础上的。在这一背景下,就出现了城里人走路,不需要掏自己腰包,而农民走路却得留下买路钱的现象。“三自”政策强烈依赖地域的特点,造成了农村公路建设上的“马太效应”:经济发达地区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充足,道路建设速度快,反过来促进经济更加繁荣;地处偏远的落后地区没有资金修路,结果是没钱修路,道路条件不好,经济更加落后。

村道建设遭遇资金压力

多年以来,乡村公路建设资金除交通主管部门“以奖代补”和地区财政附加这两块极少量的资金来源外,主要是农民集资和“两工两费”等形式进行筹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村公路有相对稳定的建设资金。但税费改革意味着农民集资被禁止,“两工”也逐步取消,乡村公路建设只能靠村集体经济,“一事一议”政策和“以奖代补”政策。

一是新滩村集体经济空壳,投资村级公路只能通过筹劳的方式进行,而按照规定每个劳力每年义务工不超过10个工日,能够用于公路建设的也不多。况且以工代形式有摊派之嫌,难以操作。

二是作为村内公益事业,村级公路虽然能够通过“一事一议”的方法解决,但人均15元的上额限度使筹资额极为有限,特别是村内人口少,经济条件差,建设里程长,地形复杂的乡村,即使将所有筹资额全部用于村级公路建设上,也是杯水车薪,加之教育、水利、植树、农田基本建设均属“一事一议”的范围,真正用于村级道路上的资金更是廖廖无几

三是“以奖代补”政策资金也十分有限

10月16日,东岭新大桥竣工通车。

过去,由于没有桥的缘故,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如今桥通路不通的现实无情地摆在了新滩村干部和群众面前。修建一条主干道以及附属工程,加上占地赔偿等费用需资金达22万余元,这对只有1600人口,集体经济空壳的新滩村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要修,群众能否承受,不修,群众是否满意。

“一路一议”巧破资金难题

新滩村大胆提出了“一路一议”集资建路的设想,即集资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组织,按照“一事一议”的程序办理,做到议之有法,议之有据,不碰高压线,也不搞软着陆。

一、开好群众会议,开展~调查

公益建设,最困难的是资金的筹集.群众是否愿意集资,最关键的是统一思想。为此,村委会连续几个昼夜分片召开了群众会议,了解~。会前,制作了自愿集资的协议书,会上,村委会让群众围绕要不要修路、如何修路、如何集资等议题开展讨论。由于群众的参与权力得到尊重,群众的情绪十分高涨,畅所欲言,纷纷表示修路的决心,井自愿地与村委会签定了自愿集资的协议书.据统计,~支持率达90%,从而建立稳定的群众基矗

二、召开村民议事会,坚持民主议事

村民议事会由各组组长、党小组组长、老干部和一些威望较高的群众代表组成,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在议事会上,村委会阐述了公路标准、水系走向、树木成林总体设想以及集资的方法,并组织成员到实地察看,现场论证。经过反复讨论,不断完善,最终制定了公路建设施工方案和集资方法,并对工程竞标、资金使用、财务公开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理出了宣传提纲。

三、规范资金筹集和使用制度

收取集资由村委会统一制表,统一发放票据,各组收款人由群众投票产生,村委会每五天统计一次,在广播上公布进度和已交户的名单,各组的集资款交到指定银行存蓄,村里保管存单,个人保管身份证或密码。启用资金必须双方到场,对用于工程的支出单据必须经村委会主任审批,监督组检查原始票据,签章后方可入帐。村委会建立资金使用收支情况明细报表,适时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在广播上公布,保证群众自筹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全面启动,掀起集资高潮

抓好宣传发动。利用各种大小会议和广播,不遗余力的宣传修建公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政策上分析、从经济上核算,利用宣传提纲,让群众了解到村委会对工程的总体没想,以及工程招标、资金使用等方面的隋况,使群众对村委会的工作充满信心和信任,求同存异,消除顾虑,积极集资捐款。

发挥带头作用,抓好典型示范。村两委在积极发挥“五带头”的同时,还做好一些典型户的工作,如上门组的一名单身汉是个残疾人,在开会之前就交清了本身的集资任务,极大地触动了群众积极性。在会上不仅先是干部、代表都交清了集资,一些群众也纷纷捐款,仅在第一次群众会议上就筹集资金2万6千余元。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深刻领会和把握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村改革改制工作的精神实质,认真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村班子工作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要把有理想、会经营、懂管理,市场意识强和乐意为村民服务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班子中来,成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栋梁之才。

(二)开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实行股份制合作化。将原村经济合作社改造成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把村属经营性资产经评估量化折股,同时村属社员应分别按农龄股、人口股测算到户,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村集体经济以股份制形式进行经营,也可以吸收社会其他资金加以组合,村集体在其中有一定的股份或控股,形成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从而使集体资本增大并获利增值。二是兴办各类市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选定乡镇政府所在地、本村居民集中居住地、外来务工人员集居地兴办农副产品、小商品市场、小菜场等各类不同规模的专业市场,以此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充分利用闲置设施设备。利用闲置的企业厂房、仓库、大会堂等设施,租赁给农户发展专业饲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既促进效益农业的发展,又盘活了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四是实施资本经营,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利用经济区间优势,集中建造个私企业开发经营用房,做好房地产文章,拓展比较稳固的集体增收途径。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加大应收欠款的清欠力度,防止呆帐资金。五是开展创建活动。以创建活动为平台,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农村四个文明建设内容,加大投入,提升档次,争取政策性补贴或奖励资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六是开展多种经营形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组建一些专业合作的服务性经营实体,为农户有偿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全程化服务,既带动了农民致富,又促进了集体增收;在发展农业基地的过程中,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定要选好项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完善生产条件和环保设施,为农民承包经营提供方便。村集体通过招标承租的形式向承包商或种养大户发包经营资源,村级集体可在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和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合理流转土地资源使用权,通过向农户支付一定的租金,把农户承包的土地再度集中起来,由集体转包他人经营,村集体可以增加承包收入。坚持和完善集体经济内部的积累制度,按规定足额提取农业发展基金。

(三)节约村级集体经济开资。首先,要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在乡镇(街道)农办指导下,统一设置规范的村财务登记制度;建立规范统一的报账和帐目公布制度,公布帐目要清楚、详细、内容完善;实行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盈利权三不变原则,坚持三个“不准”:即不准挪用,不准坐支,不准私设小金库财经制度。其次,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定期把财务收支过程和财务结果向群众张榜公布,收入按项目,开支按次序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逐一把细目公布于众,不得“捆绑”列支。再次,强化监督机制,严格非生产性开支。村要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应推荐办事公道、威望较高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对村主管财务领导审批签字的收、支票据,由民主理财小组逐一审核,严格审核把关程序,增加审核透明度。对不合理的开支,坚持谁花钱,谁负责退出的原则。坚决杜绝用公款吃喝、请客送礼等非生产性开支,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村民的监督,以保证集体经济安全、有序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