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生态农庄的面源污染调查与分析

不同类型生态农庄的面源污染调查与分析

摘要:从上海市郊区(县)选取6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农庄(划分为3种类型:产品型、综合型、服务型)进行水质特征的研究,通过连续监测各农庄的进水、过程水和排水的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硝态氮(no-3)、可溶性磷(dp)、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cr)8个水质指标,评价农庄水体污染程度,并结合调查计算得到生态农庄面源等标污染负荷。结果表明,产品型农庄水质达到劣v类,综合型农庄水质达到v类,服务型农庄水质达到Ⅳ类。不同类型经营模式生态农庄的水体污染程度排序为:产品型>综合型>服务型。产品型农庄以tn为主要污染源,综合型农庄以codcr为主要污染源,服务型农庄以do为主要污染源。

关键词:生态农庄;经营模式;水质;监测;调查;污染负荷

中图分类号:x7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4-0419-04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

农产品造成的污染[1]。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目前河流、水库、湖泊等水体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2]。

生态农庄是以绿色、生态、环保为目标,以资源有效利用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集农业生产深加工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规模集约化农业公司[3]。中国的生态农庄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至今近30年,已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被誉为“绿色产业”[4]。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将生态农庄作为现代农业的市场主体来经营[5-8]。上海市生态农庄发展为中国领先水平,已趋近成熟[9]。随着生态农庄发展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上海市民对田园时光加以青睐,生态农庄成为上海市民假期出游的首选。据《上海农业旅游发展报告》,2011年,上海市已建成各类农业旅游景点近200个,其中年接待规模万人以上的农业旅游景点90个,涉农旅游总人数约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5%;直接带动各类涉农旅游总收入22亿元,带动农民就业约4.5万人,生态农庄成为上海市农业旅游景点的最主要组成部分[10]。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水样于每月20日前后采集1次,分别在各农庄的进水口、过程水、排水取样,从2014年4―9月,共6个月。试验设3次重复,每个取样点采集4瓶水样,用专门的取样瓶采集(250ml/瓶)。水样采集当天立即进行指标监测,监测的指标有:总磷(tp)、可溶性磷(dp)、总氮(tn)、硝态氮(no-3)、铵态氮(nh+4)、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cr)。其中总磷、可溶性磷、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化学需氧量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总磷、可溶性磷采用过硫酸钾消解-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其中可溶性磷需先用0.45μm滤膜过滤;总氮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硝态氮不需处理,直接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铵态氮采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采用重铬酸盐法测定。ph值根据玻璃电极法,采用ph仪测定;溶解氧根据电化学探头法,采用便携式溶解氧仪在水样采集时进行现场测定[15]。

1.4污染负荷核算

在核算农庄面源污染时,为了便于各农庄在对比因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