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经济思考
发展生态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代表着世界经济的未来。*旗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产业具有后发优势,应该扬长避短,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全方位引入“生态产业”概念,以“生态经济”为发展方向,逐步把*旗建成全国的绿色产业基地,参与全国大市场乃至世界市场的竞争,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三赢”目标。
一、*生态产业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多年来,*旗对生态产业的开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已形成一定的生态产业基础。一是生态农业已注册几十个农畜产品品牌,是自治区产粮大旗,全国畜产品生产先进县,*牛力皋荞麦、四家子小米、富达鲜蛋、*苜蓿、*细毛羊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二是生态工业初具规模,中敖食品有限公司、下架蛋鸡屠宰厂、肉鹅加工厂、金利色素万寿菊有限公司、黄羊洼草业公司、金园谷物有限公司和康健沙棘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投产运营,产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旗现有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5家,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22家,已建成投产的14家,可带动农牧民9.2万户,基本上做到每一项产业都有龙头带动。三是生态度假旅游也有初步发展,青泉谷旅游区已正式向游人开放,热水温泉开发潜力巨大。
*生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型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缺乏经营规模大,带动农户实力强,产品销路广的大型龙头企业,大多数农畜产品仍以出售原材料为主,不能够就地转化增值。
二是农畜产品虽然注册了26个品牌,但大部分还没有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组织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是旅游业底蕴深厚,但起步较晚,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尚需要巨大的投入,要形成较大的经济增长比例,仍需很长一段时间。
四是发展资金严重短缺。尽管旗乡两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加大产业化经营的资金投入力度,但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十分有限,民间资金原始积累不足,加之信贷资金规模小、周期短、利率高、协调难度大,致使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在速度提升和规模扩张上与发展资金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类产业发展望资兴叹。
二、发展生态经济所具有的优势
一是*旗生态环境状况、生态资源条件良好。自上个世纪建国以来,*旗经过几代人、几届领导班子、几十万干部群众、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生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在累计造林保存面积已达53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2.7%,人均9亩。*年全旗林业产值达1.88亿元;活立木蓄积达522万立方米,人均8.8立方米;林木总价值达9.4亿元,相当于人均在绿色银行存有保值储蓄1764元;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150万亩,占总面积的9.8%,人均超过2亩,是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人工种草第一县,是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年6月4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旗“全球500佳”环境奖,*年国家绿委会、国家林业局又授予“再造秀美山川先进旗”荣誉称号。目前全旗有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区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动植物、地质等资源优质丰富,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建设水平。发展生态经济,必须牢牢抓住科技这个“牛鼻子”不放松,靠科技实现生态经济高产、高效、低耗的良性循环。一是加强对农业、林业等生态系统的研究,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态资源进行分析论证,确立合理的发展模式。二是要狠抓科技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应用清洁生产、“三废”处理等技术措施。三是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生态经济建设骨干队伍。
3、创新运行机制,形成整体合力。随着国家逐渐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管理用好扶持资金,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显得日益重要。对城市重点生态环境项目,要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公开招标。对大型生态农业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可采取业主承包的方式。对纯生态型的公益性项目,要实行以奖代补、以工代赈、以资带劳等方式,弥补资金不足,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对经济效益比较高的项目,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外商投资或入股开发,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投入主体。
4、严格依法管理,确保有序建设。发展生态经济必须强化法制意识,依法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首先,各级领导要进一步强化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其次,要大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广大干部群众知法守法,自觉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三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土地、矿产、林业、水利、环保5支执法队伍的作用,严格执法,以保护生态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