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借鉴与思考
转载日期:2012-7-1723:48:00来源:互联网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2010年第一期市厅班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五个统筹”之首。2003年以来,成都市紧紧抓住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一突出矛盾,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和改革。2008年,成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是如何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河北有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河北省委党校2010年第一期市厅级干部进修班赴成都进行了考察。总的印象是: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观念新,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一步到位;思路新,对政策理解把握准确、对接合拍到位;模式新,公正合理,各方面利益兼顾;措施新,城乡规划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成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经验,可以这样概括。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一体化)、四大基础工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此外,还有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健全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机制、为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创造条件、科学规划城镇规模化发展、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坚持“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原则,因地制宜地建设农村新民居等。
成都是西南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又是大城市带大郊区。就河北而言,我省中小城市众多,尚无一个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堪与成都相比,不可复制效仿成都的发展模式。但是,他们坚持城乡统筹推进的新农村建设理念、改革创新精神、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加快河北城乡一体化发展,全省上下应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系统推进”的管理指导思想
成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是就农村说农村、就城市说城市,而是遵循“城市与农村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城乡发展必须统筹推进”的现代化规律,把城市和农村统筹考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配套推进,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新型城乡形态,即“城市是现代城市,农村是现代农村,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现代文明和历史文明交相辉映”。其中,产业发展是支撑,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关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均衡配置是保障。成都的实践启示我们,河北推进城乡一体化不能单兵突进只注重城市发展,必须同时注重整个市域范围内的统筹发展;不能只注重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必须同时注重城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不能只注重干部群众素质的提高,必须同时注重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深入推进以三年大变样为主要抓手的河北城镇化战略,打破城乡规划、投入、建设分割对立的局面,通盘考虑、调整优化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在内的所有资源。坚持把统筹城乡的思想贯穿于发展规划、工作部署、政绩考核等具体工作中,确立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同时从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户籍管理等方面,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推进,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共同繁荣。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成都的城乡统筹改革之所以能得到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群众的自觉认同和鼎力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都市始终注意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作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公平的着力点,并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文体、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业生产服务、社会管理等七个方面),按照新型基层机制,专项资金的使用,完全由村民民主议定、民主监督、民主评议项目,实行”财政下乡,民主决策”,由此加长了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借鉴成都的经验,我省应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把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完善政府支持方式,采取财政贴息、资金补助、税收和贷款优惠、提供政府担保等方式,引导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城乡一体化建设,鼓励和扶持各类工商企业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各类开发性建设。加快城乡信息服务一体化步伐。按照”统规、统建、统维,共享、共用、共生”的原则,切实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的重要作用。推进城市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进入农村,实行城市的医生、教师和技术人员到农村轮流换岗,努力构建城乡一体、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民生活。
当前,河北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条件正在走向成熟,部分地区基本具备条件。但也要看到,我省城乡二元结构仍很突出,各地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还在扩大,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依然存在,要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既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又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尤其是农村新民居的建设,一定要充分考虑村庄特点、居民生活习惯、地形地貌、生产方式、经济文化等因素,特别是务必尊重农民意愿。(执笔:张建国刘万玲孙继民陈春利)
原文日期:2012-7-1723: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