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管理问题思考

流动党员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员在不同行业、地域间的流动性加大,党员成分、生活环境及思想意识形态趋于复杂化。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今年以来,罗溪镇党委通过组织人员随访、座谈等形式就当前该镇如何加强党员管理特别是流动党员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了目前该镇流动党员管理的现状,并就该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措施。

一、当前罗溪镇流动党员基本现状及主要做法

截止到今年七月份该镇共有基层党组织62个,其中成立党总支1个、党支部61个,党员1725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党员队伍出现了新的变化,流动党员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一是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年底,在现有流动党员中,外出党员324名,占全镇党员总数的19%。二是流动党员分布面相对集中。据调查显示,全镇外出党员主要集中在被征地拆迁的村党支部。三是构成相对复杂。流动党员中,有农民,有企业职工,也有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退休人员等。四是思想比较活跃。大多数流动党员思想比较活跃,年富力强,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有创业精神。在流动期间,他们受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击,心态比较复杂。五是流动时间不定。流动党员什么时候外出,外出时间多长难以确定,部分农村党员为季节性流出。

针对这些特点,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在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形成了“理顺关系,健全组织,建立制度,创新载体,开展活动”的工作路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1、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据统计,到**年为止,全镇共有非公有制企业271家,个体工商户1016户,从业人员8533人,其中党员714人。镇党委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加大了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力度。目前,已建立党支部22个,占符合条件建立党组织企业的100%。

2、抓好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措施

近年来,镇党委注意从制度建设入手,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健全了三项制度,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员分类目标管理制度,党员监督制度,增强了外出党员过组织生活和缴纳党费的自觉性。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明确规定党员外出务工、经商三个月以上,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六个月以上的要转出组织关系或实行流动党员管理。要求各党支部对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期限、职业、通讯地址和联系办法等造册登记,建立健全外出流动党员档案。

二是建立健全联系汇报制度。要求外出党员每季度用信件或电话等形式向所在支部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和参加当地党组织活动的情况。平时由党支部委员分工联系若干名外出党员,保持电话、信函联系,节假日利用外出党员返家的机会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或组织学习,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情况,给他们上党课,进行思想教育。

三是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支部每年一次民主评议党员,会前都通知每一位外出党员参加,并查验支部记载的外出联系内容,根据他们的表现开展民主评议,对优秀的党员给予表彰,对表现不好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对不合格的党员进行处置。

3、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理顺党组织管理体系

镇党委根据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分布面广的特点,按照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原则,探索并实行了相对集中、便于领导的管理模式,实施统一管理,使大多数流动党员有了家的温暖,既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又激发了党员的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抓规范,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适应流动党员特点的管理机制。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方法,创新管理的新机制,规范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的登记工作。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原因、去向、发挥作用等情况纳入联系的范畴,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状态,每季度认真细致地登记一次,重点建立流动党员外出登记制度。党员外出要主动向所在支部报告外出时间、地点并按要求转移好组织关系。支部要进行登记并定期向上级党委汇报。要建立基层党组织专人联系流动党员责任制度,情况反馈和双向联系、民主评议、主题实践活动等制度。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努力保证流动党员始终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

4、建立“双向管理”模式,实行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两地管”工作。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党组织都有责任。对凡是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地点相对集中的,应在他们的集中地建立党的组织。对外出时间较长且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单位的党员,要使其转去组织关系,对外出工作流动性大的,应建立联系登记制度,同他们保持联系;对短期外出的党员要做好外出前教育,作好登记。流入地党组织要严格执行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有关文件规定,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凡按照规定转来组织关系的党员,有关党组织应予以接纳,将其编入一个党组织,还要登记造册备案,不得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按规定转入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还要根据流动党员数量的变化,调整党组织设置,建立健全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侧重于负责党籍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目标管理等;流入地党组织侧重于抓好思想教育,并将流动党员接受教育及表现情况,函寄流出地党组织,使流动党员的管理由“两不管、两头松”变为“两地管,双落实”。使党员不管流到哪里,党组织都能管到哪里。

5、优化服务,转变思想观念,建立流动党员社会化管理模式。搞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融为一体。特别是要搞好服务,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开设网站等形式,为流动党员提供参加党的生活、学习培训提高、发挥党员作用、开辟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环境等优质服务,切实关心流动党员的生产生活及工作。要把流动党员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广泛开展“进党员家,知党员情,解党员难,暖党员心”等活动,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存在和温暖,自觉服从党组织管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保持和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