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芝龙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他,响亮提出把阆中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城市”。3年时间,阆中旅游实现了由假日观光向休闲度假的华丽转身;
他,大力推行县级领导干部项目工作电视报账制,培养出全省优秀乡镇党委书记黄凤林,在阆中各级干部中营造了“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良好氛围;
他,带领干部群众修路兴水,基本结束了阆中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的历史,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和真心拥护;
……
他,就是阆中市委书记蒲芝龙。自2006年7月调任阆中以来,他团结带领阆中干部群众负重拼搏、开拓创新,有力推动了阆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这要求为官者既要有科学发展的理念,更要有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3年来,阆中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检验了他优秀的执政能力
阆中是全国“四大古城”之一,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但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等其他三大古城相比,无论是旅游规模,还是服务水平,都还存在较大差距。“阆中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以旅游为主。还是以工业为主。”刚到阆中,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难题就摆在了蒲芝龙面前。
“发展方向和思路必须明确,有明确的目标才谈得上发展。”面对困境,面对争议,蒲芝龙带领一班人在三个多月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阆中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大胆提出了用五年时间把阆中建设成“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围绕旅游强产业,围绕产业配干部;城市经济突出旅游发展,农村经济突出公路建设,一切工作突出人民满意”的工作思路,旗帜鲜明地把旅游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年投资5亿多元,拆除古城不协调现代建筑20多万平方米;成功创建阆中古城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新建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打造出“风水古城、天宫仙境、构溪湿地”三大核心景区;引资建设6个星级酒店和一大批购物休闲娱乐场所,三产档次得到明显提升;央视《激情广场》阆中行、《我在阆中等你》三国文化主题晚会等一个个大手笔的营销活动让阆中声名鹊起,游客蜂拥而来。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6.4%,全市有近9万人吃上“旅游饭”;先后荣获“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十大最美古城”、“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多项桂冠……阆中旅游已成为南充旅游的龙头和全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抓旅游业,并不意味着只抓旅游。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蒲芝龙与时俱进,进一步坚持和突出“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完成时效化”的工作抓手,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灾后重建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3年共实施重点项目200多个,仅今年就开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03个,总投资超过150亿元。
旅游带动、项目推进,有力促进了阆中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0.5平方公里拓展到8平方公里,食品工业成长为南充工业的新亮点;农业产业化处于南充的领先水平,培育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肉牛、生姜、药材三大产业在川东北地区独具特色。近三年,该市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储蓄存款余额增幅连续两年位列南充前茅,在去年南充市的综合考评中,阆中位列扩权试点县第一名。
“一把手”有一流的作风,才能带出一流的班子,创造出一流的业绩——3年来,以“敢抓敢管”而著称的他带出了一支敢于攻坚、善于克难的过硬队伍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蒲芝龙刚到阆中第一次下乡调研,几十公里的路走了4个多小时,相当于从阆中到成都的时间。当时,阆中有过半数的乡镇不通油路,2/3的村道不符合通村公路标准。“路都不通叫我们如何发展。”群众的心声深深地刺痛了蒲芝龙的心,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修好阆中的农村公路。随后的近3年时间里,全市投资8亿多元,建成农村公路1000多公里,建设里程达到“十五”期间建设总里程的10倍,提前两年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泥结碎石路”的“双通”目标。那是藏在深山看不见的政绩,蒲芝龙为何如此舍得费劲。他说,群众认可就是执政一方的最大政绩。一条条乡村公路修通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心更贴近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认同感更增强了。
只要涉及民生的事,都要不遗余力地抓好。三年来,阆中投资7000多万元,解决了30多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困难;筹资过亿元,彻底解决4万多名失地农民和城镇居民的“两保”问题;新(改、扩)建新老城区10多所学校,社会事业投入超过前五年的总和;坚持用最好的口岸建成拆迁还房、廉租房和经济实用房50万平方米,2000多户拆迁户喜迁新居;5万多户农村倒房重建和维修加固工作基本结束……
蒲芝龙有很多经典话语,在工作中提出并认真实践“人管住、钱管住、重大决策不失误”的理念,坚持“宁可少做,也不留败笔”,切实做到了不摆烂摊子、不留后遗症。如今,这些理念正渗透到阆中的每一项工作中,深深根植到阆中每一名干部群众的心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