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初探
“德者,国家之基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深入探讨并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建设对不断完善党的自身建设,践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道德不倡,天下不宁,为物生贪欲,贪欲生妄念,妄念既祸根,祸根必大乱。”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就要不断加强从政道德修养。
一是要有崇高的政治品德。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建立在这个世界观基础上的政治立场,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它具体表现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不懈奋斗。
二是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即领导干部道德在其思想意识中的伦理表现。正确处理金钱、地位和其他物质享受,以高尚的思想情操处理人际关系,公私关系。人皆有欲望,包括生存、享乐和发展的欲望,但欲望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正常、合理的内容,又有消极、反常、不合理的内容。
三是要有高尚的社会品德。即领导干部道德在社会生活及工作中的伦理表现。它要求领导干部应该乐于助人、扶危救困、尊老爱幼、从善如流、俭朴礼貌、遵守社会公德、勤政廉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存在的问题分析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是要做到以廉养德,造就清正、廉洁的从政道德风范。领导干部做到以廉养德,就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把廉政从政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觉行动。做到:不为金钱名利所动,不为灯红酒绿所感,不为私利而贪得无厌,不为升迁而搞假政绩。要成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模范;要成为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模范;要成为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模范;要成为关心群众冷暖疾苦的模范,这是一。二是要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群众最反感的就是领导干部哗众取宠,言而无信,表里不一,欺上瞒下。因此,领导干部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决不能见钱眼开。要按党性要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不论在大庭广众或是个人独处之时,都要注重领导干部的品德形象。三是要把道德修养的根基扎在群众的脱贫致富上,以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只有经常深入群众之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才能避免高高在上,严重脱离群众,才能得到广大民众真心实意的拥戴。
二是要做到以公崇德,造就公正、公心的从政道德风范。领导干部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群众的负责上。以公崇德,这“德”就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这是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对各级领导干部定下的规矩。既为领导干部,就应高标准、严要求,若把自己混同于老百姓,不仅其本人在群众中失去感召力、有负众望,而且最大的危害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会失去昭人向上的榜样力量。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以公崇德摆在首位、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再从实践上看,政治上的坚定性和道德上的高尚性是密切相关的。道德品质是构成政治素质的一项重要因素。一些领导干部政治上的蜕变往往始于道德上的堕落。湛江特大走私案一批领导干部卷入其中,就是很好的例证。领导干部要以公崇德,就要立党为公,尽职尽责,一视同仁,正确行使职权。如果把权力用以谋私,投机钻营,假公济私等。这种为官道德行为,对党的威信、政府的形象和社会风气影响极大。
三是要做到以事树德,造就勤政、思进的从政道德风范。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有两个基本影响,一是权力影响,二是非权力影响即人格影响。实践证明:人格力量的影响比职权的影响更重要。人格是官格的基础,更是为官者立业之本。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到按人民的要求以事树德,就必须以德服人,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召人、引导人,在群众中形成榜样的力量,从而感召一大片,凝聚一大批,形成奋发向上、人心思进的生动力量。这种道德风范,对改善人际关系,净化社会风气,促进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效果,这是第一。第二,以事树德,应该坚持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恶事。同时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坚持树德,只要是对人民有利、有益的事都要尽力去做,这是提高领导者威望和形象的根本。第三,以事树德,还应从家庭做起,从社会的大环境做起,即从8小时外的日常生活做起。只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自觉地用党纪国法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就能耐得住清贫,守得住“防线”,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就能成为道德高尚的楷模,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推崇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