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廉榜样个人事迹材料三篇
【篇一】
**,男,42岁,毕业于**政法大学法律专业,1997年分配到**县人民检察院工作,现任**县委防范办主任、**办负责人,并任政协**县第九届政协委员。**在信访**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八年,一路走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社会政治经济和谐稳定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有多少辛勤劳碌的汗水和泪水。**作为信访**工作最基层的一员,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个中滋味他更能理解和体会。
始定初心,砥砺前行
信访**工作,是一个“烫手山芋”,从接手这项工作起,**就这样要求自己: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部门工作的干部,做群众的工作,我们一定要以群众为先,以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根本,主动工作,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自**年以来,**同志先后参与处置各类重大矛盾纠纷案件200余件,接访、下访、走访群众上万余人(次)。其中:**等棘手案件。
**年6月**县匡远镇土桥村委会对**县爱花造纸厂进行拆除,造纸厂法人代表成某某夫妇要求补偿702万余元。在协商解决过程中,成某某夫妇曾六次进京非正常上访,此案件被列为中央信联办督办案件和全国重点化解信访积案。**参与调处工作后,经过长达2年的劝返和思想疏导,多少个日日夜夜国飞和同事都奔走在说服和感召的路上。在他的坚持不懈和艰苦努力下,成某某夫妇终于签订了补偿协议。**年8月3日,成某某夫妇专程从河南老家赶来,将两面锦旗送到县政府信访接待室**的手中。成功的喜悦,使他忘却了耕耘的辛勤,收获满满,更加坚定了在信访工作道路上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不急不躁,春风化雨
上访群众所反映的诉求,有的是集体利益受损,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摆事说理,更有的是情绪激动,口不择言,拍案而起。作为一名信访**干部,冷静、平和、细心、细致,难能可贵。性子好,没脾气,有涵养,是同事对**最多、最真实的评价。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上访群众,不管面对如何复杂的局面,他都耐心、细致,掌握重点,一语中的。“上访人急躁,我们不能急躁”,这是**同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即使说哑了喉咙,甚至肺炎感染,他还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年春节将近,房地产项目农民工集体讨要工钱,有的民工爬上工地吊塔以死相逼,有的班组集体到市、县政府静坐绝食,更有甚者备好标语要堵断高速公路,并且事态交织有激化的趋势。**接到任务后,会同工作组连续一个多月奔走在各个工地,开展接访、回访、下访和农民工工资清算核发工作。在施工工地曾数次被民工围攻、漫骂、撕扯,在县政府信访室数次被围堵至深夜才离开,但**和工作组人员毫无怨言,用真心真情和自己的一言一行坚守岗位。经过各方协调和努力,事件才得以一桩桩,一件件逐步解决。在大年三十早,最后一笔1000万元资金终于打到农民工专户,等到最后一个民工兄弟离开,等到工作组成员全部回家过年,**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在满天火树银花,炮竹声声,万家团聚欢度除夕夜的时候,**在客厅睡着了。事后,工作组才知道,**患急性肺炎住了20天的医院,他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都是下班后到医院打吊针至深夜才回家。
**同志坚信。人生的价值就是被别人需要,被别人需要得越多,越有价值。被弱势群体、困难群众需要,价值就更高,尽管自己有时只是个“出气筒”而已。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同志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他辛勤的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和领导的肯定。**年荣获**县云岭先锋岗称号,**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年被评为**市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因为他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信访工作,无暇照顾家庭,在父母眼中,他不是一个尽责的儿子,在妻子眼中,他不是一个体贴的丈夫,在孩子眼里,他不是一位尽职的父亲。
自从事信访**工作以来,逢年过节呆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对他来说很奢侈,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作为信访**一线干部,必须履行他的责任,守护他所坚守的信仰。而他的坚守在一件件信访案件顺利化解中,在一声声群众的感谢话语中,最终赢得了家人的理解,获得了家庭的支持。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枝一叶总关情,**同志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他作为千千万万一线信访干部中的一个,正是有这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基层信访人的坚守,有了他们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群众才会更加幸福。
【篇二】
说他是个“官”,可他每天不是忙着帮五保老人诊治伤风感冒,就是帮他们剃头剪指甲,照顾生活起居,没有一点官样子;说他是个“兵”,可他带着6名职工和51位五保老人,靠种地、养猪、酿酒,探索出一条“以院养院”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名副其实的“指挥官”。
五保老人的“主心骨”
初次见到**,他正忙着给院里的老人做常规身体检查。“血压有点偏高。”**自言自语。“咱院的生活水平好了,‘三高’也开始光顾,有高血压的老人还不少。不过不碍事,都在控制范围内。”看到我们,王院长调侃到。
**中心敬老院照顾着51位五保老人,年龄最大的有95岁,年龄最小的只有29岁,其中有不少是盲人、跛脚、精神失常、痴呆。51位五保老人中,生活不能自理,每天需端水送饭到床边的有8人,有10人可以力所能及地参加院里的轻微劳动。敬老院里,每天打扫一次房间,每月帮男性老人理一次发、刮胡须2—3次,每10天帮老人们修剪一次手脚指甲,每半月清洗一次床单,每月换洗一次被子,每周帮老人换洗一次衣服已成为全体职工的“必修课”。对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衣服和床单被罩更是随换随洗,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有些老人送来时蓬头垢面,但王院长不怕脏、不怕累,为他们洗澡擦身,理发洗脸,换洗衣服,还和他们谈心,稳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安心在敬老院养老。”敬老院职工说。“院长都60多岁了,他都这样做,我们应该做得更好。”在日复一日地照顾中,**已成为老人们的“主心骨”。他一天不在敬老院内,老人们就浮躁不安。只要他一到场,这些老小孩就像孩子见到“家长”一样,一下子就安静下来,和颜悦色。
从1998年到敬老院工作,**已先后送走了32位老人。每位老人过世后,**都亲自擦洗身子,换上斩新的衣服送他们上路。**20年如一日敬老养老,用他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无微不至的关心,谱写了一曲曲爱心旋律,诠释了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爱心人生。
敬老院的“领头雁”
1998年,44岁的**刚到敬老院时,摆在他面前的是因各村、组统筹提留收不起来,敬老院面临倒闭,老人即将流离失所的困境。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他负责灾区青年志愿者的宣传工作。每天早早起来,穿梭于安置房之间,用镜头记录下了灾区青年志愿者的美丽瞬间和灾区人民的生活,用文字向外界传递灾区志愿者的坚守和灾区人民的坚强。傍晚,一个人坐在龙头山镇龙泉中学门口的值班室里,忙着编辑图片、文字,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在灾区半个月的时间里,他发布了有关灾区青年志愿者的微博超过上百条,多条微博被共青团中央等有影响力的官方微博转载,关注鲁甸灾区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上千万人次,为灾区的宣传报道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老师始终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师准则,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始终把师德师风放在个人事业发展的首位,谢绝一切家长宴请送礼,不参加任何有偿补课等,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廉洁自律,廉洁从教,以身作则,甘当表率。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老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刚刚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征程,面向未来,任重而道远。迈进新时代,相信他会在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续写新篇章,书写更加灿烂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