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干部任用条例》探索构建完善的干部监督制度体系
干部监督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健全和完善干部监督制度体系,既是规范干部监督工作、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时效的需要,也是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的根本要求。同志曾强调指出:“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建立起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党内监督要有效,监督工作水平要提高,有赖于党内制度建设的加强。这些论述也深刻地阐明了制度建设对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近年来,党的各级党组织虽然加强了干部监督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监督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监督意识不强、监督渠道不畅、监督范围不广、监督效果不好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使干部监督工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就是探索构建科学完善的干部监督制度体系。
一、探索构建完善的“一把手”监督制度体系
“一把手”是权力运作的主体。实践证明,如果对“一把手”失去监督,滥用权力,就会带坏一个班子,毁掉一批干部,败坏一方风气,其危害最为严重。因此,要把探索构建完善的“一把手”监督制度体系,作为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
1、完善“一把手”选任制度。通过对“一把手”选任制度的创新,对干部的上、下让群众介入、决定,以此培养“一把手”接受监督的意识,从源头上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具体讲,要进一步完善选举制,凡是依法要经过选举产生的党政“一把手”,要改进和规范候选人的提名方法和程序,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法,提名和确定候选人,确保候选人的质量;要改善委任制,逐步缩小委任制范围,通过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扩大群众公认度;要大力推行考任制,打破部门、地域和身份界限,实行公开招考,择优选拔“一把手”;要严格执行交流、回避制度,依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严格抓好“一把手”定期交流,地域回避和亲属回避制度,以此避开成长地和原岗上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减少以权谋私的诱因。
2、完善“一把手”权力运行的监控制度。通过对权力运行的监控,提高权力运行的公开程度。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程序规则,对干部的任免要按《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积极推行票决制,由班子集体讨论通过;要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除涉及党内机密外,对干部任用工作的方针政策,选拔的标准和条件,任职资格和任用程序等都要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中的规定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建立选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以强化“一把手”责任意识;要建立完善实绩考核制度,对“一把手”实绩考核要把年度目标与其任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严格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实绩档案,并把其作为“一把手”升降去留的重要依据。
3、完善“一把手”奖惩制度。对“一把手”的奖惩,特别是惩处制度宽严不一,弹性过大,还没有体现真正意义上的惩治威慑。要构建完善一套惩治腐败的纪律制度和法规,一旦发现“一把手”有违法、违纪、违章行为,经查实,要严格按党纪国法予以处置,以此增强惩治的威慑力。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探索构建完善的社会监督制度体系
社会监督是指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依法行使的监督。社会监督制度是干部监督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完善的社会监督制度体系是干部监督制度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提高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渠道。构建完善的社会监督制度体系要在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1、在完善群众监督制度体系上寻求突破。领导干部都来自人民群众,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他们的职责履行怎么样,作风好不好,有没有工作实绩,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构建完善的群众监督制度体系,要突出扩大民主,走群众路线。具体要建立完善公开制度,对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权限范围全方位公开,增强用权透明度,让群众明确监督的内容、方向和标准;要建立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每年底对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特别是实绩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对群众评议不称职的领导干部采取措施,进行调整;要完善群众信访举报制度,拓宽举报渠道,加大对所反映问题的落实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干部监督工作;要建立领导干部社区生活监督制度,采取聘请监督联络员,向居民发放监督卡等措施,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和群众监督领导干部的作用,及时了解和反馈领导干部在社区中的活动情况,切实提高监督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