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总工会关于新业态劳动者群体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掌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职工思想状况,解决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工资收入、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组织建设和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近期*市总工会对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职工思想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共发放问卷*份,回收问卷*份,回收率*.*%。调研职工中男性比例占*%,*-*年出生职工约占*%,*-*年出生职工约占*%,文化程度中专-大专占*%,政治面貌基本为群众。调查显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同工占*%,工资收入不等,月工资在*元至**元之间,其中*元至*元收入阶层占比*%左右。

调查发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积极拥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和国家在疫情期间的各项政策高度赞同。其中,*%的成员对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和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拥护,对中国梦的实现坚定不移。*%以上成员对自己当前的生活表示满意,但物质和精神也存在较大压力,集中体现在子女教育、赡养老人、购房租房、日常开销和职业发展方面。*%以上成员认为企业和社会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工资待遇、技能提升、文化体育及婚恋交友问题。*%以上成员希望企业能与时俱进,创新形式,建立有效机制,确保他们能够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调查显示,*%以上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通过电视广播、新闻客户端、视频等互联网媒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获取社会热点信息,一般不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企业平台参与职工民主管理,并通过网络、自媒体等发表观点。*%以上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严格遵守我国的职业道德规范,经常关注当代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人物。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社会和相关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期待积极参加企业工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希望企业工会代表他们与企业主定期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断提高薪酬待遇。

存在的主要问题

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依托平台经济而产生,工作时间灵活性强,收入不稳定,生活压力大,工作强度高,长期处于紧绷状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基层组织建设不健全或功能不完善,对该群体精神文化需求关心不够、手段不足,不能有效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思想政治引领。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思想破冰大研讨活动为契机,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权益的政策举措,帮助他们认清形势,释疑解惑。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以职工素质提升大讲堂为载体,大力宣传工人阶级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广泛宣传职工群众在平凡岗位上所创造的宏伟业绩,唱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旋律,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主人翁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权益保障。各级工会应积极贯彻全总《关于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见》精神,立足维权服务基本职责,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急难愁盼”问题,从思想政治引领、建会入会、权益维护、强化服务、素质提升等方面入手,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体面劳动、舒心工作保驾护航。要加强与立法、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助力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完善,从根本上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大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力度。加大普惠服务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好“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活动,丰富工会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内容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加强职工书屋、职工活动室等职工文体活动阵地建设,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