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加,职工的思想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因此,要化解各种矛盾,消除不稳定的因素,就必须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就必须要研究职工所关心的问题,要在分析职工思想状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职工思想中的主流意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职工比以往更加关注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有了参与企业改革的积极性,他们也更关心企业的发展,维护企业的稳定和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他们身上更多呈现出的是支持改革、参与竞争、正视现实、自我发展、开阔视野,与时代共进的思想主流。他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增强了。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广大职工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成果总体上是满意的,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拥护的,大多数职工对改革开放的评价是满意或基本满意。即使在困难企业,职工也没有因为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否定改革的成果。许多职工仍从大局出发,对改革开放的成果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是对改革的承受力加大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职工的思想被激活了,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改革初期职工思想的”热点”问题已经转移。许多职工都能认识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是企业改革脱困的必由之路。大多数职工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我们在调查时,有位工人是这样说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不下岗谁下岗”。还有一个单位,在工友之间竟出现了新老职工都想让对方留下来的感人场面。
三是对企业命运的关切度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广大职工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职工对企业经营者的评判、对企业前途的关心都能同自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应该说与前些年相比,今天的职工更加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关心市场的需求,更加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了。
四是职工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也在不断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价值观念更趋实际。在就业观念上他们更能正确对待职业和岗位,更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客观地面对现实。即便是一些企业把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拉的很大,但个别职工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了低薪岗位。职工的择业观念较前些年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更多的职工看重的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他们更追求其自身发展的环境。个别工人说的更直接;只要能养家糊口就行。”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五是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得以强化。近年来,广大职工对重大的政治事件都表示出极大的关注。香港、澳门的回归,更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爱国热情。他们对当前的台湾局势与和平统一祖国的前景,同样十分关注。从职工思想的反映可以看出,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到,只有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和地位。
二、职工思想中的消极倾向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已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变化。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渐显现,各种矛盾相对集中。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同职工群众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也在不断增多。许多社会现象也会诱发职工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职工思想认识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会逐渐显露出来,有些可能会引起职工的思想波动和心理失衡,职工表现出来的一些消极倾向,主要有以下五种心态:一是矛盾心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职工的心理活动也比以前更活跃和复杂。大量的社会现象、大力度的改革对职工的心理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在职工中因工作、生活、婚恋、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都会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在对待改革的态度上,有些职工盼改革、怕改革,产生既盼又怕的矛盾心理;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去承担风险;在用工上,他们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等。职工的心理压力加大了,他们必须要面临各种风险压力、期待压力和情感压力。以前工作的稳定性和优越性给职工以极大的安全感,而今,心理上的安全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风险。二是失衡心理。由于新旧体制同时并存,发展极不平衡。有些改革、方针、政策和措施尚未完全配套,使职工心理”落差”较大,造成心理失衡。一些职工感到,改革总是以牺牲职工的利益为代价,于是就有人认为改革越深化,职工的地位越下降。尽管中央一再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但落实到基层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职工的心理失衡同社会和企业的急剧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面对社会的腐败现象,许多职工表现出了一种消极的思想趋向,如用民谣作为载体来发泄其不满的情绪。职工对深化改革过程中部分企业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借机敛财的现象深恶痛绝。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部分企业职工生活受到了很大冲击,承受着来自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由于客观条件与主观的愿望的反差太大,造成职工的思想活动向极端发展。一些职工认为煤矿企业职工收入偏低,经济地位下降,同时,也感到政治地位的降低。部分职工认为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忽视了企业职工的利益,医疗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无一不在加重企业职工的负担,产业工人付出的改革成本过高,这也是造成职工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怀旧心理。煤炭企业进入市场后,由于供大于求,煤炭销售难、货款回收难、职工开资难,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职工不能正常开资,企业的生产不能正常运行。在这种情况下职工思想和行为上出现的短期化倾向也就在所难免。个别职工可能就会产生越改革越不如从前的心理。一位老工人曾直言。quot;改革力度越来越大,工资拖欠越来越多,职工生活越来越差。”也有个别职工对国企三年脱困的信心不足,看不出国企改革的亮点,甚至有人把企业改制说成是”企业换牌子、领导换帽子、工人掏票子”。
四是自卑心理。一些职工的主人翁自豪感随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失落。部分职工的自卑感、压抑感代替了往日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在五六十年代,煤矿工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很强,他们会为自己是一名煤矿工人而感到无上荣光,但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煤炭行业的职工收入远远落后于其它行业,于是,一些工人就感到在煤炭企业工作是进错了门,在同其它好的企业相比时,他们的自卑心理相当严重,再加上市场经济就是以效益论英雄,对亏损企业的职工可以说是不屑一顾。煤矿职工也就难免会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了。五是依赖心理。在职工产生自卑心理的同时,也有一部分职工存在着依赖心理。煤炭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是十分严重的,大一统的观念较强,长期受”计划等上级下达,村料靠上级供应,销售靠上级统包”的影响。”等靠要”思想严重,一切依赖国家,一切依赖上级。一遇到困难就找主管部门和上级领导,事事找上级靠国家。特别是一些资源衰竭矿井的干部和职工放不下企业的架子,靠国家贷款,靠政府扶贫。以。quot;大锅饭”都已成”大锅汤”了可还不积极地去寻找出路,至今还有一部分职工仍然认为自己进了煤矿的门就是国家的人,企业就要管他一辈子。
总之,在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职工的不良文化心态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改革中存在的某些失误,也有职工思想观念上的偏见;既有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又有职工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既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职工认识上的局限;既有政策上的问题也有现实中的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客观方面的影响。
三、对职工不良心态的调适措施
大量的事实表明,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但还未完全到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需重新调整,但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在新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职工思想最为活跃,极易形成一些不良的文化心态,应该说,这是社会现实在职工思想中的客观反映,但必须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果不良心态不能得到调适,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会积淀成社会发展中的阻力,进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心理调适措施,通过文化整合、自我调控、环境影响、舆论引导、真情感动等措施,使职工排除心理障碍,化解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平衡。–进行文化整合。面对改革攻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调整中出现的下岗、失业、分配差距过大等现实问题,面对新旧两种体制交替过程中消极腐败易发、多发、频发的特殊历史现象,一些职工在分辨先进与落后、主流与支流、正确与谬误中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产生了许多心理矛盾。要消除这些心理矛盾就必须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职工的心理施加一种无形的压力,使职工思想、心理和行为受到不同形式的影响。这一过程就是文化整合的过程。企业要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职工心理调适过程中的影响、同化和整合作用,从而使职工开阔视野、顺应趋势、调整心态、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中。–注重自我调控。职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思想反映,都可以从他们所从事的各种具体活动中找到依据。因此,我们要不断研究职工思想变化的规律性,引导职工进行心理的自我调控。其方法一是理智性心理矛盾的调适。主要是把握思想脉博及时抑制职工的消极情绪、情感,消除工作中的单调乏味,保持职工对工作的兴趣,让职工循序渐进地工作。二是情感性心理障碍的调适。注意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职工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引导职工在情感爆发时,进行适度渲泄和放松,让职工有张有驰,生活乐观开朗,保持良好的心境。三是意志性心理障碍的调适。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完善职工的个性心理,对职工进行信仰、信念、信心的教育,帮助职工养成具有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四是焦虑心理的调适。在企业普遍进行减员分流的过程中,要让职工有一种压力和紧迫感,但要帮助职工克服过度的焦虑感,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和公平竞争的条件。–优化企业环境。职工心理不仅会受信仰、信念、理想、需要、动机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社会环境、企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企业环境对职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企业环境会使企业职工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而不良的企业环境会使职工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企业通过正确的舆论、良好的风气、规范的要求对职工进行长期的影响,使职工逐渐适应群体的要求,促进职工个体行为与群体趋向保持一致。一个企业如果经营者公正廉洁,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职工群众团结奋进、正气上升、人际关系和谐,那么,职工也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即使是一个落后的职工在这个集体里也是很容易变好的。–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国企深化改革过程中,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必然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势必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矛盾,发生思想上的混乱。舆论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舆论通过传播能引起职工的心理变化,形成心理压力,约束每个职工的言行。正确健康的舆论可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而错误的舆论必然会导致错误的言行。企业一定坚决以工作的舆论优势,对职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给予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对职工存在的热点、疑点和焦点问题进行解难释疑,从而为职工创造一种理通气顺的外部环境。–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相结合。把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同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民主权利统一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要做到了解人、关心人,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在对职工因利益受损和生活困难时所产生的不满情绪给予及时疏导的同时,更要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要知道人在困境中理想、信念最容易发生动摇,因此要特别重视做好弱势群体(下岗群体、特困群体)的思想工作,形成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步,”输血”与”造血”并举,一时帮扶和经常帮扶共济,工会帮扶和社会帮扶结合的全方位送温暖工作的格局。总之,新形势下职工面临新旧观念的碰撞,思想问题也呈现出多样性,表现为急剧多变的趋势,但其主流还是积极的、进步的,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一变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研究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抓住热点、区分层次,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促进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发展和保持企业的稳定。
第二篇:关于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加,职工的思想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因此,要化解各种矛盾,消除不稳定的因素,就必须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就必须要研究职工所关心的问题,要在分析职工思想状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职工思想中的主流意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职工比以往更加关注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有了参与企业改革的积极性,他们也更关心企业的发展,维护企业的稳定和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他们身上更多呈现出的是支持改革、参与竞争、正视现实、自我发展、开阔视野,与时代共进的思想主流。他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增强了。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广大职工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成果总体上是满意的,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拥护的,大多数职工对改革开放的评价是满意或基本满意。即使在困难企业,职工也没有因为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否定改革的成果。许多职工仍从大局出发,对改革开放的成果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是对改革的承受力加大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职工的思想被激活了,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改革初期职工思想的”热点”问题已经转移。许多职工都能认识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是企业改革脱困的必由之路。大多数职工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我们在调查时,有位工人是这样说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不下岗谁下岗”。还有一个单位,在工友之间竟出现了新老职工都想让对方留下来的感人场面。
三是对企业命运的关切度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广大职工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职工对企业经营者的评判、对企业前途的关心都能同自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应该说与前些年相比,今天的职工更加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关心市场的需求,更加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了。
四是职工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也在不断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价值观念更趋实际。在就业观念上他们更能正确对待职业和岗位,更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客观地面对现实。即便是一些企业把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拉的很大,但个别职工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了低薪岗位。职工的择业观念较前些年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更多的职工看重的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他们更追求其自身发展的环境。个别工人说的更直接;只要能养家糊口就行。”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五是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得以强化。近年来,广大职工对重大的政治事件都表示出极大的关注。香港、澳门的回归,更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爱国热情。他们对当前的台湾局势与和平统一祖国的前景,同样十分关注。从职工思想的反映可以看出,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到,只有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和地位。
二、职工思想中的消极倾向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已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变化。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渐显现,各种矛盾相对集中。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同职工群众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也在不断增多。许多社会现象也会诱发职工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职工思想认识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会逐渐显露出来,有些可能会引起职工的思想波动和心理失衡,职工表现出来的一些消极倾向,主要有以下五种心态:
一是矛盾心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职工的心理活动也比以前更活跃和复杂。大量的社会现象、大力度的改革对职工的心理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在职工中因工作、生活、婚恋、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都会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在对待改革的态度上,有些职工盼改革、怕改革,产生既盼又怕的矛盾心理;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去承担风险;在用工上,他们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等。职工的心理压力加大了,他们必须要面临各种风险压力、期待压力和情感压力。以前工作的稳定性和优越性给职工以极大的安全感,而今,心理上的安全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风险。
二是失衡心理。由于新旧体制同时并存,发展极不平衡。有些改革、方针、政策和措施尚未完全配套,使职工心理”落差”较大,造成心理失衡。一些职工感到,改革总是以牺牲职工的利益为代价,于是就有人认为改革越深化,职工的地位越下降。尽管中央一再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但落实到基层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职工的心理失衡同社会和企业的急剧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面对社会的腐败现象,许多职工表现出了一种消极的思想趋向,如用民谣作为载体来发泄其不满的情绪。职工对深化改革过程中部分企业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借机敛财的现象深恶痛绝。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部分企业职工生活受到了很大冲击,承受着来自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由于客观条件与主观的愿望的反差太大,造成职工的思想活动向极端发展。一些职工认为煤矿企业职工收入偏低,经济地位下降,同时,也感到政治地位的降低。部分职工认为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忽视了企业职工的利益,医疗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无一不在加重企业职工的负担,产业工人付出的改革成本过高,这也是造成职工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怀旧心理。煤炭企业进入市场后,由于供大于求,煤炭销售难、货款回收难、职工开资难,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职工不能正常开资,企业的生产不能正常运行。在这种情况下职工思想和行为上出现的短期化倾向也就在所难免。个别职工可能就会产生越改革越不如从前的心理。一位老工人曾直言。quot;改革力度越来越大,工资拖欠越来越多,职工生活越来越差。”也有个别职工对国企三年脱困的信心不足,看不出国企改革的亮点,甚至有人把企业改制说成是”企业换牌子、领导换帽子、工人掏票子”。
四是自卑心理。一些职工的主人翁自豪感随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失落。部分职工的自卑感、压抑感代替了往日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在五六十年代,煤矿工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很强,他们会为自己是一名煤矿工人而感到无上荣光,但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煤炭行业的职工收入远远落后于其它行业,于是,一些工人就感到在煤炭企业工作是进错了门,在同其它好的企业相比时,他们的自卑心理相当严重,再加上市场经济就是以效益论英雄,对亏损企业的职工可以说是不屑一顾。煤矿职工也就难免会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了。五是依赖心理。在职工产生自卑心理的同时,也有一部分职工存在着依赖心理。煤炭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是十分严重的,大一统的观念较强,长期受”计划等上级下达,村料靠上级供应,销售靠上级统包”的影响。”等靠要”思想严重,一切依赖国家,一切依赖上级。一遇到困难就找主管部门和上级领导,事事找上级靠国家。特别是一些资源衰竭矿井的干部和职工放不下企业的架子,靠国家贷款,靠政府扶贫。以。quot;大锅饭”都已成”大锅汤”了可还不积极地去寻找出路,至今还有一部分职工仍然认为自己进了煤矿的门就是国家的人,企业就要管他一辈子。
总之,在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职工的不良文化心态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改革中存在的某些失误,也有职工思想观念上的偏见;既有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又有职工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既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职工认识上的局限;既有政策上的问题也有现实中的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客观方面的影响。
三、对职工不良心态的调适措施
大量的事实表明,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但还未完全到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需重新调整,但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在新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职工思想最为活跃,极易形成一些不良的文化心态,应该说,这是社会现实在职工思想中的客观反映,但必须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果不良心态不能得到调适,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会积淀成社会发展中的阻力,进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心理调适措施,通过文化整合、自我调控、环境影响、舆论引导、真情感动等措施,使职工排除心理障碍,化解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平衡。
–进行文化整合。面对改革攻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调整中出现的下岗、失业、分配差距过大等现实问题,面对新旧两种体制交替过程中消极腐败易发、多发、频发的特殊历史现象,一些职工在分辨先进与落后、主流与支流、正确与谬误中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产生了许多心理矛盾。要消除这些心理矛盾就必须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职工的心理施加一种无形的压力,使职工思想、心理和行为受到不同形式的影响。这一过程就是文化整合的过程。企业要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职工心理调适过程中的影响、同化和整合作用,从而使职工开阔视野、顺应趋势、调整心态、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中。
–注重自我调控。职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思想反映,都可以从他们所从事的各种具体活动中找到依据。因此,我们要不断研究职工思想变化的规律性,引导职工进行心理的自我调控。其方法一是理智性心理矛盾的调适。主要是把握思想脉博及时抑制职工的消极情绪、情感,消除工作中的单调乏味,保持职工对工作的兴趣,让职工循序渐进地工作。二是情感性心理障碍的调适。注意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职工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引导职工在情感爆发时,进行适度渲泄和放松,让职工有张有驰,生活乐观开朗,保持良好的心境。三是意志性心理障碍的调适。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完善职工的个性心理,对职工进行信仰、信念、信心的教育,帮助职工养成具有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四是焦虑心理的调适。在企业普遍进行减员分流的过程中,要让职工有一种压力和紧迫感,但要帮助职工克服过度的焦虑感,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和公平竞争的条件。
–优化企业环境。职工心理不仅会受信仰、信念、理想、需要、动机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社会环境、企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企业环境对职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企业环境会使企业职工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而不良的企业环境会使职工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企业通过正确的舆论、良好的风气、规范的要求对职工进行长期的影响,使职工逐渐适应群体的要求,促进职工个体行为与群体趋向保持一致。一个企业如果经营者公正廉洁,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职工群众团结奋进、正气上升、人际关系和谐,那么,职工也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即使是一个落后的职工在这个集体里也是很容易变好的。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国企深化改革过程中,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必然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势必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矛盾,发生思想上的混乱。舆论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舆论通过传播能引起职工的心理变化,形成心理压力,约束每个职工的言行。正确健康的舆论可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而错误的舆论必然会导致错误的言行。企业一定坚决以工作的舆论优势,对职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给予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对职工存在的热点、疑点和焦点问题进行解难释疑,从而为职工创造一种理通气顺的外部环境。
–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相结合。把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同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民主权利统一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要做到了解人、关心人,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在对职工因利益受损和生活困难时所产生的不满情绪给予及时疏导的同时,更要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要知道人在困境中理想、信念最容易发生动摇,因此要特别重视做好弱势群体(下岗群体、特困群体)的思想工作,形成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步,”输血”与”造血”并举,一时帮扶和经常帮扶共济,工会帮扶和社会帮扶结合的全方位送温暖工作的格局。
总之,新形势下职工面临新旧观念的碰撞,思想问题也呈现出多样性,表现为急剧多变的趋势,但其主流还是积极的、进步的,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一变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研究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抓住热点、区分层次,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促进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发展和保持企业的稳定。
第三篇:关于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关于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加,职工的思想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因此,要化解各种矛盾,消除不稳定的因素,就必须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就必须要研究职工所关心的问题,要在分析职工思想状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职工思想中的主流意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职工比以往更加关注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有了参与企业改革的积极性,他们也更关心企业的发展,维护企业的稳定和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他们身上更多呈现出的是支持改革、参与竞争、正视现实、自我发展、开阔视野,与时代共进的思想主流。他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增强了。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广大职工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成果总体上是满意的,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拥护的,大多数职工对改革开放的评价是满意或基本满意。即使在困难企业,职工也没有因为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否定改革的成果。许多职工仍从大局出发,对改革开放的成果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是对改革的承受力加大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职工的思想被激活了,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改革初期职工思想的”热点”问题已经转移。许多职工都能认识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是企业改革脱困的必由之路。大多数职工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我们在调查时,有位工人是这样说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不下岗谁下岗”。还有一个单位,在工友之间竟出现了新老职工都想让对方留下来的感人场面。
三是对企业命运的关切度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广大职工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职工对企业经营者的评判、对企业前途的关心都能同自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应该说与前些年相比,今天的职工更加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关心市场的需求,更加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了。
四是职工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也在不断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价值观念更趋实际。在就业观念上他们更能正确对待职业和岗位,更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客观地面对现实。即便是一些企业把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拉的很大,但个别职工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了低薪岗位。职工的择业观念较前些年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更多的职工看重的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他们更追求其自身发展的环境。个别工人说的更直接;只要能养家糊口就行。”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五是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得以强化。近年来,广大职工对重大的政治事件都表示出极大的关注。香港、澳门的回归,更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爱国热情。他们对当前的台湾局势与和平统一祖国的前景,同样十分关注。从职工思想的反映可以看出,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到,只有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和地位。
二、职工思想中的消极倾向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已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变化。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渐显现,各种矛盾相对集中。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同职工群众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也在不断增多。许多社会现象也会诱发职工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职工思想认识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会逐渐显露出来,有些可能会引起职工的思想波动和心理失衡,职工表现出来的一些消极倾向,主要有以下五种心态: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加强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鉴于当前职工思想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通过扎实有效地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构建职工良好的思想精神体系。
1、强化调查研究,全面深入准确了解职工。企业党组织要多深入基层,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愿望、呼声和要求,了解他们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前景、对企业改革和发展、对生产和服务的意见、建议,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