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2

掌布中学杨刚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把育“人”放在首位,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利用学科渗透,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少年渗透法制教育:

一、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师必须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新课改后,在我们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涉及到了很多法律知识,如教材中有关未成年人的保护的法律,有关保护隐私、保护受教育权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内容等。因此,要想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知识,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法律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等这些与教学有关的法律知识。只有用这些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规范自己的行为,才有可能教育学生学法守法。与此同时,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法律知识,增强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意识,仅有空洞

的理论说教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讲解。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还应注意了解和搜集一些典型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贴进学生生活的具体案例和材料。我们可以把这些案例、材料制成电脑课件,在教学中以案说法,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法制宣传教材。这样不仅遵循了教学中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而且也使我们自身素质提高了,在处理师生冲突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学成绩进一步提高,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二、树立守法榜样,做好言传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身教胜于言教。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常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如私拆学生信件、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那又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遵纪守法呢。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学法懂法,依法施教,做守法的模范,以自己的正确行为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只有这样,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才能潜移默化,水到渠成。总之,只有教师守法为先,才能身正为范,法制教育才会点石成金。

三、注重课堂体验,落实法制教育

将法制教育融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丰富学生们的法律知识,增

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但是,单纯地讲解法律条文,空洞的理论说教,不能真正落实法制教育。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体验的过程来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比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尊重他人隐私”这一课时,不需要枯燥的说教,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隐私是否被侵犯过。如果有的话,请说说侵犯你的隐私的具体行为。当隐私被侵犯时,自己感受如何。怎样才能让我们的隐私少受伤害或不受伤害。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要尊重他人隐私,在体验中反思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法律觉悟。这样的情境创设既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又可以法律知识“润物细无声”的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心田里。

四、抓住小事契机,渗透法制教育

教育无小事,要想减少青少年犯罪就要从预防入手,真正做到防微杜渐,让他们懂得法律知识,自觉地远离罪恶。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抓住小事契机,适时利用板报、墙报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整理法律知识和案例资料,使他们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提高法律意识。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小事,适时适地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如针对学生上课迟到、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现象,教师要抓住学生中存在的小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

认清“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种错误认识的危害性。正是由于这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错误想法使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堕落为差生或走上犯罪的道路,让他们明白要想使自己远离犯罪,必须时刻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告诉学生在积累美德的同时,还要预防和清除腐朽思想和不良习惯的侵蚀和污染,这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十分有益的。总之,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应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五、开展课外活动,扩展法制教育

为了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法制教育,我们思想品德教师除了要抓好课堂渗透教育,还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展法制教育。如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录像或电影、指导学生观看电视中的一些法制栏目:“今日说法”“法制频道”“与法同行”等,用那些活生生的事实给学生们敲响警钟,引起他们心灵上震撼,使他们认识到没有法律知识会让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只有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才不会让法盲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只有认真选择好自己的生活道路,珍惜好今天,把握好明天,做一个让家长放心,对社会有用的人。丰富多彩的法制活动,不仅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更会使知法、懂法、守法观念在学生的心目中扎得更牢。此外,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邀请派出所的民警同志或政府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作专题讲座、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进行现身说法,当面对话,法律咨询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还可以使学生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

权益。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仅需要学校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携起手来,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把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推向深入。

第二篇: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

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有益社会,有益人民的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律素质已成为当代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而青少年学生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的建设者,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并保障其健康成长,已成为关系国家发展、民族腾飞的千秋大业。然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了犯罪年龄下降、团伙犯罪和暴力犯罪现象等特点,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已刻不容缓。邓小平同志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培养守法习惯,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创设各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以指导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那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

.一、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在时事政治讲评中渗透法制教育。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就在于其鲜活的时代性,因此每节课要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时政演讲,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万象,也可以提高认知、辨别、判断、参与社会的能力。在时政材料的选取上选择一些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例如,在讲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引导学生选用一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时事政治让学生进行评讲,例如引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损害了婴幼儿的健康,帮助学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要在课任老师的指导下,能有效的和本课要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时政评讲作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个窗口,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课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现在的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成为我们课堂的手段,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小辩论会”、“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公民的义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权利和义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该享受权利,还是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记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就组织了同学们进行一场辩论。我们的辩题是:正方:既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反方: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或不履行义务。学生们辩论的热情很高,争论激烈。结果学生自然就清楚了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辩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辩论他们的理解更深刻,更新他们的观念,指导他们的行为。

三、在课堂总结升华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律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既起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又可以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中总结中得以升华。

四、坚持不懈抓好课外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一般都采用常规教育的办法,例如老师讲课、学生讨论、总结交流等。有时也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学生小报等形式。这些常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进行法制教育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我还努力探索特色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例如,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编排,自己表演、自己评价。由于主题班会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教育效果就格外突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经常性的教育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节日、活动日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每学期放假前夕,都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治安方面的法制教育,防止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或影响。这些教育,往往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因此,在这一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并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学担负着法制教育的重要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德育教育功能。思想政治课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我们要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做一个知法、守法合格学生。

第三篇: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9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掌布中学杨刚

法制教育已成了我们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教师“既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的一项常规。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塑造的重要实现方式,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功能性需要,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深化课前演讲,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日常的思想品德的课前演讲是时政演讲,可不可以充分挖掘课前时政演讲的内容呢。考虑到中学思想政治课和法律知识的联系很紧密,于是笔者增加了法律快报这一版块。每次上课前,按照学号顺序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面向同学展开演讲。演讲的主题不限,但要求与法律有关。学生演讲完后,由学生互评,教师综合评定。点评之后,给出平时成绩。中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情感自控不足,社会经验缺乏,处于法律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法律快报式的课前演讲,不仅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中学法制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识或条文,更无法达到使学生精通法律的程度,这一阶段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课前演讲活动恰好扮演了这个角色,成为使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使学生的法律思维得以锻炼。首先学生们演讲的主题往往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身边所发生的与法律相关的事件、当前的新闻焦点等。在准备这些演讲主题时,他们要搜集资料、整理、加工处理这些资料,从而能在演讲时亮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准备演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进行法律思考的过程。同时,其他学生听演讲的过程也是一个法律思考的过程。其次,对于学生的每一个演讲主题,学生和笔者都进行点评,给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而对于一些有争议的主题,笔者并不要求学生们完全同意自己的观点,而是积极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这样,通过笔者结合实践的点评,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带入到了用法律思考问题的情境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

二、利用教材案例,强化学生法制意识

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法律内容,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教育法》等,并有许多针对性很强的法律案例。可以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中的法律知识结合点,进行知识链接式的法制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将法制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之中,避免把法律当标签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将法律知识与思想品德课内容相互渗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有些青少年错误地认为,反正自己年纪小,出了事也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造成部分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对此,我在教授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时,在一定教学情景的铺垫下,学生已关注到群体行为的消极影响时顺势使用教材案例《网上游戏虚拟被杀网下聚众斗殴》,案例为学生创设了情境,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描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剖析,用铁的事实和血的教训,帮助青少年纠正原先的错误想法,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使学生接受法律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

而且此处使用教材精选案例,既充分发挥了教材资源的作用,也为后面要得出的判断群体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之一是要符合法律法规作了充足铺垫。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群体行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在此处书中相关链接中则引用到了《刑法》的相关法律知识。自然生动地倡导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浅出的教育使法律条文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而是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学生切实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并能自觉认同青少年在参加各种社会群体活动时,要明辨是非,遵纪守法。

三、设置模拟情景,增强学生自保能力

思想品德课相对来说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设置情景讨论,变抽象为具体,吸引学生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得尤为重要。在七年级《珍惜生命健康成长》中的“学会保护自己”这一知识点时,我采用了书本上的“说一说”案例:如果你是李林,在朋友遭遇危险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学生在这样真实的模拟情境中,很快就置身其中,通过讨论,最后得到了结论,不能硬拼,只能智取,更不能以身试法,以暴制暴。有同学说悄悄闪避到一边,躲至无人处拨打110报警,警察叔叔两分钟就能赶到的;有的说要镇定不慌乱,记住有利的地势地形,记住歹徒的相貌特征等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们一起得到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办法,归纳为:求助救援法、记住特征法、寻机抽身法、智捉迷藏法、借虎吓狼法等。

通过一个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模拟真实情景设置,扣住了学生们的心弦,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增强法制观念,时刻提高警惕,掌握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是进行自我保护必不可少的方法,必要时也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自己要做一名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好公民。

四、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法律素养

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法律知识教育,而是要切实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除了课堂上下功夫外,还需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增强了同学们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