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第一篇:关于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精)关于审计文化建设的认识与实践思考

实践证明,任何一项事业的成长,都离不开其特有文化的滋养。审计事业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审计文化的支撑。构筑中国特色审计文化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审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加强中国特色审计文化建设,构筑新型审计文化体系是事关审计事业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审计机关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系统特色的价值取向、制度准则、伦理道德、行为方式、精神风貌等,即我们所说的审计文化。新时期,重新审视和正确认识审计文化,培育、丰富、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加快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我们应从事关审计事业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保障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保持审计系统良好社会形象的高度,认真深入推进审计文化建设。

一、审计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普遍认为,审计文化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培育形成的,被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审计文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文化是一个多层次要素的复合体。它至少包含审计物质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审计精神文化等三方面内容:

(一)审计物质文化。。。。

(二)审计制度文化。。。。。

(三)审计精神文化。。。。。

二、审计文化的作用

审计文化之所以会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提出来,是因为它有着别的管理方式所不具备的文化手段,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价值。与其他管理资源、管理要素的作用机制不同,审计文化的作用机制具有自己的特点,具体讲审计文化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一)凝聚作用。审计文化像一条纽带,把审计人员和审计机关要实现的目标和目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审计人员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在经济和政治体制发生变化时,审计文化更能显示出凝聚作用。

(二)约束作用。审计文化注重研究人的因素,提倡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相信人、培育人,培养科学的审计观和工作作风,形成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

(三)协调作用。审计文化的形成使审计人员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事物和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互相信任,使审计机关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更加协调。

(四)团队作用。审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价值观念和集体观念,打造严整的审计队伍,树立优良的团队精神,审计文化像黏合剂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一)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同时,提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可以说,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审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大力气加强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社会转型的现实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传统主流文化缺失比较严重。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审计人员的年龄结构和能力结构得到了极大的优化,但相当一部分人员对中华文化根脉知之甚少,由传统文化在内心深处自觉筑起的道德底线并不牢靠,导致审计领域出现了一些违反廉政纪律的不良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加大审计文化的建设步伐,通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大“人文教化”,使广大审计人员在传承中得到提高。只有通过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审计人员才能在心中筑牢抵御各种诱惑的坚固防线,才会杜绝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审计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审计文化作为审计整体素质的一种外在反映,在推动审计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审计文化作为审计事业的基点,审计职能的确定及实现均依赖审计文化的定位,另一方面审计文化包含正确的审计理念,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和思维模式,倡导高尚的审计文明,对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四、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途径

新时期,发挥国家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加快培育和建设审计文化就显得尤为迫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抓好审计文化建设:

(一)以树立审计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点,为审计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是审计文化的精神价值取向,决定着审计文化建设的培育和建设方向。刘家义审计长在总结审计25年的经验中指出:审计是经济和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对国家审计的新定位,是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审计法》规定审计要“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审计文化要在“免疫系统”的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规划、培育、建设。

(二)以打造审计品牌为出发点,努力促进审计物质文化建设

品牌战略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审计文化也应重视品牌建设,创建和树立体现科学审计理念、易于社会接受并有利于扩大审计社会影响力的品牌:一是打造服务品牌。打造审计服务品牌是扩大审计恒久影响力、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二是打造典型品牌。打造有影响力的审计典型品牌,既是审计文化建设的路径,也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三是打造廉洁品牌。廉洁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廉洁是审计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打造廉洁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审计“周期率”的问题,打造廉洁品牌,对避免“周期率”的发生意义重大。

打造品牌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素质,实施人才强审战略。在知识经济时代,审计人员通过持久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依托信息搞好审计文化建设,适应新时期审计品牌文化建设的需要。打造品牌文化,还需要争取相对充裕的业务经费来作为物质保障,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加强活动阵地和设施建设,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

(二)以完善和实施审计准则为立足点,不断推进审计制度文化建设。审计制度体系是为保证审计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设立的。由于审计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需要的不断变化而随时作出调整,因而审计制度文化建设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审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审计准则的制订、完善和推行:一是定期清理修订现有的审计准则,以保证准则的先进性。目前审计署已颁布了新的国家审计准则,对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在新审计准则框架下制定审计指南和审计实务,不断细化审计操作规程;三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确保新准则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三)以推进文明审计为核心,加强审计精神文化建设

审计精神是维系审计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审计精神文化决定着审计人员的行为,是推进审计事业不断前进、审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审计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因此,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道德建设。要强化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核心的审计理念教育,积极开展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三德”教育,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党员意识、公务员意识和审计人员意识。其次要大力推进文明审计。文明审计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和谐是文明审计的根本追求。要以“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理念来理解别人”来要求自己,坚持依法审计、敢于坚持原则,坚持严谨细致、谦虚谨慎;要把“实、高、新、严、细”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第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树立廉政文化的人本理念,让廉政文化引导审计人员明确价值取向,提升精神境界,提高遵纪守法、崇尚廉洁意识,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促使审计干部慎用权,用好权,严格

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依法行政、执审为民,树立审计队伍廉洁从审的良好形象。

总之,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审计文化建设的培育尚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在完善中前进,进而推动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关于审计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思考大全审计廉政文化阵地建设是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载体,如何通过大力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廉政文化占领每一个审计人员的思想阵地,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审计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对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在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认识上,一些单位重视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认为可有可无,搞不搞无关紧要,片面认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搞廉政文化阵地建设是“干部生病,群众吃药”二是认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一定人力、财力、物力,从而影响其他工作三是认为搞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就是多挂一个牌子,营造一些气氛,对起到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二)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缺乏系统性一是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主体不够突出。少数单位缺乏整体构思,没有很好地总结符合自身实际的廉政文化阵地主题。二是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缺乏整体的、全面的规划和思考,往往是出于应付上级检查挂几个牌子,贴几个标语三是阵地建设与文化结合不够紧密。一些单位往往割裂阵地建设与文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缺乏阵地与文化的互动作用,导致阵地建设难以通过文化的力量来凝聚人心,净化心灵,从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警、自律意识。

(三)廉政文化阵地建设长效机制不健全。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一些廉政文化阵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没有把廉政文化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机制上予以保证,形式上缺少进一步的创新,阵地作用发挥不好,结果使廉政文化阵地只起到一时的效果。

(四)廉政文化阵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部分单位的廉政文化阵地平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在干部职工中受关注的程度不高、互动性不强、参与度不高,辐射度和影响力都很有限。有的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创建廉政文化示范点而设立,上级有要求或者检查时就集中抓,各种标语、口号一哄而上,等检查过后就没有动静,或是动静不大。

二、审计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对策

(一)解决对廉政文化阵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问题

抓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必须紧紧抓住领导这一重要环节,切实提高他们对廉政文化阵地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消除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切实把廉政文化阵地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抓,通过目标管理和责任管理,分解任务,明确职责,促进抓好审计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的宣传廉政文化阵地建设中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提高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意识,以实际行动投身于廉政文化阵地建设之中,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二)解决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系统性问题

各级审计机关要把廉政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载体,纳入加强审计工作的整体规划。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成为审计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倡导者。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组织协调,认真谋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其他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形成互相推动,互相提高的联动效应,切实形成全系统抓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合力。

(三)解决廉政文化阵地建设长效性问题

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立足长远,制定廉政文化建设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在工作机制上予以保证。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单位一把手要充分重视,将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单位党风廉政和宣传思想教育的整体部署之中,全面指导和推进廉政文化阵地建设。二是健全工作运行机制。要制定详细的阵地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量化、细化机关科室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形成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态势。三是落实保障机制。加强对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保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召集有关科室负责人参与研究具体项目的落实和保障。四是建立考核机制。将单位廉政文化阵地建设活动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量化考核分值,细化考核内容,通过不定期走访、座谈、抽查等多种形式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扎实有序开展。

(四)解决廉政文化阵地的作用发挥不好问题

有了廉政文化建设的阵地,重要的是要以阵地为依托,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将廉政以温馨和谐的形式传输给职工,使审计人员在活动中长知识、受教育,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通过实地教育,增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感染力。通过组织审计人员到看守所等警示教育基地,观看服刑人员的生活场景,让大家更直接的接受反面教育,达到心灵的震撼,构筑“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的防线。二是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在办公楼道制作醒目的廉政教育警句,

时刻提醒干部职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审计人员能够时时刻刻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在工作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唤醒反腐倡廉的意识。三是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辐射力。把监督的阵地触角从单位向家庭辐射延伸,从八小时以内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家属要做好廉内助,当好家庭“纪委书记”,多敲床边“廉鼓”,多吹枕边“廉风”,为审计人员堂

堂正正做人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三篇:关于国家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龙源期刊网http://.cn

关于国家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作者:王天喜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08期

第四篇:审计廉政建设的思考审计廉政建设的思考

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揭露和纠正经济领域违法违纪问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是其一项重要任务。审计人员作为开展审计工作、完成审计任务的具体执行者,担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可以信赖的专业服务的神圣职责。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

廉洁从审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此,全面加强审计机关廉政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廉洁从审水准,是审计机关必须着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审计职业道德与廉政制度的总体要求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廉政纪律是指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执业纪律、业务能力、工作规则及所负的责任等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作的基本规定和要求。审计署先后制定印发了《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关于“八不准”的审计纪律以及其他相关的规范。结合工作实践,关于审计职业道德和廉政纪律的这些规范,概括起来就是“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四个基本规定。这四个基本规定具体到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就是必须做到“勤、稳、硬、廉”五项基本要求。

(一)勤,是前提。勤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是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廉政制度的首要内涵。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首先通过勤来体现。我们只有勤于业务、勤于思考、勤于跑动、勤于学习、勤于钻研,才能切实做好审计工作。要勤,就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有乐于奉献的情操,有不计得失的品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二)稳,是基础。稳了,才不会摇摆不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才会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审计人员不论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有稳定的思想情绪、稳重的工作作风、稳妥的审查办法、平稳的处罚力度,才能在腐败行为的诱惑、侵蚀面前做到不为所动、刚正不阿,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审计随意、处理不公的不良现象,真正做到依法审计、公正处理。

(三)硬,是保证。硬是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廉政制度的性质和特点之一,是审计人员遵守审计职业道德、执行审计廉洁纪律、做好审计业务工作的保证。审计工作不能吃软怕硬,不能怕得罪人。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廉洁纪律意识,要有过硬的思想认识、过硬的业务技能、过硬的工作能力、过硬的处罚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击溃被审计对象的侥幸心理从而做好审计工作。

(四)廉,是生命。廉是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廉政制度的最根本的要求,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好坏与否、执行廉洁纪律松严与否的最终体现,是审计人员的审计生命线。廉与勤、稳、硬之间相辅相承、互为因果。不勤,何以说廉;不稳,无法真廉;不硬,无法达廉。而只有真正做到廉洁从审,才会真正勤快起来,灵活起来,才会有四平八稳的工作态度,才能在不法分子面前真正硬起来,最终做好审计工作。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五)保证审计机关掌握必需的财力

审计机关顺利开展工作必须拥有充足的审计资源并具备自由支配的权力,其中最关键的是审计经费。审计经费必须得到法律上的保证,既包括机关行政管理经费和审计人员薪酬福利,还包含审计事业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支出。政府行政首长应该重点关注审计机关部门预算的编制、批复与执行,确保审计经费的充足。

(厦门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