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调研通知

全国政协湖北调研:莫忘农村留守“姐妹”和孩子发布时间:2011-08-0409:54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手机看新闻

人民日报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农民人数已超过2亿。而这2亿农民工留在农村老家的,是4700万名留守妇女和227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儿童,生活、情感、教育上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他们的哪些权益需要进一步保护。

6月12日至18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黄晴宜率全国政协“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情况”调研组来到湖北,深入农村,走进留守“姐妹”和孩子们中间,倾听他们的所思所盼。

她们:“半边天”撑起“整片天”

6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深渡河村一户普通农家迎来了“稀客”,全国政协、全国妇联、农业部、教育部的有关领导到家做客。这家的主人是干练的农村妇女蔡长玉,尽管丈夫常年在外跑运输,三五个月才回一趟家,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也在广州等地工作,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但她又种柑橘,又开水泥厂,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年收入10万元左右。“真是个能干人啊。”黄晴宜夸赞道:“咱们留守‘姐妹’就要有你这样的精气神。”

原来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可现在,农村留守妇女得顶起家里的“整片天”。湖北省妇联摸底调查情况显示,2011年,全省有外出务工农民966。8万人,留守妇女236。8万人,占妇女总数的8。5%。留守妇女七成都是30—50岁的中年人,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其实,她们留守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

这样的“重担”下,大多数留守妇女过得并不轻松。湖北省妇联主席梁惠玲告诉调研组,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困难首先是劳动负荷重。丈夫外出务工,妻子“既主内、又主外”。都说现在农村是“386199部队”在种田,但“61”是孩子,“99”是老人,能干多少农活。所以种田主力还是农村妇女。被调查者中,68。6%的留守妇女表示“劳动强度大”,23。8%的人表示对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感到力不从心。第二大困难就是发展能力弱。留守妇女在家庭收入中的贡献相对较小,个人收入占家庭收入30%以下的达到一半以上。45。3%的妇女选择留守是因为缺乏技能,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目前,让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压力最大的,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湖北农村留守妇女八成以上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她们对子女的教育、辅导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学习困难,也正是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的问题。

他们:好想爸妈陪我长大

有妈妈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成长还不算最难的。湖北省约有留守儿童138。5万人,其中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隔代监护,还有的由亲友监护,只有两三成左右由单亲监护,还有极少数“自我监护”。今年3月,共青团湖北省委在12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回收调查问卷2093份。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邹霞告诉调研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69%的留守儿童半年以上才能跟父母见一面,46%的孩子认为自己与父母的交流已经存在困难。留守妇女婚姻不稳定的隐患也影响到了孩子。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单亲留守的孩子最担心的就是父母关系不好。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而帮助留守妇女,提升其增收致富能力是核心。襄阳市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光化办事处留守妇女郭艳玲告诉调研组:“我在家做十字绣做出了名堂,后来把老公都叫回来给我‘打工’了。”郭艳玲原本也和老公一起在外地打工,但孩子七八岁时,实在不放心孩子的学习,干脆回家留守。在照看孩子的间隙,她一直想找点活干,后来从亲戚那学会了十字绣,没想到十字绣生意越做越好,开了个厂还忙不过来。干脆,她把丈夫也叫回来到厂里帮忙,一家人团聚,其乐融融。

黄晴宜说。“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将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解决留守妇女儿童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减少‘留守现象’,让农民工转化成市民。”她希望各地进一步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吸引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搞好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拿出真金白银,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过,基层的干部群众最期盼的,还是国家总结重庆等地的改革实践经验,尽快出台农民工进城的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系列政策,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步伐,让留守妇女、儿童,不再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