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第5期政协关于全区棚膜蔬菜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5篇

第一篇:通报第5期政协关于全区棚膜蔬菜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关于全区棚膜蔬菜园区建设情况的

视察报告

按照区政协2011年《工作要点》的安排,6月13日—16日,区政协组成视察组,部分政协常委和委员参加,并吸收了区农业局、发改局、项目办等几个重点涉农部门的领导参加。视察组先后深入到1乡、2镇、3镇,召开了部分村干部、菜农代表参加的座谈会3次,听取了区政府以及三个乡(镇)负责人关于全区棚膜蔬菜园区建设情况的介绍。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n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切实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抓引导、建基地、创品牌、促销售。初步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村为发展基础,以农民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全区每年蔬菜总产量稳定在12万吨左右。目前,全区棚膜蔬菜总面积达到5000多亩,建有温室大棚480栋、日光大棚4600多栋,生产规模在50亩以上的棚膜园区7个,无公害蔬菜基地3个,城乡农副产品综合批

1发市场5个,获得无公害蔬菜认证17个、绿色蔬菜认证1个。新城乡是全区棚膜蔬菜的核心区,现有大棚3000多栋,占全区的60%以上。今年,晨光、民主两个村又上了一批高水平的棚膜设施,打造了棚膜蔬菜生产的新园区,而且正在向市里争取一个1000栋规模的棚膜蔬菜项目。大洼镇近两年棚膜蔬菜有了快速发展,新建大棚近2000栋,走出了一条远郊区发展棚菜的新路子。善友镇的拱棚香瓜种植面积也达到了500多公顷,今年还搞了36栋大棚嫁接香瓜生产,提升了香瓜生产技术水平。总体看,我区棚膜蔬菜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全区专业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新城乡的松江、农林、晨光、和平、八家子,善友镇的十家子、善友、后官、三家子,大洼镇的向阳、民乐、胜利、房身,伯都乡的永清、溪浪河和毛都站镇的姜家围子等,共15个村。这些村交通便捷,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宜棚膜蔬菜的生产。

(二)蔬菜种植种类齐全,品种结构日趋合理。我

2区蔬菜种植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不断加快品种结构优化,栽培各类蔬菜已达6大类、40多个品种,已初步形成了名优新特蔬菜体系、露地和春提早秋延后蔬菜体系、反季节蔬菜体系等多重体系、多样种植的发展格局。

(三)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强。目前,全区蔬菜生产设施主要有地膜、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三种形式。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栽培蔬菜年轮倒茬为2次,亩均生产蔬菜6000公斤以上,产值一般在3万元左右,最高可达到5万元,是种粮效益的20—30倍。在生产技术运用方面,全区普遍推广了轮作倒茬、合理密植、营养钵育苗、嫁接技术、平衡施肥、环境保护、无公害生产等先进技术,全区蔬菜的生产水平及经济效益不断得到提高。

(四)无公害基地建设快速推进,蔬菜品质得到充分改善。近年来,我区在基地建设和生产技术监管环节上,大力推行无公害、绿色生产标准,2004年以来,先后有善友镇光荣、辛家和新城乡松江、农林等17个村屯的蔬菜品种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发展认证中心的无公害蔬

3菜产地产品认证、有1个蔬菜品种通过了绿色认证。通过开展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宣传培训,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倡导无公害施肥和病虫防治技术,使广大菜农的食品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全面实现棚膜蔬菜园区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情况看,全区棚膜经济发展形势好,进展快,各级政府扶持力度大,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性高,呈现出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突破性发展的可喜局面。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区棚膜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全区城郊传统蔬菜生产基地在城市扩建中大多已不复存在,基本失去往日生产供应城乡居民菜篮子功能。远郊新菜区基本设施配套不完善,基地还未培育成型。针对目前现状,需要对全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主攻目标、发展重点、项目、资金、技术的扶持措施、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发展任务。

4

(二)技术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办和种子管理站现有人员编制57人,其中高级农艺师8人,中级农艺师13人,初级农艺师14人,其他人员均无农技方面的技术专长,且善友、大洼等村每年都要花20万元从外地聘请高级农艺师指导各类香瓜和蔬菜等嫁接种植技术,可以看出我区蔬菜生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因此,对新菜区菜农的培训不系统,农民掌握的现代化、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知识甚少,在蔬菜生产中管理粗放,质量效益不高。缺乏蔬菜产业协会组织和营销队伍,订单生产、网上交易、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等经营服务体系不完善,出现卖菜难、盲目销售等现象。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步伐缓慢,名优特精新品种较少,缺少能体现本地优势、打开市场销路、带动产业发展的主导优势品种。

(三)建设资金缺乏。由于发展棚膜经济先期投入较高,建一亩日光温室需要投入四万元左右的资金,而我区农民自身投入能力较弱,如果只靠农民自筹,绝大多数农户需要几年的积累。而目前贷款门槛高、条件苛刻、贷款额度小,很难满足需求。资金的缺乏,严重制

5约了棚膜经济产业的发展。

(四)蔬菜生产和经营方式落后。目前,我区在蔬菜生产和经营方式上仍以农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还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产业链条延伸和增值能力不强,难以保证我区蔬菜市场的供应。

(五)蔬菜交易市场不够健全。目前,全区蔬菜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的有三个乡镇,而且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蔬菜总产量已经达到12万吨,而与蔬菜销售配套的交易市场,全区只有松江蔬菜批发市场和东环晨光蔬菜批发市场两处,而且规模都不大、设施也不够完善,其它乡镇只有小型农贸零售市场,蔬菜交易市场建设明显滞后,蔬菜卖难的问题也时有发生。

(六)农户自主投入蔬菜生产的能力不足。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发展蔬菜产业方面的项目扶持较少,新菜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科技投入不足,加之设施蔬菜生产必须的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户由于受技术水平、发展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自主投入蔬菜产业开发的能力不足。

三、几点建议

全区棚膜经济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地方缺少科学规划,缺少政策扶持,缺少社会化服务,缺少强有力的组织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棚膜经济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尤其是国家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从国家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市场环境好,群众积极性高,各种新的技术和适用技术比较成熟,只要我们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信息传递和典型推广力度,加大社会化服务力度,全区棚膜经济发展就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当前,必须进一步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必须把棚菜开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棚菜生产非常重视,棚菜生产取得了很大发展,当前和今后几年发展棚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虽然近年来我区的棚菜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些品种销往长春、哈尔滨和大庆等地,但是从总体上看,还不能满足本地消费的需要,每年都要从外地调入大量蔬菜。而且随着松原

7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区规模迅速扩大,城区人口增长较快,尤其是吉林油田所在地,对蔬菜产品需求增长迅速。另外,松原市距离长春、哈尔滨、大庆等大城市较近,棚菜产品销往这些城市有很大市场空间。二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据调查,温室每平方米产值在20-25元,纯收入在16-20元;大棚每平方米产值在15-20元,纯收入可达到12-15元。与种植玉米比,其纯收入分别是玉米的32倍和24倍,经济效益显著。三是有一定的开发基础。通过近几年来全区棚菜生产的开发建设,现在全区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管理经验,还有可靠的技术保证,尤其是在一些基础较好、条件较优的乡镇棚菜开发已形成规模,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必须进一步加快蔬菜交易市场的规划和建设步伐。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抓紧论证、规划、建设蔬菜交易市场,搞好蔬菜产业布局,不仅要扩建好原有蔬菜市场,而且还要新建4—5个蔬菜专业市场。不断扩大蔬菜销售规模,配套蔬菜市场基础设施,强化信息网络服务,不断调整、完善蔬菜交易市场的功能,不断提高全区蔬菜生产销售水平,早日上规模、上档次。大规模蔬菜批发市场的建成,将成为南菜北调的集散地

8和中转交易中心,从而进一步拉动我区地方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必须进一步加大发展资金的引进和投放力度一是要充分利用好上级发展蔬菜产业的相关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蔬菜项目的建设资金、物价调节资金、菜田补助资金;二是要积极与银信部门搞好协调,提高银信部门对发展蔬菜生产的资金投放额度,减化贷款手续,降低信贷成本,为广大群众发展蔬菜生产提供资金保障;三是要广泛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营蔬菜龙头企业,带动民间和社会资金投入到全区蔬菜产业的发展中来

(四)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建设“n蔬菜生产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专业技术服务体系来支撑。必须加快建立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物资供应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队伍,为广大群众发展蔬菜生产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支撑和服务。要面向社会招聘一批高精尖的农艺技术专家和人才,充实到我区农技推广中心,将没有农技专长人员从农技部门分离出来。加强科学技术指导和服务,全区各级农业技术部门要及

9时转变职能、转换思维、转移力量,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把工作的兴奋点向生产一线倾斜,向以发展棚膜经济为起点的农民增收致富领域倾斜,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屯、农户、田间和地头。农经部门要围绕棚膜经济发展,积极开辟新的服务项目,选准技术开发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积极为推动全区棚膜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要认真搞好农民培训,要改变关门办班的传统形式,组织新菜农直接到高水平蔬菜园区,进行实地办班、现场培训。要强化主体闯市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农民从生产中分离出来,由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转移,壮大产品营销贩运队伍,加强生产与市场的沟通与衔接。

(五)必须进一步加大蔬菜生产的宣传和引导力度。新闻媒体要密切关注蔬菜的生产销售,要积极参与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宣传报道;要加大蔬菜生产销售情况的报道;要强化蔬菜生产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宣传,让更多农民群众了解全区蔬菜生产销售情况,更多的掌握蔬菜生产的知识技能,充分激发广大群众投身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广泛营造发展蔬菜产业、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益的良好舆论氛围。

(六)必须进一步做好蔬菜产品的认证和监管工作。在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基地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品牌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认真做好蔬菜产品的产地认证、产品认证和质量监管工作。要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对具有n地方特色、发展前景看好的蔬菜品种,及时注册商标,由生产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不断打造n蔬菜名牌,宣传n蔬菜品牌,推介n蔬菜品牌,提高n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促进n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主题词:政协工作蔬菜建设

园区工作

视察报告

中共松原市n委办公室2011年8月22日印发

(共印90份)

第二篇:关于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关于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4月29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朱承平带领下,视察了永丰、金集两镇的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委员们深入园区,视察了赢润服饰有限公司、天久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华辰电缆有限公司、天之源型媒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并在两镇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镇负责同志关于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情况介绍,就如何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1、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永丰、金集两镇的省级农民工创业园于去年7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后成立,在园区建设中,永丰、金集两地十分注意利用自身优势,推进园区建设。两地党委、政府倾全镇之财力,精心规划,迅速启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创业园就初具规模,并产生效益。他们分别利用城郊、邻近江苏地域优势和本地现有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园区品牌。永丰镇农民工创业园已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32家企业入驻,16家企业建成投产,3家企业即将投产,13家企业正在建设之中。入驻企业涉及线缆仪表、拉丝模具、泵阀、新型建材、化工、塑料制品等产品。建园不到半年,到2008年年底,创业园企业就实现工业产值2.9亿元,税收752万元,占全镇工业产值和税收的64.4%和74.8%。园区吸纳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3100人。

金集镇农民工创业园规划面积2200亩,一期工程700亩,已投入1800多万元,架设1公里长的高压专线,新辟一条长520米、宽24米的工业大道。已有7家企业入驻园区。安徽天之源型煤有限公司,去年9月与金集镇签订了1.6亿元的投资协议。目前正在开工建设,预计7月投产,可安置农民工400多人,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金集镇谕兴社区农民周仁科先后在深圳、广州、杭州等地打工,并在南京市六合区投资开办了一家玩具厂,在得知家乡为返乡创业者提供

创业平台信息后,于2008年8月入驻园区,投资1000多万元创办旭洲工艺品工贸有限公司,今年2月份正式投产。目前该企业共吸纳农民工200名,其中返乡农民工占一半以上。公司管理层人员大部分是在外打工春节返乡的农民。该企业今年可创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瑞鑫塑业有限公司刘翠华返乡创业前在浙江一家企业任生产厂长。2008年9月回镇投资1000万元入园创业,目前一幢5000平方米的厂房已建成。添彩照明灯具有限公司,是由金集镇金集社区农民吴玉田于去年12月投资1000多万元入园创办的,返乡创业前他一直在外地做led节能灯销售。这两家企业将于今年7月和8月投产。据介绍,这两家企业投产后可吸纳农民工600多人,年创利税400多万元。

2、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永丰镇在加强对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农民工创业园孵化基地——“农民工创业中心”的建设。为了尽早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无场地的困难,永丰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原集体企业闲置的厂房就地进行改造建成创业中心。让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先进入创业中心“小打小闹”,待形成气候后再到园区内实现规模扩张。绿洲消毒制品有限公司、安徽机电设备成套厂、天长海通仪表线缆厂、兴龙金属制品厂等4家企业运用创业中心改造的企业闲置厂房5200平方米,进行生产。现在还有4家企业即将进入农民工创业中心。企业负责人说:“有了创业中心,我们插上筷子就吃饭,划算。”通过创业中心的孵化,现在永丰镇已有841位农民在那里创业或就业。创业中心内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永丰镇对入驻创业中心的企业,通过市职教中心帮助企业免费进行员工培训,培训费用由政府承担。对入驻创业中心的企业,招收返乡失业农民工的给予1000元/年的一次性补助。对入驻创业中心企业的水、电费和房租给予一定的补贴。金集镇对创业园内的各类经济实体,均减半收取场地费用,水电费等也给予适当优惠。镇政府还承

诺。三年内免费为创业者提供事务代理、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员工技能培训和协调融资担保等服务。永丰、金集两镇党政领导对入园企业,都实行一对一的帮办制。金集镇在为安徽天之源型煤公司办理煤炭经营许可证时,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亲自跑市、跑省,仅用了7天时间就办成了。企业老板韩光磊原打算要花20万元办证,没想到只花了700元,十分感激。

二、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有限地方财力制约硬件建设。由于这两个镇工业经济相对欠发达,地方可用财力有限,很难满足园区建设的资金需求。据了解永丰镇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资金达1500万元,金集镇缺口资金超过2800万元。

2、道路不畅,严重制约园区发展。金集到仁和、金集到秦栏的道路等级低且路况不佳。园区内有些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都是靠重载车辆。由于路况不好,企业大型载重运输车辆只能绕道而行,增加了企业成本。安徽天之源型煤有限公司的老板韩光磊曾带一位外商来金集考察,希望能在金集投资办企业,但对方看到金集的道路这样差,只好作罢。

3、部分职能部门服务不够便捷。金集镇没有农行网点,仅有农合行一家分理处,法庭、工商所设在市南郊,这对入园企业而言,办事是不够方便的。另外,入园企业对用电增容、电力工程建设等审批慢、手续繁颇有微辞。

三、关于加快园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搞好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对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的目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金融危机深度影响的大背景下,搞好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吸引大批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意义则更大。因此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搞好硬件建设。建议市政府对这两个镇园区建设的项目进行论证和评估,对地方财力无力承担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加快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促进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

2、合理谋划布局,发挥集聚效益。建议永丰、金集两镇从实际出发,对已入园和即将入园企业根据其产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让同类企业相对集中,形成园中园,以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3、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便捷服务。建议两地政府打造好信息平台,把政策、科技、法律、项目、人才引进等信息,进行汇编,及时提供给入园企业。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要通过信息平台,使入园企业及时了解和享受各种优惠政策。金集到仁和、金集到秦栏的道路,目前等级较低,建议市交通部门尽快立项向上争取资金,按照二级公路的标准及早开工建设,以彻底解决入园企业重载车运输难的问题。建议农行、工商局能否从有利于金集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出发,尽快在金集设立分支机构,暂时没有条件的可安排专人联系园区,以方便企业办事。

4、兑现优惠政策,激发创业热情。两地要坚决兑现对入园企业的承诺。金集镇天之源型煤有限公司在入园时镇政府在请示了市领导后,承诺三年内将为企业办好70亩的征地手续,建议市政府给予考虑和支持。

5、引导自主创新,提升科技水平。要引导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使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向科技密集型企业转变。建议两地政府可在园区内建立科研中心,并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办科研所。要重视“创业中心”建设,建议市政府对“创业中心”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可以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对税收贡献大,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入园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

第三篇:政协视察组关于*优质农产品基地走廊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政协视察组关于*优质农产品基地走廊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做大盘强基地引领农民致富

为了解我县昌万线优质农产品基地走廊建设情况,宣传基地好的经验与做法,围绕促进加快基地发展献计献策,日前,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及秘书长***率部分农业口政协委员,就我县昌万线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视察组一行在副县长***、农业局局长***的陪同下,首先实地视察了洪家咀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瑞洪乌鱼养殖基地、康山朗德鹅养殖基地、玉亭镇绿缘苗木基地、白马鸽业基地、古埠上湾食用菌基地等优质农产品基地的生产经营情况,接着召开了政协委员和基地业主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农业局局长***关于基地建设的情况汇报。通过视察,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基地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基地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基地规模明显扩大,技术含量明显提高,市场意识明显增强,企业化、产业化程度明显提升,与农户关系明显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使农业科技含量、农产品的竞争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我县“融入**经济圈、建设省城新郊区”的步伐。针对当前基地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视察组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这次视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地发展日新月异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目前,全县规模基地建设数达78个,昌万基地总数达33家,占全县基地总数的40%,现有5个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5个基地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认证。2004年,基地实现产值6.58亿元,农业增加值1.91亿元,连接农户6.89万户,与2003年相比,新增基地数15个,增幅为23.8%,新增产值3.33亿元,增幅为102.5%,新增农业增加值0.70亿元,增幅为57.9%,基地连接农户新增0.68万户,增幅为25.4%,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地的发展呈现出“五化”的特点:

——基地模式互惠化。大多数基地都有一个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化、工业化方式运作,并建起了自己的基地,如卫彩米业、海强实业、瑞洪乌鱼基地等,这些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或“协会+农户”的模式,拉长了产业链,增强了带动力,增长了农民收入。去年基地连接农户6.89万户,每户从基地中获得收入达9500元。

——基地规模扩大化。如古埠上湾食用菌基地由2002年的不足100亩发展到近1000亩,规模扩大了10倍,去年产量1700多吨,产值270余万元。竞标科技示范园由2001年的50亩扩大到330亩,增长到原来的6倍多,年蔬菜产量达到400吨左右,产值121万元。绿缘花卉基地由2003年不足200亩扩展到325亩,年产花卉苗木数量350万株,产值700万元。

——基地布局聚集化。在昌万公路沿线已集聚了一批乌鱼、黄鳝、甲鱼、珍龟、生猪、肉鸽、朗德鹅等特色养殖业基地及优质稻、食用菌、蔬菜、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种植业基地和以江西卫彩米业、海强实业有限公司、亚奇粮油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种养加相结合的基地示范带。

——基地产品科技化。无公害生产技术、优质良种在基地生产中得到较广的推广应用。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农产品从无到有,并不断增多。从2003年实现绿标、无公害农产品零的突破至目前已达到5个绿标,5个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

——基地功能多样化。不仅是生产基地,而且发展成为新技术应用的示范带,农产品与市场的连接带,农民与企业的结合带,农民增收的挖掘带,农业进步的推动带。如古埠食用菌基地、康山朗德鹅基地,就把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市场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农民不但学到种养技术,还获得不少的收入。

二、基地运作方式灵活有效

基地能取得不俗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基地企业、农户辛勤耕耘的结果,同时也与农业局的努力分不开,他们克服人员少、经费紧的困难,踏踏实实为基地提供全方位服务。

(一)突出优势打造基地。利用一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和湖坪草洲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基地。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实行土地流转,政府服务,业主投资,规模经营,以奖代补,吸引了大批业主投资昌万基地建设,使我县昌万沿线成为精品基地集聚地,涌现了竞标科技示范园、珍龟养殖场、朗德鹅等一批效益好、影响广的基地。

(二)鼓励企业建设基地。卫彩米业是我县一家较大的大米加工企业,资产2816万元,有大米生产线6条,年生产能力达10万余吨。为保证基地有充足、优质的原料供应,县农业局积极鼓励卫彩米业以订单方式发展优质稻基地8万亩。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提高基地方方面面科技含量。不可否认,基地的科技含量与过去比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市场要求相比,与发展的实际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要积极加强自身管理,采用设立研发机构等方法,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和采用优质高效新品种,推广绿色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应用新型高效肥料等方法,帮助基

地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培育基地优质产品知名品牌。面对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创建基地和农产品的品牌,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走集约化道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服务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提高农业品位;要积极推动基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