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

培养和造就一支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历来是统一战线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是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当前,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已成为统一战线的主体。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持续和完善,关系到统一战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各级党委一定要以对党的事业极端负责的态度,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一、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一战线成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成员已达95%以上,在他们当中产生的新一代代表人士具有政治上比较成熟,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且年富力强、智力密集的特点和优势,基本上是我党欣赏、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放心,所联系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他们肩负着带领所联系群众同我们党一道为国家的富强、繁荣、统一而努力奋斗的重任。与老一辈相比,他们身上具有一些鲜明的时代特征。

1、思想敏锐、富有开拓进取精神,但合作共事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党内外合作共事气氛空前浓厚,党外代表人士不仅有较多机会接触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而且能在越来越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不乏敏锐的分析判断新事物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具有盼望国富民强的社会意识,他们当中思想基础和基本素质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这是主流。新成员拥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亦成定势。但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成长环境不同,相对于老一辈来说,缺少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的经历和体验,对多党合作的历史传统缺乏深入了解,对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合作共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尚显不足。

2、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较高,但政治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就其整体而言,他们大多具有中高级职称和较高文化素养,有许多是政治上可靠、技术上有专长、群众中有威信,具有“人才库、智囊团”的显著优势。但在长期的业务和专业研究工作中,政治素质的培养提高却有所淡化,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如何团结引导周围群众,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保证坚定不移跟党走,缺乏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工作主动性。他们可以专注地钻研技术业务而忘我工作,但应对协调解决各种矛盾时有畏难情绪,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耐心,影响力和号召力较弱,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

3、取得突出业绩的同时,参政议政和社会活动能力稍显不足。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大多是各条战线和某个方面的优秀专家和人才,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他们中的许多人获得过国家、省、市级的各种奖励和表彰,在工作岗位上有较为突出的业绩,但是他们在担负业务重担的同时,往往容易把自己束缚在业务圈子中,对个人承担的议案、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的责任有所懈怠,主动接触社会不够。

4、政治上的要求更加强烈,但功利性倾向有所抬头。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普遍拥护和坚持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希望逐步健全完善这一制度。他们参政议政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愿望、要求越来越高,政治诉求也更加强烈,有的热衷于担任社会职务和政治安排,追求社会地位。如,要求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数逐年增多;有些党外人士,尤其是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热衷于政治安排的目的带有功利性,考虑个人地位、个人利益的因素偏多,这就使得政治安排工作在尺度把握上、人选条件上容易产生困难,影响安排效果。

5、代表性更为广泛,但旗帜性人物相对缺乏。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更加广泛,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对象比过去增多。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业不断拓宽,新的社会阶层形成。此外,与大陆交往日益增多的“三胞”代表及其二、三代和定居国外的新华侨也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二是他们的接触面更加广泛,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但在代表性更为广泛的同时,业务上有所成就、政治上日趋成熟的旗帜性人物并不多,可以说新一代的党外代表人士还没有大批成长成熟起来,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情况更加突出,甚至有出现断层的危机。

二、新形势对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要求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具有丰富的政治智慧,能够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和抵御西方思潮的侵蚀;有较强的实践才干,能够同党长期合作;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的能力,能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党外干部。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使用机制。在选拔使用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中,要正确对待他们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既不求全,也不降格,注重政绩和社会公论。要注意吸收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人才,在各个领域成就突出的代表性人才,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并具有利益整合表达的政治品质与技能的人才,学历高、年纪轻、有潜力的人才,以确保党外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知识结构,以适应多党合作事业和统战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要注重从健全制度入手,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要从不同的岗位层次、年龄层次、职务层次、学历层次、职称层次中去物色党外代表人物,经过考察、遴选,掌握一批优秀党外后备干部人选。二是建立动态管理的后备队伍数据库。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对在现岗位表现突出的,提拔重用,对不适应现岗位工作的,进行轮岗交流;注重从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留学回国人员和人民团体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后备队伍中。三是建立多途径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机制。由组织部、统战部共同发掘人才,择优使用;积极动员各民主党派、政府各职能部门、人大、政协、各人民团体做好举荐工作,广开荐贤之路;把公开选拔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选拔任用的正常程序,与党员干部同等对待。四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结合干部年度考核,每年对党外干部进行考核,全面了解和掌握其情况,及时提出安排使用和调整补充人选的意见,确保各梯次后备干部的数量。五是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党外干部调配、任免程序机制。坚持把德、能、勤、绩、廉公之于众,摆在群众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杜绝“带病提拔”;坚持配班子、用干部“先定原则后定人”,具体做到严把“五关”,即职数关、结构关、条件关、考察关和程序关,真正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真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党外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

4、要为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党外代表人士走上领导岗位后,要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和有利其成长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才干,尽快在政治上成熟起来。各级党政领导要给予充分信任,让他们有职、有权、有责、有为。一是热情支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勇于克服困难,视其所长、发挥优势;给他们铺路、搭台,提供创造业绩的机会;放手使用,大胆让他们施展才能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走访党外代表人士,了解他们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积极帮助他们协调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带领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取决于一批又一批党内外干部的健康成长。相信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