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办专业帮扶一对多经验交流材料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科学利用广大干部职工的人力资源,深度对接群众的不同需求结好帮扶对子,是提高精准帮扶水平的关键所在。xx县在脱贫攻坚的结对帮扶工作启动之后,敏锐发现对各级各类干部职工“一锅煮”,存在专业单位、专业人才不务“正业”,结对帮扶“供需”不对路的弊端。对此,县委、政府立即着手,创新完善了帮扶工作的机制,即:在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对贫困户负责开展“一对一”综合帮扶的基础上,将教育、医疗和农口单位专业性人才从中剥离出来,专门开展“一对多”专业帮扶,进行双轨运行、细化分工,建立不同的考核、管理办法,取得了较好扶贫实践效果。
一、实行教师“一对多”帮贫困户学生,提升了教育扶贫水平。
由县教育局牵头负责,依托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系统,全县共摸排出3792名贫困家庭学生,共落实了1702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结对帮扶,做到了底子清、对策清、责任清。同时,为强化机制保障,精心制定了《教育系统党员、教师结对包扶贫困家庭学生工作方案》,制定《结对帮扶手册》《结对帮扶贫困生考核办法》。
在教师结对帮扶具体工作中,主要是针对贫困户家庭情况,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救助政策宣传到位。主要是通过开展教师“大家访”等活动,对残疾儿童、孤儿、单亲家庭学生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做好救助政策宣传,协调落实各项教育助学优惠政策,帮助贫困家庭和学生增强了就学信心。
二是心理健康关心到位。贫困户的家庭教育往往存在短板,学生人格成长容易出现缺陷。对此,具体规定教师定期定时与贫困学生谈心,并指导家长掌握正确教育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引导、干预。尤其是全县共优选320名已婚女教师担当“代理妈妈”,重点对850多名对孤儿、单亲儿童、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三是课外辅导补缺到位。针对贫困户学生课外作业无人指导的问题,由结对帮扶老师全权负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缺补差,促进了贫困学生的学业水平提升。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xx着眼强化中药材、特色养殖、干果和食用菌、烤烟、蚕桑、蔬菜“三支柱、四区域”脱贫产业项目的技术服务,研究出台了《xx县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着力对农业、林业、中药等农口部门的科技人员进行了大整合,严格推行了高级职称“联片联镇”、中级职称“联镇联村”、初级职称“联村联组”,全县共有153名农技人员与镇村结成了帮对子。
在组织推动上,着力做到“三定”。一是定责任,按照农口部门的产业归口,通过脱贫攻坚考核机制,硬化各单位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和人员组织责任。二是定团队,结合各镇(街道办)和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专业技术对口的原则,由1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牵头包抓1个镇(街道办),再合理安排种植、养殖等专业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包村,1个镇(街道办)形成一个团队,专业相互补充,共同服务贫困户脱贫产业。三是定标准,确定高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每人每年到贫困村开展技术指导培训不少于30天,中级和初级职称技术人员每人每年到贫困村开展技术指导培训不少于40天。
通过统筹推动,去年全县累计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282场次,培训农民1.03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脱贫工作。在抓技术培训的同时,农业科技人员也重视用科技眼光送“点子”,县畜牧兽医总站高级兽医师冯汉民包抓联系郭镇杨家岭村,亲自带领该村群众从山西引进良种肉牛117头、肉羊140只;县种子管理站农艺师马良俊、柴建安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在观音寺、徐家坪镇等区域打造了“xx高山冷水米”品牌,形成了良好带动效应。依靠科技促动,去年全县在年内能见效的乌鸡、天麻、食用菌等短平快项目,共实现总收入3100万元(增量),户均增收29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