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下乡调研报告

一、银行下乡基本情况近期,山东省银监局集中发布了一批文件公告,其中有多家银行在县乡筹建了网点。其实近两年来,省内银行掀起了一股下乡的浪潮,越来越多的银行把目光瞄准了经济蓬勃发展的乡镇市场。在银行下乡的背后,体现的是金融业竞争升级、差异化发展。自2008年年底山东开设首家村镇银行开始,由于注册资本门槛相对较低、贷款审批灵活迅捷,村镇银行就成了省内农村金融市场最活跃的一股力量。截止2013年底,山东省村镇银行也以每年增设十几家的速度发展着,截至目前省内已开设了85家村镇银行,在全国位居前列。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与其开设门槛较低有关,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设立村镇银行,其股东至少有1家为持股比例不低于20%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且主要发起人为出资额最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我省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既有外资银行也有城市商业银行。根据我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十二五末要达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县区覆盖率85%以上,而全省村镇银行的数量也将达到100家左右。目前我省开设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多在5000万-1亿元,村镇银行就是小银行,找准市场定位是当务之急,规模虽小,却是一级独立法人,区别于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信贷措施灵活、决策快。目前山东省很多村镇银行最快可以3个工作日放贷,而一般的商业银行审批周期至少要10天。针对农户、农企的特点,村镇银行还能量身为其设计信贷方案。在村镇银行之外,城商行无疑也是银行下乡的主力。

二、银行下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规模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相矛盾。近年来,聊城市地方经济实现了突破性发展,现代农业逐步实现规模扩张和标准化生产,工业经济实现质量和效益双突破,旅游产业实现了基础加强和效益提升,特别是全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金融产品日趋丰富,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金融服务覆盖城乡,农村信用体系和支付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中坚力量,对于推动全市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虽然贡献较大,但由于山东省农村信用联合联社的规模控制,使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能独力发挥经营优势。

(二)信贷规模与自身发展状态相矛盾。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撤出农村市场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农村地区尤其偏远乡镇唯一的金融机构,受到了农户的依赖和信任,农户在选择存贷款业务及其他业务的时候也会更趋向于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办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农村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农业水平逐步提升,农户贷款需求也从以往的小额、短期逐渐向大额、长期转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常规信贷产品逐渐与农户信贷需求相背离,与此同时其他金融机构逐步涉足三农市场,开发新型三农信贷产品,改进农村金融服务,这些做法正在逐渐改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农户心中的地位。同时,农户生产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由以往的春种秋收到现在反季节、多样的、多元化的生产耕作方式,资金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而由于存在规模控制,往往造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无法有效适应这种变化,间接导致了客户群体减少、市场份额降低,进而影响到机构盈利能力。

三、具体相关建议

(一)完善体制,增强信贷投放自主性。一方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工作开展都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特别是要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既要受县域经济的影响和制约,又要受国家宏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增强信贷投放的自主性不仅表现在针对某一笔贷款、某一个产品的具体调整和政策变化上,一般情况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将国家宏观调控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基线,及时完善经营体制,准确把握市场经济走势,积极调整思路、调整政策、规避风险,以达到农户乐意、政府满意、金融机构收益的良好局面。二是省联社应将规模控制作为一项软性指标进行考核,即根据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状况及风险控制情况进行弹性考核,从市场占比情况、风险控制情况、不良贷款回收情况、盈利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对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较强的金融机构,适当调整其规模,必要时可增加其规模,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以投得出、收得回,有效增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二)加大创新,提高业务收入多样性。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来讲,目前盈利主要还是依靠存贷差,业务收入来源单一,造成除发放贷款外,其他业务收入水平低下,而作为贡献较大的中间业务来说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仅仅开办了结算和代理两项业务,且发生额较小,处于中间业务发展起步阶段,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远情况来看,只有逐步加大创新力度,寻找新的增长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收入,拓宽收入渠道,才能在不影响信贷规模控制的前提下保持盈利,而发展中间业务务必从加大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科技人才、加大支持中间业务发展的科技投入、努力创新中间业务服务产品等几个方面入手。

(三)积极协调,畅通联系机制高效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定期积极向上级政府、主管部门进行信贷规划汇报,形成有效的联系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争取突破信贷规模限制。一是请示人民银行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发挥政府协调作用,形成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合力,主动反映问题和困难,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尽量向上级部门争取追加信贷规模二是定期将存贷比、市场份额等数据形成正式材料后上报人民银行并由人民银行上报各级人民政府,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指引更多的涉农企业和事业部门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户、结算,增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市场份额;三是尽量以书面形式向省联社进行资金预算情况说明,尤其注明资金使用情况、再贷款使用情况、存款准备金缴存情况、资金缺口情况以及贷款需求情况,争取省联社能够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实际规定或增加信贷规模。创新机制明确职能促进乡镇财政科学发展

——关于乡镇财政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全面掌握新时期乡镇财政建设情况,探索新时期基层财政建设新机制,建立适应改革与发展需要新型财政管理体制,现结合***县乡镇财政建设情况做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现辖16个镇、4个国有农场、1个开发区。农场除外有314个行政村,乡村人口73.8万人,乡村农户15.4万户。16个镇设立财经所,人、财、物归乡镇政府管理,是乡镇唯一一家事业单位。4个农场和金海开发区除军垦农场外,设立财政所,没有纳入乡镇综合改革,归县财政局直管。

(一)管理体制

***县乡镇财政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以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属于大锅饭型乡镇财政。那时叫公社财政税务所,人员编制属国家公务员,人事关系隶属县财税局管理。主要职能是征收工商税收、农业税收、发放回收支农周转金,给地方政府办理预算收支。第二阶段,1980年至1986年,属于预算经费包干型财政,财政与税务分家,区乡财政人员改为事业编制,人事关系隶属县财政局管理,其主要职能是办理乡镇政府及其机关部门的预算收支业务,征收农业四税、发放及回收周转金等。第三阶段,1987至2000年,预算管理体制是划分收入级次、核定收支基数、收入增长共分享、支出增长共负担的分灶吃饭型包干体制。乡镇财政主要工作职责是预算收支管理、征收农业四税、回收周转金等。第四阶段,2001年至2006年,税费改革时期财政。2001年根据改革要求16个镇财政所人、财、物划归乡镇政府管理,2002年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三提五统,财政干部作为征收主体,直接征税到农户。2005年实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经管站与财政所合并,财政所加挂农村经营管理站的牌子,是年,农业税全面取消。第五阶段,2006至今,农村综合改革和乡财县管改革时期财政。2006年乡镇财政所更名为财经所,随着乡镇国土、林业和计生部门的上划,财经所成了改革后乡镇唯一一家事业单位。这阶段开始实施乡财县管改革,乡镇财政不再具备预算职能,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延伸为农村综合改革,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大量出台,各种涉农补贴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不断增加,乡镇财政工作职能不断加强,工作量不断加大。

(二)人员情况

全县乡镇财政人员(不含农场、开发区)改革前实有300人,改革通过转岗、离岗退养、买断等形式分流52人。现有人员编制数302人,实际在编在岗284人,部分乡镇存在差编现象。例如洋港镇地处偏远,定编14人,实有12人,差编2人。人员结构上35岁(含)以下135人,占47.5%,大部分为经管站并入人员。大专(含)以上238人,占83.8%,基本上为函授进修学历。中级(含)以上职称89人,占31.3%。男性228人,占80.3%。乡镇财经人员全部核定为事业编制,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包括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人两种类型。

(三)经费情况

全县乡镇财政所虽然纳入部门预算范畴,但预算内只安排人员工资、津补贴和部分社会保障支出。2008年全县乡镇财政一般预算安排775万元,其中县级预算安排业务经费86万元,大所6至7万,小所2至3万不等,平均不到5万元。

(四)办公用房情况

全县办公用房使用年限20年(含)以上的所有12个,其中半壁山、荆头山和金海3个直属所由于成立年代较晚,一直没有办公场所,还处于租房办公状态。2005年至2008年新建、改建及维修的所有25次,而县级预算安排房修资金仅有6万元,基本上是各所自筹解决。

(五)其他情况

***县是个农业大县,2008年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资金数额达到14829.55万元。2008年启动一事一议的行政村41个,涉及7个乡镇,涉及金额83.09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工作职能过多,工作压力大

1、工作职能复杂,项目多,内容广。当前我县乡镇财政所的工作职能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机构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发[2004]51号)文件,乡镇只设财政所(加挂农村经营管理站牌子)主要承担财政、农税征收、零户统管、预算内外收支管理和农村经营管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要求,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的人员和职能全部并入了乡镇财政所。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财政各项改革的向乡镇延伸,国家大量的惠农政策出台,基层财政所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即有财政部门的工作,也有农业部门布置的工作,甚至审计、监察以及统计部门的相关工作也加到了财经所身上。当前我县财经所主要工作职能由原财政所财政管理职能、农村综合改革及原经管部门职能三部分组成,具体是:(1)乡镇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乡财县管改革后,乡镇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及年度决算工作;(2)国库集中支付的乡镇国库授权支付工作;(3)乡镇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工作;(4)乡镇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5)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及基础管理工作;(6)各种农村专项资金及项目资金拨付和监督管理工作;(7)乡镇行政单位及各农村公益性服务中心(以钱养事单位)会计代理(原零户统管)以及资金监管工作;(8)村级财务和资金双代管工作;(9)村级及乡镇农村公益性服务中心财务审计;(10)新农合基金及易涝地区排涝水费征收工作;(11)农村经营管理,包括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和土地纠纷仲裁、农村经营统计、农民负担监管等工作;(12)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审批呈报工作;(13)农村综合改革在乡镇的日常工作;(14)行政事业单位及农村票据管理;(15)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16)农村财源建设;(17)各种财政性周转金及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回收工作;(18)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及村务公开的日常工作;(19)上级财政部门和农经部门布置的其他工作;(20)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各项中心工作等等。大部分工作都是要面向千家万户的,来不得半点疏忽和大意,否则就会有群众上访告状。沉重的工作负担就压在了这些基层财政干部的身上。用富池财政所干部吕伟的话说,现在乡镇财政干部至少要做好四件事,即:既要管做帐,又要管分田,既要管发钱,还要管收钱。做账是指管理农村财务,分田是指要负责农村的土地承包工作,发钱是指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资金,收钱是指征收新农合基金和排涝水费等。

2、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乡镇财政当前所肩负的工作主要体现了财政服务和监督管理职能,样样关系到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在各项惠农资金发放、各种项目资金管理以及其他涉农改革等问题上,政策性特别强,业务要求也相当高,稍有马虎,便会好心办坏事,好事变民怨。例如,在涉农补贴发放上必须建立农户基本数据资料并且要张榜公示,必须要加强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到政策家喻户晓,资金分配要公平、公开、公正,让农户签字认可,接受群众监督。在资金的发放上折过程中还要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否则,信用社便不能及时入帐,有的时候甚至为了核准一项补贴数据要在县信用联社来回跑上好几次,财政所专管员感到疲惫,信用社工作人员还不耐烦,农民群众对资金不能及时进入存折帐户也满怀抱怨。在项目资金以及以钱养事资金管理上必须完善合同文书资料,还要进行评估检验与考核,同时做好台账记录及专项财务账。

3、检查多,应酬忙,疲于应付。由于各项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各种涉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各种检查也层出不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枚针。总之,上面政策要求的各项工作,下面都要面面俱到,随时要接受省、市、县各级的明查暗访。而且检查的单位各有不同,有上级财政部门组织,有各级政府组织的,还有纪检检查机关组织的,还有相关职能主管科室组织的,同一样工作有时候要接受几家单位的检查。例如,综合改革考核检查、各种惠农资金检查、村级财务检查、农民负担检查等等,都是乡镇财经所必须参与的。同时,由于财经所还肩负有镇村两级的财务核算职能,还要配合好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工作,在每次镇村两级干部的离任审计上,财经所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工作配合。就浮屠镇财经所而言,一年内应付检查达30次以上,其中08年接受综合配套改革检查4次,涉农补贴检查6次,水库移民资金检查2次,扶贫、发改项目检查2次,安全饮水资金检查2次,农民负担检查5次,新农村建设检查3次,其他检查若干次。

(二)管理体制不顺,干部思想波动大

1、多头领导,重复劳动,提高效率难。由于基层财经所在体制上归乡镇管理,业务上又接受县财政局以及农经局指导。特别是在有关数据上报上,有时同样的工作,县农村财政管理局要布置一套,县农村经营管理局又要布置一套,有时候两边的要求不一致,数据不衔接,造成业务上无所适从,难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基层财经所工作职能多,工作内容繁杂,多头管理,要求不一,还导致各种信访和纠纷多,用浮屠镇财经所所长的话说,现在的财经所不叫财经所,成了扯筋所,意思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扯皮拉筋的现象。

2、监管有阻力,职能履行难。由于基层财经所人、财、物下放到乡镇管理,在当前乡镇运转困难(特别是***这样的贫困县)的情形下,受地方本位主义的影响,一些政策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财政部门的监督职能不得不被弱化。例如,在惠农资金发放上,国家政策规定,不得抵扣任何款项,但有些乡镇领导就是强令财政所,要求从惠农资金上抵扣本应从农户手中去征收的排涝水费、森林防火费以及其他以资代劳、一事一议集资等。还有在财务管理上,在代理记账的时候,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票据也不得不勉强入帐,违背了《会计法》的要求。

3、人事流通不畅,缺乏激励机制,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人事权的下划,乡镇财政干部人事关系成了一潭死水,上下不能进出,平行不能流动,给乡镇财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消极的副面影响。干部没有了上进心和积极性,而且牢骚满腹,不愿工作。为集体的少了,谋私事的多了,想工作的少了,搞副业的多了,有的财政所,除了所长和主办会计,有时候根本就见不着人。用浮屠镇财经所所长张政民的话说,现在财政所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着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服务宗旨不牢的黑脸包公型,二是纪律观念不强的懒惰涣散型,三是得过且过的玩玩混混型,四是方法简单的固执己见型,五是好逸恶劳的利益驱使型,六是事不关己、好好挂起的好好先生型。

4、干部身份混乱,待遇低下,思想波动大。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现在财政所的身份也比较混乱,是事业单位,却担负许多行政职能,也没有事业收入;是国家干部,却不是国家公务员,也没有纳入参公范围。成了三不象:是所长,但不是干部身份;是正式职工,但年年要签合同;按公务员管理人员套改工资但不是参公人员,还要买养老保险。当前***县乡镇财政干部平均工资待遇在1300元左右,有不少是半边户家庭,根本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需要,和周遍地区无法比较,距全国日平均工资额112元相差甚远,给干部造成了许多低落情绪。大王镇财经所的胡昌丁所长说,现在财经所干部处于一种,政治无地位、经济无实惠、工作无激情、前进无方向的状态,大多数人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上被动应付,不求做得好,只求过得去,过一天算一天。

(三)经费保障不稳,工作落实难

1、经费来源渠道不畅,公用经费紧缺。乡镇财经所作为乡镇政府的组成单位,既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又有部分执法职能,在经费保障上属于全额拨款单位,应该属于参公单位,而***县却被列入了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却没有事业收入,没有公用经费,经费来源渠道不畅,经费保障非常不稳定。当前***县基层财政所经费来源渠道主要为县财政安排的部门预算内经费。预算内只安排了人员基本支出,而没有安排相应的公用经费和专项支出。平时工作经费只能由各所自筹解决,主要来源是部门预算补助一点,新农合征收费补助一点,政务公开工作补助一点,年终相关科室根据情况安排一点,省、市、县领导解决一点,关系好的地方政府支持一点,但每年都没有固定的数额保障。由于没有固定的经费保障形式,加上现行体制的关系,县局对下面管理得少,也不便于管理,拿财政局某位局长的话说,现在财政所所长上来找领导,很少有谈工作的,大部分都是谈钱,谈经费怎样紧张和困难,要求局长解决一点。经费来源渠道的不畅,导致乡镇财政所主要领导根本没法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2、经费保障与工作量不相对称。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财政职能的不断加强,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的增加。现行的乡镇财政所的经费状况与实际工作量远远不相对称,无法保证日常工作需求。例如,在村级财务资金双代管上,由于是双代管,在与村报帐员的业务来往上日益增多,但大部分农村距离集镇较远,无形中增添了大量的招待费,办公费也大量增加,而上级财政没有在该项工作上给予充足的经费补助,财政所又没有收费职能,属于无偿服务,这样给乡镇财政所既增加了工作上的压力,又增加了经费压力。比如浮屠镇财经所,2008年县财政预算内资金安排68.1万元,年终县局安排科室业务费2.3万元和专项工作经费10.1万元,可用收入来源80.5万元,而08年实际支出88.9万元,分别为:人员基本支出64.3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2.6万元(其中:办公费0.9万元,差旅费1.0万元,水电费0.3万元,邮电费0.2万元,交通费0.2万元,接待费4.2万元,会议费0.8万元,培训费0.1万元,其他费用4.9万元),专项支出12万元(其中:惠农补贴发放支出3.8万元,农村双代管支出4.5万元,新农合征收费用2.1万元,以钱养事费用1.6万元),当年资金缺口8.4万元,处于负债运行状态。就龙港镇财经所而言,2008年除开人员基本支出外经费支出44.5万元,分别为:公用经费支出31万元(其中:办公费3万元,差旅费4万元,水电费2.6万元,邮电费0.5万元,交通费4万元,业务费1.3万元,招待费10万元,会议费1.3万元,宣传费0.8万元,培训费1.5万元,其他费用2万元);专项支出13.5万元(其中:惠农补贴支出4万元,农村双代管支出6.5万元,新农合征收费用2万元,以钱养事财务监管费1万元)。而2008年可用收入来源29.58万元,其中:预算安排公用经费6.68万元,县财政安排各项工作经费9.9万元,其他途径13万元,资金缺口达14.92万元。各所都是勒紧裤带,拼命压缩公用经费的情形下,才勉强维持工作正常运行。

3、办公条件恶劣,办公设备和办公手段落后。现在乡镇财政所办公楼大部分建于八十年代,加上经费不足,年久失修,只能勉强维持工作需求。***县的半壁山、荆头山、金海开发区等几个财政所由于成立年代较晚,尚且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处于租房办公状态。富池财政所办公楼建于1985年,原来是标准化的财政所,但长期来由于无人关注乡镇财政的自身建设,年久失修,现在房屋上渗水、下起层,白蚁横飞,严重影响了基层财政干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在办公设备上,办公自动化和现代化要求越来越高,而大部分财政所的电脑都是2004年实行零户统管和税费改革时候配置的,已经严重老化,有的已经损坏,无法满足现代办公需求。绝大多数财政所除了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配备的针式打印机外,没有一台象样的打印机,也没有复印机。

4、债务包袱沉重,化债能力差。由于乡镇财政所经费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大部分财政所是负债运行,欠债运转,寅吃卯粮。由于长年得不到解决和化解,导致越积越多、越背越深。目前,***乡镇财经所没有不负债运行的,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据初步统计,全县乡镇财政所2008年末债务累计1324万元,沉重的债务包袱,严重影响了乡镇财政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工作质量。另外,由于乡镇财政所归乡镇政府管理,乡镇财政化解债务风险的能力很弱,常常因政府债务陷入诉讼和纠纷的困境之中。例如,浮屠街财政所因政府欠债陷入官司,财政帐户被法院冻结多次。洋港镇财政所也因曾替政府担保农行贷款40余万,被法院判决连本带息应该偿还80余万,多次接受法院的催讨。

(四)队伍建设不够,发展创新难

1、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梯队青黄不接。当前基层财政队伍虽然大专以上学历占有很大比例,但大部分都是迫于形式需要,通过函授方式取得,真正正规学校毕业人员不多,特别是财会类专业人员不多。加上经管站并入和新增人员多为退伍军人,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业务知识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无法适应当前改革和工作需要。许多财经所的业务工作都压在一两个人身上,业务梯队出现青黄不接状态。例如,大王镇财经所的李远建,既是副所长,又是预算会计,一个人要承担全所50%以上的业务工作量。还有黄颡口财经所所长陈知茂,由于所内人员素质低下,一时找不到能够胜任的会计人员,自己亲自担任预算业务工作。

2、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当前基层财政干部队伍存在严重老龄化现象,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只准出、不准进的政策要求,导致乡镇财政所近年以来,基本上没有补充新生力量,导致队伍老龄化现象相当严重。据统计,全县乡镇财政所在职干部中30岁以下仅41人,仅占13.7%,30-45岁185人,占62.1%,45以上的有72人,占24.2%。

3、对干部的培训教育不够。虽然,近年县局对乡镇财政人员断断续续进行过这样那样的培训,但一般都是为适应相关具体工作而进行的短期培训,对提高乡镇财政人员的整体素质起不到推动的作用。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中长期的理论和会计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许多人对财政工作一知半解,对会计业务稀里糊涂,在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人都不愿学习,没有了自觉学习的风气和氛围,甚至在财政系统内部,对财务会计持证上岗的要求都被淡化,法律意识被淡薄,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强调不够。特别是在农村财务双代管上,不少人是赶鸭子上架,勉强顶岗设责,不是持证上岗,不能够起到真正规范财务管理的作用,甚至有些村反映,农村财务被集中代管,不管到好,管起来反而越管越乱,原来的包包帐放在村委会,还可以查,现在的包包帐包到财政所去了,查起来都不方便了。

(五)管理不规范,责任落实难

1、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摆在当前乡镇财政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全省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机制。目前乡镇财政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能,涉及面广,责任重大,容易引起各方面的矛盾。为避免政策执行不到位、不落实、甚至欺上瞒下,应该强化制度建设,实现责任到位、思想到位、工作到位。

2、双重领导导致管理真空状态。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下,随着各项工作的政策性越来越强,导致县局在相关问题上想管但管不到,而地方政府能管却不去管,从而导致了对基层财政所管理的真空状态,好象都在管,实际上谁都没有管,财政所在业务处理上也无所是从,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参差不齐。例如,在水费及社会抚养费等征收上,有的地方是财政所收缴,有的地方则是由业务部门自行收取,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和模式。

3、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强。由于乡镇财政的地方管理体制,在工作上一直都没有一套很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原来许多省、市、县级的文明单位,都由于没有政治和经济上的激励,都不愿维持了,只求把中心工作应付过去,也不求什么先进和文明了。精神不振,上进心缺失在乡镇财政所来说,相当普遍。

三、对策与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规范乡镇财政运行机制

从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来看,规范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现乡镇财政的县级垂直管理,从本质上解决当前乡镇财政的尴尬处境和实际问题,是实现乡镇财政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促进工作的角度出发,将乡镇财政上划为县级垂直管理,作为县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规范乡镇财政运行,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1、有利于更好地履行财政职能,提高工作效能。由于乡财县管改革,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延伸,以及乡镇国地税的垂管关系,乡镇一级财政实际上没有了自身的财政收入来源,也不具备预算权,实际上也就没有了乡镇一级财政。随着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不断深入,乡镇财政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也日益体现在重要的位置上,乡镇财政所所肩负的责任都是县局工作的延伸,把财政所上划县局垂直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履行财政职能,更能够理直气壮的开展各项工作,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维护国家政策的严肃性。

2、有利于加强财政工作和内部管理,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财政所的垂直管理,更有利于实现全县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维护财政资金安全,实现科学化和精细化财政管理要求。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特此报告。

潍坊市海洋与渔业局

2013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