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谋发展兴村富民奔小康(民族团节,军民共建先进材料)

立足实际谋发展兴村富民奔小康(民族团节,军民共建先进材料)

立足实际谋发展兴村富民奔小康

硝井子村位于和硕县乌什塔拉乡的南部边缘,是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并举发展的村。全村由维、蒙、哈、回、汉五个民族组成。20xx年该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4427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8万元。是和硕乃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先进村、红旗村。现如今,硝井子村绿树成荫,柏油路到家门口,一排排统一的红砖房分外醒目,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到100,运输车辆几乎是家家都有,尤其是学校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是那样的悦耳动听。这个距离县城最远的小村在1996年分别被自治区、自治州评为民族团结模范单位,199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总政治部评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1998年被自治州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9年被自治区评为先进村委会;20xx年荣获全国先进调委会荣誉称号。

就是这样一个人纯收遥遥领先的小村,在1990年以前,由于村里的居民90以上是游牧的牧民,村子里房屋没有几栋,道路都是粘粘的黄土,落在衣服上抖不落,拍不掉,若遇雨雪则是泥泞难行,白茫茫的一片盐碱滩,除了长了几棵红柳和梭梭,再也看不到什么生机盎然的东西。上街赶巴扎不用介绍,就看那一身一脸的黄土就知道是硝井子村的。“弯弯埂子芨芨草,黄羊兔子满地跑,田里庄稼比草少”是对当时硝井子村最真实的写照,什么原因是当时人均收不足800元的贫困落后的村在十年后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换班子,找路子,干就干出一翻新样子

在90年代初,硝井子村牲畜管理体制落后,牧民放牧方式陈旧,广大牧民人随羊走,传统的放牧形式死死的把硝井子村的畜牧业限制在山区所划的圈子里,集体牲畜流失严重,而农区的生产种植单一,只能解决吃饭问题,村经济停滞不前。同时两委班子成员年龄老化,知识层次偏低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用他们的活说,也想把硝井子村搞出个新样来,但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1995年两委班子换届,一批有魄力、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人被选进了班子,新上任的村支部成员首先从加强自身素质做起,党支部书记带头参加成人考试,报函授,上电大,并不断带领大家学政治、学理论、学科学。政治思想水平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加深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增强了,为推动全村整体工作,加快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了组织保障,发展意识不强,思路不清也不行。村党支部做出决定,首先从牲畜管理制度着手,对原有的牲畜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了承包制,把集体羊群包给有头脑,有责任心的人放牧,年底按比例收取提成,集体和个人都得到了实惠。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养殖大户。制定了种养结合,发展农区畜牧业的三年经济发展规划。到了1999年硝井子村牧民定居率达到了100。随着牧民定居,硝井子村再次提出利用牧业村的优势,不仅要养,而且要在育肥上下功夫,要在短时间内见效益的思路。农牧民们很单纯,只有他们得到实际利益,亲眼见到挣了钱,才能相信。于是,党支部书记马学礼带头建起了暖圈、暖棚搞牛羊育肥,一年下来,马书记仅在养殖育肥方面人均增收了1300元。农牧民们这才相信,纷纷建起了暖圈、暖棚,并缩小玉米、棉花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优质苜蓿的种植面积加。现在硝井子村几乎家家都有暖棚、暖圈。仅育肥一项每年人均增收350元。

新技术,新品种,牲畜改良为硝井子村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要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突破,有发展,村党支部不能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县上经常举办的科技培训班,硝井子村两委班子一群人是期期不落,节节不错。为了让村民们受教育,提高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村里也加大了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力度,让他们最可能多的掌握适用技术,结合党员电化教育、科技之冬和村里的产业结构特点,村里经常邀请州、县、乡技术人员来村里办讲座、办培训班;组织党员、农牧民有重点的学习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增强他们的科技致富意识。村民毛拉吾提、苏比艳是村里的困难户,为了让他们学一些先进的适用技术,每逢办培训班或讲座,村党支部书记马学礼总要说上一句,去把毛拉吾提和苏比艳找来,让他们好好学学,看看人家是怎么致富的。村支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全村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青年、党员、后备干部和农牧民,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使他们成为生产技术骨干。20xx年,硝井子村已树立了20户科技示范户,有农牧民技术员30余人。通过树立示范户辐射全村,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光学不用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1996年,农牧民养殖的山羊品种不是很好,产绒量很低,而牧民的经济意识里只追求产羔。通过市场调查,村里决定把绒山羊改良作为突破口,先由两委班子成员和科技示范户带头进行绒山羊改良,以点带面,稳步推广,经过三年来的改良,牧民们的绒山羊从原来1996年的每只产绒100克,增加到了现在的250克,就这一项农牧民每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立足实际谋发展兴村富民奔小康(民族团节,军民共建先进材料)第2页

畜牧业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如何让这个支柱产业突出一个“特”字,从而进一步的带动和壮大集体经济。硝井子村看到绒山羊改良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于是,面向社会多次考察、洽谈,招商引资。通过调查,新疆天毛股份有限公司看准了硝井子村牧业发展前景。20xx年6月新疆天毛股份有限公司和自治区农科院联手与硝井子村签定了20xx只绒山羊改良建设基地的协议。由农科院提供改良技术,天毛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费用和种山羊,村里承担技术员的生活费用,牧民只承担配种费,羊绒由新疆天毛股份公司负责统一收购。通过改良,三年内绒山羊的产绒量将由原来的250克增加到450克,仅此一项一年将会给硝井子村的牧民增收12万元。通过协议的签定,公司农户科技基地的生产模式在硝井子村已初具规模。困难的,三个帮一个,相对困难的一个帮三个

你帮我扶,大家一起致富,一个都不能落下,这是硝井子村党支部成员的心声,通过帮扶,带动大家一起致富,也是硝井子村每个党员的决心。每年硝井子村都要确定帮扶对象。村党支部通过签订责任书的方式,要求每位党员都要有自己的联系户、帮扶户,把这些帮扶对象按困难、相对困难分类,困难的让党员三个帮一个,相对困难的可以一帮三个,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帮助他们提供科技信息,进行生产指导,增强他们的生产能力。党支部书记马学礼有很多的帮扶户,毛拉吾提就是其中的一个,因他有肺病,不能干重活,5个孩子年龄尚小,家里就靠妻子种27亩地的粮食生活,家庭贫困,两个孩子因交不起学费没有上学。马学礼看到眼里,急到心里,有了空闲就到毛拉吾提家中给他传授适用技术,让他偿试种几亩地的棉花,并用自家的点播机为他种棉,经常到地里进行实地指导,帮助他进行田间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年底毛拉吾提的棉花收入达到5000元,是他以前全年的收入,毛拉吾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在马书记的指点下,毛拉吾提的庭院经济也发展起来了。20xx年,他家的纯收入近2万元,孩子们上学了,他的病也治好了,日子过的红红火火。都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芒照到哪里哪里亮,不仅照亮了村民们前进的方面,而且点亮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灯。赛日杰是硝井子村的一个牧民,家庭生活困难,20xx年她刚上初中的儿子又身患重病,在无奈的情况下赛日杰卖掉了房子为儿子看病,而自己住在亲属家中,当村里了解这一情况后,回去后动员全村的党员、干部、群众捐资1000余元,送到了赛日杰手中,并在州总工会的帮助下,为她买回了房子,同时为她的儿子联系更好的医院进行治疗。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通过全村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全村农牧业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220万元,增加到20xx年的791万元,年均增长了27。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将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从1995年以来,硝井子村在军民共建、民族团结、党支部建设、普法创卫等各方面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区级州级的表彰,集体经济壮大了,干部办事的能力增强了,而村领导并没有骄傲,没有思而不前,而是带头践行“三个代表”,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20xx年村里投资2.3万元,改造了多年来村民反映强烈的3.5公里村自来水管道的改造,使村民100的吃上了自来水,并新修防渗渠道1.5公里。20xx年4月份,全村17名党员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义务劳动一个星期,改修了一条长500米的绿化带,并栽下了100余棵倒榆,紫槐等风景树。7月份村里又投资9万元修建了一条1.6公里的沙石路面。为了让日益富裕起来的村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村里请来了县城建局规划人员为硝井子村进行了规划设计,全村112户人家,红色砖墙,统一院落,计划在三年内将硝井子村面貌焕然一新。现在第一批村规划的25户农户已基本完工,村里共补贴资金1.5万元。使硝井子村的村民在生活环境中感受到“三个代表”带来的实惠。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硝井子村的未来会更光辉更灿烂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村两委班子的的共识没变,那就是不骄、不燥谋发展。按照改革要有新突破,发展要有新思路的要求,面对和硕县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上等级公路的建设,塔拉乡撤乡建镇步伐加快机遇,20xx年硝井子村进一步更新了发展思路,制定了66165经济发展战略,即:到20xx建成6000亩饲草基地,6000只山羊改良基地,发展大畜1000头,发展养殖大户60户,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收500元。他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立足实际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