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家族制管理模式的思考讲解[样例5]
第一篇: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家族制管理模式的思考讲解摘
要:家族制管理,在家族制企业的初始阶段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当企业步入成长阶段后,家族制管理明显表现出自身的局限性,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要让位于现代化企业管理。本文根据我国家族制企业管理转变的实践,总结分析了管理变革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障碍,并对当前推进家族制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管理转变
家族制管理是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建立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合一的,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长为核心、以家族成员为主导、凭借个人权威和经验实施的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家族企业的“初创阶段”,较好的适应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为企业成功过度到“成长阶段”,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企业逐步进入“成长阶段”,家族制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就日渐显现出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已步入“成长阶段”的民营中小企业,开始尝试和探索变革家族制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一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已成功地完成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转变,实现了企业的持续成长和发展。但也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表现出步履艰难,甚至对变革家族制管理产生了动摇,致使企业因此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有的甚至是“昙花一现”,经历短暂的辉煌之后迅速走向衰退或者倒闭。
因此,深入分析研究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变革家族制管理模式的现状,认真总结转变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而积极探索推进家族制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变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促进家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家族制管理变革现状1.1家族制管理变革取得的成效
回顾我国在推进家族制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变的实践过程,可以看出,已有不少成功的实例,如正泰集团、红豆集团、华西集团以及方太集团等,这些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家族企业,在进入“成长阶段”后,通过变革家族制管理,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使企业由小到大,成长为现代化的大企业,成功的完成了“成长阶段”的跨越。
①实现了企业产权的多元化管理。在企业家族制管理变革中,首先实行了产权改革,明晰了私营家族企业的产权关系。随着有限责任公司的陆续逐步建立,在产权归属上,家族成员与创业元老对企业的产权关系更加明晰了。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约有70%的私营家族企业采用了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形式。
②逐步实现了企业控制权的转移。所谓控制权主要是企业所有者和各级经理人员对企业的实际控制程度,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企业控制权的转移,是指企业控制权从企业所有者即创办者手中转移到职业经理手中。同时要从制度上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必须充分体现职业经理的意志。近年来,许多私营家族企业已在实践中充分意识到家族制管理的局限性,并正在逐步淡化这种家族制管理模式,许多第一代成功的私营企业主已开始悄悄的功成身退,主动让位于职业经理人。
③实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适度分离,进一步强化了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首先,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化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法人管理机构,依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原则,明确这些机构的职责界限,相互关系和运行机制,从而实现了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责权利关系和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其次,以管理团队的科学决策,取代了家长个人的经验决策。随着科学决策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决策活动严格执行股东会和董事会的议事原则,坚持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制约下进行,甚至还有些企业还聘请了外部专家担任独立董事,以提高企业重大决策的科学水平。三是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组织和科学管理体制。组建了以总经理为首的经营管理团队和组织机构。广泛吸纳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适度地分授予专业经营管理者,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④构建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我国家族企业在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不断改变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许多家族企业从只用家族成员和亲友,转变为直接面向企业全体员工和社会,不分亲疏,唯才是举,知人善任。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针对家族制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的弊端,逐步建立起了以激励—约束机制为主要手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体系,实现了人力资源的社会化管理。
1.2制约我国家族制管理变革进程的主要因素和障碍
①家族制管理仍是我国目前私营家族企业最主要的管理模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已有近70%的私营家族企业在产权关系明晰的基础上,相继采用了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这说明家族管理已开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但是,由于私营企业主的个人资本仍占企业资本总量的76%以上,有96%的家族企业的总经理或董事长仍然由私营业主兼任,这表明,我国目前大多数私营企业仍是家族企业。同时,只也意味着家族制管理也不会主动退出历史舞台,仍将是家族企业持续固守的主要管理模式。
②家族企业主素质和能力低下是制约家族制管理变革的主要障碍。事实证明,中国的私营家族企业,能否健康成长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主的素质与组织领导能力的高低。当前,在我国家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主存在着一定的人格缺陷,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或不学无术、盲目决策;或任人唯亲、不信任外来人才;或高高在上,喜欢一言堂;或傲慢专横,听不得不同意见;或作风腐败,铺张浪费等,严重者造成了众叛亲离,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实现家族制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思路和方式①更新观念,提高对变革家族制管理家模式迫切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随着企业由创业向成长阶段的发展,家族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认清家族制管理的局限性;认清固守家族制管理是与企业成长规律要求相违背的。在创始阶段,因企业规模小,社会化程度低,企业的大量创业活动由家族发动,因此,家族制管理便成为这一阶段企业首选的管理模式。然而,一旦企业步入成长阶段,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自然经济和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相对封闭为特征的家族制经营管理方式,必然被现代化科学管理方式所取代。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同时,还必须认清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也不容企业长固守这种与其成长相悖的管理模式。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这种管理方式的相对封闭性和排他性,对企业的继续发展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另一方面,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化经济迅猛发展的环境中,家族制企业,随时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所以必须尽快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增强企业生存和成长壮大的能力。②大力培养现代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原本是中世纪在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力量作用下发展起来的,曾被资本主义作为社会遗产继承了下来,并得了自己的成功。然而,发展中国家因为制度原因,而缺少这种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所谓现代企业精神,其主要内容,一般被人们认为,包括创业者和企业经理人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创业精神,竞争意识以及团队精神等。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长期处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主导下,市场经济发展历史短暂,缺少企业精神的社会遗产。目前,我国大多数自主创业发展起来的企业,其创业动机仍停留在脱贫致富的初级阶段,缺乏更高境界的创业理想和抱负。
因此,要实现家族制管理的彻底变革,就要在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中,大力培养现代企业家精神。有专家曾指出,一方面中国当代确实缺乏具有足够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的职业经理;另一方面,中国当代也缺乏具有足够的良好企业家道德和企业家行为的企业主。可见,提升现代企业家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③构建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的纽带。企业是创业者、家族成员、职业经理人与全体员工参与的利益共同体。发展是企业的根本。只有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实现企业主和全体员工的利益最大化。针对家族企业的特点和现状,构建企业文化,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把企业全力营造成“家”的概念,让每一个员工都把自己视为是家族的一员,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其次,要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说到底就是集体主义精神。它要求员工之间互教互学,互相帮助和支持,遇到困难互相鼓励并及时沟通,善于承认并感谢同事、工友的工作和帮助,在相互配合上甘愿充当配角等,只有具有这种高素质的一流团队精神,才能面对企业所面临的一切挫折和挑战,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第三要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的精神生活质量。这不仅可以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生活热情,而且还能强化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以增进员工与企业情感的融合性,劳资关系的协调性,各方利益的一致性与和谐有序。参考文献:
[1]陈高林.论家族制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变的途径[j].管理世界,2003,(10).[2]叶国灿.论家族企业控制权的转移与内部结构的演变[j].管理世界,2004,(4).[3]李生校,周鸿勇,盛锡红.从人力资源社会化看家族企业转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
第二篇:浅析我国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龙源期刊网http://.cn
浅析我国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
作者:任娜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2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家族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其管理模式却出现种种弊端的原因,提出了应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管理创新意识,以提升家族企业的管理,同时政府应提供一个有利于家族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等对策。
[关键词]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第三篇:家族制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探讨《管理学》课程论文
家族制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我国私营企业的家族制管理不仅仅是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自然选择的结果。本文提出了建立完全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形态的现代企业制度、家族企业群模式、维持模式等几种发展模式建议。
[关键词]家族制;管理模式;趋势
所谓家族企业,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企业发展史专家钱德勒
(a.chandle)在其管理学名著《看得见的手》中下的定义是:“企业创始者极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享有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阶人员的选拔方面。”
一、家族企业及管理方式的演进
家族企业制度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拥有全部所有权的,也有家族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从家族企业的演进历程看,家族企业是一种十分古老而又极具生命力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发展变化一般可概括为四个阶段:
1.原始家族企业阶段。管理方式大都表现为个人创业、“夫妻店”、兄弟合伙等形式。
2.纯家族企业阶段。管理者构成表现为家属加亲属,以企业创始人为核心,创业者掌管大权,次要职位由家族成员担当。
3.泛家族企业阶段。管理者构成主要表现为家族成员加职业经理人员。
4.现代家族企业阶段。经营者的选择,形成经营权的外化;股份制和股权激励制度的施行,形成所有权的外化。但作为家族企业,家族仍保持对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绝对或相对控制。这时家族企业已完成了从狭义向广义的演化历程。
二、我国家族制企业管理模式评价
所谓企业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在企业中影响企业管理制度最基本的因素,每个企业的这些关键因素是不同的,正是这些关键因素的各不相同才产生了不同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不同特征。
1.家族制管理模式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部分私营企业已基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陆续进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关键阶段。在私营企业中广为流行的家族制与规模经济、企业竞争力提升之间的1
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
2.家族制管理模式是社会文化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认为对家族制经营模式的评价应该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分析家族制经营管理模式应当从私营企业的发展轨迹和制度安排等方面历史地去看待其问题,传统文化观念是家族企业和家族制管理存在的重要原因,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基本国情和制度环境是家族制管理企业的合理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私有企业的家族制管理不仅仅是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制度资源变动的结果,是制度环境和文化观念综合作用的结果。
3.家族制管理模式当前管理问题突出。不管家族制在当前私营企业经营中还起着多大的积极作用,其缺陷已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当前还有其发展的空间,但家族企业要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着重解决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建立规范化的经营管理机制。(2)有效融合社会资本。(3)塑造企业文化。
三、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社科院私营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厚义教授指出:“对于企业来讲,它只会选择对它来讲成本最低的企业模式,管理成本和决策成本最低的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因此,我们认为企业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素质。企业要走上现代化的管理之路,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处理好领导者的个人权威与完善的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
2.企业规模的大小。当企业规模较小时,由于组织结构简单,需处理的问题较少,家长能够胜任高层管理者的岗位。当企业规模较大时,由于组织结构更为复杂,管理难度加大,家长不一定胜任高层管理者岗位,这时可以通过外聘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管理。
3.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在企业创业初期,家族式管理的优势会非常明显,往往比较容易成功。当企业进入成长和发展阶段,这种模式往往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因素,如当市场竞争要求以家族资本去有效融合社会资本,与非家族成员共享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甚至需要完全放弃家族控制时,如果家族企业主不能与时俱进,就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4.行(产)业的特点。了解和把握本行业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则和演变规律是
确立优势地位、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如果企业的产业较集中,在某方面做起来轻车熟路,用家族式管理更适合;如果产业较分散,呈现多样化、专业化,则家族的力量往往显得不够,适合请外人管理。另外,如果是高科技企业,员工的潜力发挥、努力程度往往较难测定,则适合用现代制度进行管理。
5.外部环境因素与制度变迁成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规模经济、外部性、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动或交易费用的节约等原因形成了企业的外部利润,而当外部利润无法在现有的制度中实现时,企业便会产生制度变迁的要求。但在一个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不高、法治不完备、信用体系缺失的社会里,由于社会交易成本过于高昂,家族制企业向非家族制企业的制度转换,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实质性的推进。因此,家族制企业制度变迁,不仅仅取决于家族制企业本身,也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否完善。
四、家族制企业管理模式发展趋势分析
对于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未来走向,目前管理界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是过渡论,认为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过渡形式。根据欧美家族企业的兴衰因而预言其由盛而衰难免有武断之感。第二是特色论,即认为家族式组织管理模式是亚洲经济组织的一种特征,这种特征本身是效率中性的,也就是说家庭组织管理不能与低效率划等号,在特定的情况下甚至比市场或科层制更有效率和竞争力。
参考德鲁克的四条原则,结合我国实际综合研究后,我们认为我国家族制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的未来走向可以有以下方式:
1.建立完全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最主要的特征。实现两权分离可以分两步走:其一是提倡家族主动放弃管理权(当然确有管理能力的可以留任),从台前退到幕后;其二是从投资主体多元化入手,最终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通过实现股东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由专门的经营者对企业进行管理来实现对家族企业的彻底改造。
2.第二形态的现代企业制度。这种制度模式是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艾尔弗雷德.钱德勒提出的,指家族(或业主)仍然相对(或绝对)地控股,企业主及部分家族成员仍参与企业的高层管理,在相当程度上家族仍掌握了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但是企业中很大部分中高层经理人员甚至总经理都是非家族成员,基本实现了社
会化,企业成为家族成员和职业经理人共同管理的现代企业,这样一种家族管理模式。
3.家族企业群模式。在一些小日用品行业中,当企业发展规模较少时,专业化中小企业群的形成也不失为中小企业联合的有效模式。
4.维持模式。对于为数众多、规模又偏小的家族企业,在目前市场要素发育程度不高、法治不完备、信用资源薄弱的客观环境下,当暂时不具备建立家族企业群的客观条件时,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仍然是一种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综观已有企业的”5s”管理模式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研究大都局限于实务方面的总结与探讨,而且十分零散,深入、系统研究的并不多。另外,尽管”5s”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现场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也已在企业得到广泛的运用,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也没有从人性假设、组织行为等角度去挖掘,使之变得缺乏理论基础,显得苍白无力,就实践谈实践,还没有真正提升到理论水平的高度,这也正是现有研究者还无法逾越的瓶颈。参考文献:[1]今井正明:现场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安东尼保罗:中国海尔的威力[m][3]东莞德盛公司:5s培训手册[m],2000[4]香港五常法协会:5s培训手册[m],2002[5]周三多等:生产管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6]佟军、安涤:推行”5s”管理模式[j],企业管理,2001(1.[7]才蓉:优化与改进–5s现场管理模式[j],空运商务,2002(15.[8]张奇刚、童艺川:论车间5s管理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1(1.[9]余柏林顾琴:加强生产现场管理[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01(4.[10]王士斌:一切都处在管理中–肖志军谈5s管理[j],企业管理,2002(6.作者简介:任中华哈尔滨商业大学mba教育中心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mba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