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旅游扶贫主要经验做法成效

近年来,**县大力实施大旅游、大扶贫战略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以山水田园风光和茶旅一体化为主线,以县城为中心、乡村为依托、节点景观为支撑的全景域山地旅游体系,有力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有效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全县旅游综合收入增速近三年来均居遵义市第一位。2016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70.8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5亿元,同比增长55.3%,旅游从业人员达5483人(其中贫困人口达658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群众收获到了旅游带来的“红利”,旅游扶贫效果明显,已促进4个贫困镇“摘帽”、19个贫困村出列,

4.08万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6.45%下降到6.4%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改革引领,盘活资源一是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文件和规划,成立旅发委和旅投公司,每年筹集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二是依托“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入市、集体产权制度、“两权”抵押等国家级改革试点,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有效推动旅游业发展。如**“七彩部落”通过“三变”改革,引导农民以“三资”入股参与旅游开发,构建“公司+股份合作社+股民”的联合经营模式。2015年5月运营以来,“七彩部落”旅游综合收入达1200余万元,占该村民组总收入的85%以上。

(二)保护生态,守住绿色一是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重大林业生态建设,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2.8%二是大力实施“六线九园”彩湄工程,建成“印象**”滨河景观公园、桃花江湿地公园等景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100%,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

(三)城乡同步,构建全景一是以城镇带动为引擎,建设“三宜”新城镇。以“文明中国茶城”创建为总抓手,构建产城景融合、县镇村一体的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镇。大力实施县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环境风貌整治、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等建设,推进网格化精细管理,打造了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国际温泉度假城、**航运观光、仙谷山风情小镇等特色旅游产品,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荣获“2015中国十佳宜居县”,使城镇成为重要的旅游聚散地和目的地。二是以“四在农家”为载体,扮靓最美新农村。大力实施小康“六项行动计划”,整县推进“小康寨”建设,着力打造“依山傍水、自然村寨、村庄集镇”三种新村模式。全县己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206个,实施村庄整治820个,**民居新(改)建率达66.8%。依托新村示范点,实施提档升级工程,配套旅游设施,保护人文自然景观,实施乡村旅游创意,建设旅居人家,推进产村景融合,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荣获“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2016年上半年,该县**、**、“七彩部落”、奇洞天等乡村旅游点游客“井喷式”增长,共接待游客94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47800万元,同比增长68.7%和64%。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是旅游脱贫须配套增活力。做强旅游业配套服务,是旅游脱贫的重要要求。要以旅游点为中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和“闲、情、奇、商、养、学”新旧六要素,增加有效供给,精心布局配套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和完善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配套基础设施,夯实贫困镇村经济发展基础。

三是旅游脱贫须融合聚合力。将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是旅游脱贫的关键所在。要推动旅游业与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与大健康、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延长产业链、价值链,着力形成“全景域体验、全过程消费、全产业融合、全民化共享”的全域旅游新模式,实现相互搭台,形成发展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四是旅游脱贫须全景添魅力。坚持全景打造,形成旅游业的大格局,是旅游脱贫的有效抓手。要充分发挥贵州旅游资源点多面广的优势,形成城乡互融、类型丰富的旅游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让旅游业成为百姓致富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