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准扶贫工作路径的几点探讨[小编整理]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路径的几点探讨

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已经成为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贫困地区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经济发展滞后,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有的放矢地打一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是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如何根据贫困地区实际,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我们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调研,并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路径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抓好产业培育是精准扶贫的基础

根据我们调查,**县贫困成因主要表现为。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从区域上看,由于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而形成的贫困,****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就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中分布在*****的特困片区,这是****贫困问题的共性成因。阶层性贫困则是贫困户个人、家庭由于身体素质比较差、文化程度比较低、家庭劳动力少、缺乏生产资料和社会关系、因病残、因学等原因而导致的贫困,这是贫困户致贫的个性成因。为此,要把扶贫措施选择与致贫根源精准融合,科学谋划,在优选产业上力求取得实效。

第一,培育基础产业。精准扶贫,关键是要选好一个产业。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短板”是没有产业的支撑,必须因地制宜,挖掘

1当地潜力,精心培育脱贫产业,实现稳定脱贫。通过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升级劳务产业,培育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立足当前,谋求长远,通过产业开发,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培育优势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措施。要借鉴****在苹果产业培育上成功的经验,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和产业基础,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区域产业品牌。注重4个贫困片区在中药材种植、畜牧养殖、林果等传统主导产业上多作文章,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经营性收入。

精准确立扶贫支柱主导产业,就要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按照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开发重点,把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融为一体,形成产业优势。

升级劳务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有效手段。目前,****贫困地区工资性收入主要靠劳务产业,已经成为贫困户收入来源的主体。但贫困地区由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大多又缺乏劳动技能,只能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艰苦、工资收入较低的工种去务工。加强对贫困户外出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扶持他们学会一技之长,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增强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获得相对更高的工资性收入,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脱贫措施。

第二,拉长产业链条。精耕就是脱贫产业靠精细的工作和高投入

2增加贫困户收入。培育基础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相关产业,要把贫困户纳入围绕着产业共同产品而展开的产业链条上,并成为这一链条的一环,实行区域布局,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多种专业生产区、专业村、专业户,建立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以产业开发为基础,覆盖带动更多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开发中来,从产业开发中增加收入、增强发展能力。脱贫产业要紧紧抓住国家扶贫开发的政策支持优势,加大产业投入的力度,使产业规划、产业培育、产业发展多环节相互衔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第三,拓展产品营销市场。市场营销是贫困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短板”,调查中我们发现,贫困地区有好多优质农、药、畜、禽产品,而且这些产品属于原生态产品的或食品、原料,目前市场上对原生态产品很受欢迎,但由于市场发育程度低,仍然处于“自产自销”的状况,远离市场、销售成本太高,常常会因市场原因而出现滞销,产品难以实现其价值。我认为:

一要扶持培育一支营销企业。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瞬息万变,商品价格跌宕起伏,这就需要一支专业的营销企业去做;二要扶持开办电子商务。要倡导贫困地区电商的发展,积极引导营销本地商品,在全国市场中打开销路,增加收入;三要积极宣传特优农产品。借鉴举办“苹果节”的宣传推介模式,大力宣传****特色产品和服务;四要做好对产品的认证工作。按照相关程序,对产品进行注册和论证,保证产品的安全。

3

二、创新机制是精准扶贫的动力

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要在借鉴30年扶贫经验的基础上,革新过去分散式扶贫的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力争按时全面实现省委提出的精准扶贫目标。

(一)推动生产方式新转变

马克思曾经说过,衡量进步的标准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就是说,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引擎。产品质量的好坏依赖于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而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则受制于生产者所掌握的丰富的技术手段与社会管理能力,亦即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组织方式。

据调查,****贫困地区生产方式中生产经营规模小、方式粗放、劳动力老龄化、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生产效率不高是突出表现。扶贫开发同样要求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转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生产,同时依靠科技,推进农产品升级换代,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以适应现代化大市场的需求。

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就要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和扶贫资金、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在生产中尽可能多地使用机械作业,增加产品中的科技含量,把劳动者从长期严酷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生产方式新转变。

(二)体制机制创新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旨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并充

4分发挥其制度优越性,在贫困地区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更高层次上改善农村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农业发展潜力。

贫困地区从体制方面看,由于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落后、经营品种多、规模细小、生产粗放、抗风险能力弱,必须加快推进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和农民专业合作机制的集成创新,形成集约化的家庭生产经营与产业化的合作服务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从而切实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难以有效对接的根本问题,有效提升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具体来说,要着重在“五化”上下功夫,增强贫困户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农业产业链利润分割的能力,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创造条件。

(三)合理配臵资源要素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职称:讲师

联系方式:电话13993998883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