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扶贫开发重点村班子建设实践与建议
建议
县扶贫开发重点村班子建设实践与建议
基本情况。凤县共辖12个乡镇150个行政村,648个村民小组,152个农村党组织,2666名农村党员。全县一肩挑的村53个,占%;公选村45个,占30%;共有村级主要干部247名,平均年龄45岁。省、市核定我县扶贫开发重点村65个,村民小组266个,贫困人口万人,其中年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未解决温饱人口万人,年人均纯收入625—865元低收入人口3万人。近年来,先后共启动建
设4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其中16个已通过省、市验收,21个正在建设,7个准备迎接验收,还有21个重点村正在创造条件准备启动。这6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共有村党支部书记65人,村主任46人,其中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19人,共有班子成员280人,党员96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5%。工作实践与效果:近几年,我们把扶贫开发重点村的班子建设作为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采取得力措施,选好、配强、配齐扶贫开发重点村班子,为推进重点村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抓班子,增强脱贫致富的领导力。一是实施“公选”,选好领头雁。在第一批公开选拔村级主要干部工作中,我县以扶贫开发重点村为主,采取“万元年薪、公开选拔、两推一选”的办法为2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配强配齐了村级班子,占全县45个公选村总数的近一半。通过“万元年薪、公开选拔、两推一选”
等办法,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村干部资源匮乏、无人干事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村级主要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快了重点村的建设进程。二是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在公选过程中,我们又对65个重点村中的19个村推行了“一肩挑”,并对“一肩挑”村干部报酬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浮30%。通过“一肩挑”,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优化,进一步减少了村两委班子的矛盾,增强了团结,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对重点村的班子集中进行整建。在全县三批18个“问题村”集中整建活动中,我们将6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列为“问题村”,整建了班子,配强了两委会带头人,为村上制定了发展规划。整建后,新班子共为6个村办实事21项,争取资金380余万元,其中修建村组道路公里,便民桥2座,人畜饮水工程6处,河堤2处300余米,实施移民搬迁19户,建移动通信基站1座。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全县6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班子问题基本得
到解决,呈现出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特点,推动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四是加强培育,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领跑能力。我们始终把重点村干部的培训作为全县村级干部培训教育的重点,下功夫转变其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和政策水平,以及领导村级经济发展的能力。几年来,先后组织36名扶贫开发重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省、市委举办的培训班。县委对包括扶贫开发重点村在内的所有村干部进行了轮训,对21名重点村公选干部进行了任前培训。各乡镇也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陆续组织扶贫开发重点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致富、带富能力。五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在坚持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和村委会议事等制度的同时,深入开展巩固提高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及“三双”活动,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各项制度,并用制度建设提升村级班子的整体
功能,做到了按章理事,全面推动了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2、抓队伍,提高战斗力。在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班子建设的同时,围绕发挥农村党员带头作用,我们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三双”活动,给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在“三双”活动中,6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870名有承诺能力的党员全部向群众进行了承诺,承诺事项涉及办实事、结对帮扶、发展种养业等6类2350多条,截止目前已履诺1245条,履诺率达53%。从近期我们组织的交叉检查情况来看,群众普遍比较满意。二是实施“先锋工程”,给党员发挥作用搭建“舞台”。近年来,我县深入开展了以“两示范一带动”和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载体的“先锋工程”。全县6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共创建科技致富示范基地29个,受市委组织部命名表彰4个,受县委命名表彰9个;树立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158户,受市委组织部命名表彰6户,县委命名表彰27户。通过
开展“两示范一带动”活动,使扶贫开发重点村757户群众甩掉了“贫困帽子”。在全县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全县6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设岗定责党员887名,激发和调动了他们致富带富、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使扶贫开发重点村无职党员由“无职无责”变“有位有为”,达到了“组织满意、党员乐意、群众受益”的目的。三是组织结对帮扶,给党员发挥作用“牵线搭桥”。坚持“以强带弱”的原则,在6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大力开展一名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与一户贫困户“结对子”、一般党员一带三,优秀党员一带五的传帮带共同致富活动。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党员帮扶机制,形成了“一户带多户、一村带一业、一业兴多村”的局面。
3、抓协调,增强工作合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扶贫开发重点村活力足、能力强、肯干事、会干事的村班子,县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项目下达、资金安排、技术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
为他们能干成事创造必要的条件。几年来,累计协调争取各项扶持资金430余万元,支持扶贫开发重点村实施移民搬迁、扶贫“三告别”安居工程,解决了水、电、路、桥、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二是搞好活动场所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资金30余万元,新修了6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为全县6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配齐了vcd影碟机,为部分贫困村配备了电视机等党员电教设备,基本达到了“活动场所固定化、电教设备现代化、党员活动经常化”的规范化建设要求,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展示党员形象的平台和帮助党员提高“双带”能力的重要阵地。
实践证明,扶贫开发工作搞得好不好,班子是关键。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中高度重视村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明确农村干部的责、权、利,促使农村干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重点村建设上,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村干部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利于保持和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推动扶贫开发重点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存在问题与原因:
我县扶贫开发重点村班子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扶贫开发重点村班子作用的发挥。一是能被列为扶贫开发的村大多数都是属于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村,村容村貌多年未发生变化。二是大多扶贫开发重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想办实事但无力办实事,发展的基础较差。三是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村干部大多致富带富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对村级事务的领导核心作用。四是扶贫开发重点村大
多后继乏人,组织发展工作比较滞后。五是扶贫开发重点村党组织创新力和活力不足,观念陈旧。六是扶贫开发重点村班子建设还没有达到经常化、制度化要求。
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乡镇和村对加强扶贫开发重点村班子建设工作的首要性认识不够。有的乡镇和村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管理与教育,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有的扶贫开发重点村甚至近2年没有发展1名党员和后备干部。二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据调查,全县6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很少,特别是税费改革以后,“三提五统”等收费项目的取消,乡、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
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群众长期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使群众对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三是待遇偏低,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但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责权利并不明确,也不平衡,在6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中除异地公选村支部书记年报酬在万元以上,其余均在3000元左右,存在待遇上普遍偏低的状况。这使农村基层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上,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完成力度不大,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受大气候的影响。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上的能人也大多只是关心自己的收入,对集体的事情关心不够,加之又受自然条件恶劣的制约,形成了越不发展越落后,越落后村级组织越没有吸引力的恶性循环,使村上工
作长期处于后进状态。五是扶贫开发重点村班子建设还缺乏新的机制与措施,尚处于探索阶段。对策与建议:
结合以上分析和我县扶贫开发重点村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搞好全县扶贫开发重点村班子建设工作,建立解决我县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选好配强扶贫开发重点村班子,着力增强班子领导发展的能力。要选拔能人“当家”,采取下派、“公选”等方式,大力实施以“万元年薪公选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头雁工程”,大胆选派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农村创业致富的“能人”,到村级领导班子中任职,对其余正在实施和准备启动的42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全部进行“公选”,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达到“选准一个支书、配强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致富一个村子”的效果,
进一步优化扶贫开发重点村班子结构,提高村班子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推行公选村干部“双述双评”(即每半年向乡镇党委述职1次,向群众述职1次;接受12下一页
第二篇: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议书文章标题: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议书
**旗2006—2008年社会包扶贫困嘎查村乌加河镇油房村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旗2006——2008年社会包扶贫困嘎查村扶贫开发规划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乌加河镇油房村。
3、项目建设单位:**旗
乌加河镇人民政府
4、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5、项目工程建设进度。项目工程实施计划从2006年4月开始,至2008年12月完工。
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73.25万元,拟通过乌加河镇人民政府自筹与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来解决。其中,群众自筹资金13.25万元;拟争取上级给予支持资金160万元。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乌加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乌加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7、《乌加河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8、《乌加河镇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9、《乌加河镇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10、《乌加河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项目规划》
11、水利建筑工程定额及其它相关文件、资料
12、委托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
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旗乌加河镇位于中旗西南部阴山脚下,河套平原北端,地处东径108北纬41,镇政府所在地距旗政府所在地69公里,是**旗山前的一个标准的农业大镇。总面积7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辖18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134人。其中农业人口27643人,占总人口的83。
2、建设单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乌加河镇主导产业为农牧业,农业以盛产小麦、玉米、花葵、番茄,畜牧业以盛产德美肉羊、二狼山山羊绒为主而独具优势的产业发展大镇。2005年,全镇年产粮食7329万公斤,饲草料7690万公斤,大小牲畜存栏13.3万头(只),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3221.43万元,其中第一产值26752.23万元,第二产值3287.3万元,第三产值3181.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86元,较上年增长14.8。
3、油房村项目基本情况
油房村位于河套灌区乌加河镇镇西58公里处,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光热充足地势平坦的优势条件。全村总户数242户,总人口946人,辖3个村民小组,有耕地4566亩,户均18.8亩,大小牲畜存栏6460头(只),2005年该村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14万元,人均纯收入1214元,较全镇人均收入差3274元,属于乌加河镇贫困村之一。
4、形成贫困原因
由于过去灌溉制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的粗放经营,使农业生态系统现到严重破坏。一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日趋严重;二是风蚀沙化程度逐步加剧。近年,该村通过土地规划,兴修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结合兴井废黄、灌排配套,使得该地区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土壤次生化盐渍化有了显著的改观。但全村60的农户生活水平仍维持在贫困线以下,耕种土地取得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产、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基本为零。因此,拟通过国家投资和镇政府自筹资金,发展节水灌溉,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改善生态环境等有效途径,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畜牧业及第
二、三产业来增加农户的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对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
3、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井、渠、路、林、田配套,达到增加耕地,改善生态和农民增收的目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一、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本项目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和山洪冲积扇接壤地带,地势由北向南倾斜。项目区内,土地、土层深厚、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通过开发可用于农业生产。
2、水文地质。据内蒙古水文地质队和乌中旗水务局水文地质资料表明,该地区地质形成于侏罗记晚期的断陷盆地,由于构造上的长期深陷,构成了地水的聚集带。含水层厚度达120–160米,地下水储量大,水质好。地下水能够用于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
3、气候。项目区位于河套平原北、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温长,夏季炎热而短促,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在2200——2400mm之
第三篇: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议书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议书
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议书2007-02-1016:47:08
××旗2006—2008年社会包扶贫困嘎查村乌加河镇油房村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旗2006——2008年社会包扶贫困嘎查村扶贫开发规划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乌加河镇油房村。
3、项目建设单位:××旗乌加河镇人民政府
4、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5、项目工程建设进度:项目工程实施计划从2006年4月开始,至2008
年12月完工。
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万元,拟通过乌加河镇人民政府自筹与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来解决。其中,群众自筹资金万元;拟争取上级给予支持资金160万元。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乌加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乌加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7、《乌加河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8、《乌加河镇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9、《乌加河镇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10、《乌加河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项目规划》
11、水利建筑工程定额及其它相关
文件、资料
12、委托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
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旗乌加河镇位于中旗西南部阴山脚下,河套平原北端,地处东径108北纬41,镇政府所在地距旗政府所在地69公里,是××旗山前的一个标准的农业大镇。总面积7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辖18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134人。其中农业人口27643人,占总人口的83%。
2、建设单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乌加河镇主导产业为农牧业,农业以盛产小麦、玉米、花葵、番茄,畜牧业以盛产德美肉羊、二狼山山羊绒为主而独具优势的产业发展大镇。2005年,全镇年产粮食7329万公斤,饲草料7690万公斤,大小牲畜存栏万头(只),完成国民生产总值万元,其中第一产值万元,第二产值万元,第三产值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86元,较上年增长%。
3、油房村项目基本情况
油房村位于河套灌区乌加河镇镇西58公里处,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光热充足地势平坦的优势条件。全村总户数242户,总人口946人,辖3个村民小组,有耕地4566亩,户均亩,大小牲畜存栏6460头(只),2005年该村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14万元,人均纯收入1214元,较全镇人均收入差3274元,属于乌加河镇贫困村之一。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谢谢大家。
第五篇:加强和谐村班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加强和谐村班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村级组织建设得到了新的加强,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巩固发展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成效,特别是如何理顺村“两委”关系,形成和谐的村级领导集体,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