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狠抓“五个重点”强化“五大措施”决胜全面完成信息扶贫任务
提前两年完成信息扶贫任务
到2018年底,广元实现全市739个贫困村通宽带和贫困村家庭户通手机信号,提前两年完成省委、省政府关于2020年底全面实现信息扶贫的目标任务。截止2017年10月底,全市739个贫困村,已有659个贫困村完成信息扶贫任务;2017年全市投入1463万元,计划当年脱贫的255个贫困村,已全部实现通光纤网络,贫困户已全部实现手机信号覆盖。
突出“五大”工作重点。一是全面调查摸底。信息扶贫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力量深入县区、村社、农户,对全市贫困村通宽带和贫困户通手机信号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通信扶贫明细台账。二是抓好运维服务。按照“谁建设、谁维护”的原则,对已通宽带贫困村,按照为用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满足《互联网接入服务规范》要求,运营商与村委会建立宽带运维联系机制和保障制度。三是实施网络建设。按照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根据未达到信息脱贫标准的明细台账,落实网络建设任务,明确建设责任,限定建设工期,如期完成网络建设任务。四是加强应用推广。贫困村所在乡镇、贫困村村委会和相关通信运营商等,充分利用宽带网络积极推广农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应用,积极推进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大力推广美丽乡村频
第二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面完成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强化措施
落实责任
全面完成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
重点县建设任务
(2011年11月1日)
我县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在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县扶贫、国土、农业等单位的紧密配合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使项目区灌溉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特别是同现代农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条件。根据会议安排,我就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作一简要汇报,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资金计划下达及执行情况
2010年9月1日,市财政局、市水务局以“商财办农[2010]116号”文下达了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计划2420.18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80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整合资金562万元,县级配套50万元,群众自筹328.18万元,整合资金680万元。要求新修和加固水窖(池)246个、引水堰闸15座、渠道39.4km渠系建筑物152座、输水管道5.75km、要求完成土方5.17万m、浆砌石2.76万m、砼1.206万m。根据计划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们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计划的衔接、制度的
1
333
订立、管理的完善有机的结合起来,力求改变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局面,逐步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建管结合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格局。
我们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集中投入、整片推进、协会优先、良性管理、绩效考评、当年见效”的建设思路,起好步,开好局,积极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扎实有序开展。截止9月初,项目区云盖寺、结子、西口、茅坪、张家等5个乡镇,已累计完成土方开挖5.17万m,浆砌石2.76万m,砼1.2万m,完成投资2420.18万元,占计划下达的100%。完成水窖246眼,渠道39.4公里,管道5.75公里,渠系建筑物152座,恢复增加灌溉面积1.62万亩。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组建机构,落实责任,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县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资金协调小组、技术指导小组、绩效考评小组,具体负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日常工作。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机构,负责本乡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组织领导和项目实施。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不走形式,任务不落空,县政府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纳入部门和乡镇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逐级负责,任务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是宣传发动,统一认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大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县通过逐级召开县乡干部会、村组干部会、群众大会的办法,教育引导群众统一思想认识,积极投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同时,采取张贴标语、
2
333
印发传单,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手段,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了全县上下加快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逐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我县先后三次派人参加财政部、水利部在北京、黑龙江和海南举办的培训班,学习领会国家政策,指导开展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我县委托陕西省泾惠水利水电设计院编制完成了《陕西省镇安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09—2011年)》,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县域主要灌区的改造提高,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溉工程体系。通过三年的建设,使有效灌溉面积从现在的5.2万亩提高到10.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3.5%;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从原来的0.4提高到0.63;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61%。规划涉及全县25个乡镇、87个村、5.15万亩农田的引水和田间灌溉工程。在规划的框架内,我们又委托泾惠设计院完成了《镇安县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标准文本,已通过省级审查并上报财政厅和水利厅,待投资计划下达后,将迅速开展项目建设。
四是规范建设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根据《陕西省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我们制定了《镇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并落实到各项目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始终把质量管理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为了规范建设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面实行“四项制
度”。市局批准了项目法人单位,对施工和监理实行了招投标,签订了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实行合同化管理。申请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政府监督。抽调技术力量,配合监理,加强现场质量安全管理。真正做到规划工作高水平、指导工程高起点、组织施工高要求、工程验收高标准,达到工程质量优,施工进展快,投资效益好的目的。
五是筹措资金,整合项目,合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县级配套资金50万元;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动员项目区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以劳折资促进项目建设;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80万元,基本口粮田建设资金400万元,配套完善项目区建设,做到板块式推进,努力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根据《陕西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实施细则》我们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金专户,通过县财政局实行报帐制。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督,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人员安全。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依据中纪委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要求,制定了《镇安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指导我县项目区建设。
六是夯实责任,加强管理,保证工程设施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对已改制的灌溉工程,继续维持产权和经营权不变。今年新建的工程,将按照“明晰所有权、拍卖使用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采取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形
式,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流转,落实管护责任,促进水利设施长期发挥效益。水窖节灌工程归户主所有,采取“谁建、谁管、谁所有”的原则落实产权,明确管护责任。在小水项目区积极引导和推广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中药材、烤烟、茶叶等,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发挥水利工程灌溉效益,走高效农业发展道路,把中省投资效益落实到具体产业发展上。
在省市财政、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今年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全部完成了建设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面临的建设任务仍很艰巨,后续管理工作还要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争取各方支持形成巨大合力,一如既往的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抓住新机遇、确定新目标、迎接新挑战,出实力、求实绩,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主动适应新常态,决战决胜“十二五”为加速完成“四大历史任务”而努力奋斗主动适应新常态
决战决胜“十二五”
为加速完成“四大历史任务”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习水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的报告
中共习水县委书记周舟
(2014年12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工作,部署2015年工作,审议《中共习水县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实施意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主动适应新常态,决战决胜‚十二五‛,为加速完成‚四大历史任务‛而努力奋斗。下面,受常委会委托,我向全会作工作报告。
一、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2014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加快发展根本任务,大力实施‚三化一强‛主战略,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积极应对全国经济下行、白酒煤电市场疲软、‚8〃11‛特大自然灾害袭击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努力攻坚克难,奋力跨越赶超,富民强县、率先小康迈出坚实步伐。
(一)增比进位迈入省市非经济强县第一梯队。综合测评在全省47个非经济强县中排名第9位,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0亿元,增速排名第6位。列入省考核的35项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全部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等14项主体指标均进入非经济强县前10位,其中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税收收入三项指标分列第
1、
2、3位。在全市8个非经济强县中,7项指标排名第1,5项指标排名第2。
(二)后发赶超‚习水现象‛引起广泛关注。经济增速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前列。民生支出连续三年占财政总支出的60%以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满意度分别达96.19%、96.22%的历史新高。鰼部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园区被联合国人居署亚洲协会评为‚亚洲可持续生态景观奖‛,获省发改委批准为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试验区,省委赵克志书记批准在《工作情况交流》上刊发主要做法。东皇镇联系服务群众社会治理工作经验得到李军副书记充分认可,要求省群工委在全省推广。《贵州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后发赶超‘习水现象’透视》,向全省展示了经济景气指数和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生态综合效应和开放带动效应持续显现、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的‚习水现象‛。承办全省煤矿采掘机械化、教育‚9+3‛、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森林公园建设等7个工作现场会。获评‚中国厚朴之乡‛、‚国家疾病防控能力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珍稀树种栽培示范县‛,成功创建国家级人口和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
(三)加速发展、转型跨越的后劲持续增强。小康实现程度预测值达85%。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活力增强,成为全县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62:45.19:
36.19。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蓬勃发展,‚听土城故事、品多元文化‛旅游品牌愈加响亮。二郎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温水装备制造园区、大安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区等建设加快推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初步进展。江习古高速公路开工建设,300公里通村油路全面完工。铜灌口水库、大茅坡水库建设进展顺利。教育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政府机构改革等28项重点改革取得突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7.6亿元,累计入驻中国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企业11家。
(四)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围绕习水‚三个定位‛,县城区面积不断拓展,箐山森林公园、九龙山公园、天生路人行天桥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华润大道、乌江南路、物流南路等城区主干道路建成通车;希望城市综合体、成悦公馆、仁安臵业等地产项目进展顺利;木楠坝片区开发加快推进,城镇化率预计达37%,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习水‛初见成效。温水、二郎、寨坝、坭坝、土城等一批特色小城镇加快形成。‚四河四带‛实施水体景观、绿化美化、特色产业、绿色城镇、美丽乡村等项目60多个,完成投资近35亿元。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粮食连续稳产丰收,‚五张名片‛发展壮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创新推广‚党政领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财政奖补、整村推进‛的小康示范创建模式,打造60个小康村、3个小康市级示范点,受益群众20余万人。减少贫困人口5万人,醒民、桃林、永安‚减贫摘帽‛省市考核达标。
(五)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不断凝聚。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履行职能,保障县法院、县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县人武部被成都军区评为全省唯一的‚践行强军目标先进团级单位‛,全省联考联评民兵比武竞赛综合成绩名列第1。成立9个重大工程项目指挥部和两个保障指挥部,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和县委常委分别任指挥长,共同为习水加速发展想招发力,保障111个重大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统战优势充分发挥,募集‚8〃11‛灾后重建资金673万元,物资折价785万元。‚双创一推一巩固‛扎实开展。全民阅读〃书香习水、道德讲堂、积德榜宣传、抗灾主题宣讲等活动深入推进,‚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纯美民风逐步形成。
(六)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高。习水一中、习水八中、东皇七小、职校良村校区等6所学校加快建设。12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建成,24个乡镇医院升级改造、敬老院建设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司法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创业就业环境进一步优化,新增就业6654人。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县、乡、村、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生产‚零死亡‛。持续开展信访维稳‚百日攻坚战‛,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7%。深化‚平安习水‛建设,连续三年实现‚命案全破‛目标。‚8〃11‛特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
(七)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大幅提升。以‚一线工作法‛为总抓手,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洗礼‛思想,转变作风,成功抗击‚8〃11‛特大自然灾害,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袁贤忠同志被省委组织部和市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8〃11‛抗灾救灾精神和‚三关爱‛工程写入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深入推进‚四个促进生产力‛工程,党建工作实现项目化管理、区域化发展、领域化指导。强化‚赛场选马、战场点将‛选人用人导向,根据实绩选拔调整乡科级干部120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大力整治‚四风‛、基层‚六风‛、‚慵懒慢浮贪‛等突出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05件,党政纪处分141人,警示诫勉85人,通报批评84人。
同志们,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迎难而上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适应新常态,打好主动仗,提升转型跨越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中央、省委、市委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阶段性特征,为我们做好明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最新要求上来,认识新常态、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把握新动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在科学认识新常态上统一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对新常态下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市场竞争特点等九大阶段性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强调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克志书记指出贵州发展新常态的四个具体体现:坚持既要‚赶‛又要‚转‛,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一种新常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是一种新常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坚持开放带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共同推动发展是一种新常态;坚持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勇于担当,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是一种新常态。这‚四种新常态‛既是全省发展的新常态,也是遵义发展的新常态,更是习水发展的新常态。我们要科学认识和牢牢把握新常态的深刻内涵,认真分析和研究新常态下全县的战略思路、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保持定力、找准动力、精准发力,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在全省全市‚当先锋、打头阵、争第一‛。
(二)在积极应对新挑战上统一思想。新常态下,习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持续下行,加快发展面临新挑战。当前,全国经济形势处于‚三期叠加‛阶段,虽然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少,中央、省市相继调低了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我县经济增速2012年18.1%、2013年18%、2014年16.9%来看,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二是基础设施薄弱,实现率先小康面临新挑战。当前,全县农村人口近50万、贫困人口12.5万,交通、水利、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欠账大,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三是财政收支困难,保障和改善民生面临新挑战。受宏观经济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我县白酒、电力、煤炭等传统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今年白酒、电力行业税收分别下降41.3%、26.6%,煤炭行业销售困难。加之政府偿还存量债务、全面实施结构性减税免税政策,县级财政收支形势不容乐观,社会民生等刚性支出压力加大。四是开放改革滞后,转型跨越面临新挑战。我县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市场体制机制不完善,特别是部分党员干部长期处在‚贫困县‛、‚内陆县‛的思维定势,工作满足于低要求、低标准、低水平,一些部门和单位怕开放,甚至抵触开放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尚未形成开明开放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投资环境,严重制约了我县通过扩大开放、吸引生产要素来解决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五是基层基础薄弱,全面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面临新挑战。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不强,执行力差、落实力弱。一些党员干部作风不实,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意识亟待增强,‚四风‛和基层‚六风‛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部门、乡镇党委(党组)履行党建主体责任不到位,带班子、管干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部分行业整体性腐败,部分村居群体性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六是法治建设亟需强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县面临新挑战。部分党员干部法治观念淡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能力不足。一些行政执法部门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趋利性执法。少数政法干警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群众对司法不公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群众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信访不信法‛现象较为突出,推进依法治县工作任务繁重。这些新挑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应对,切实加以解决。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范,抓好良种调供,提高作物良种覆盖率。同时,按照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原则,做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定位,按照一乡一业或几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的要求,搞好区域布局,建立优势产业带,使现有产业更趋合理,力争实现每一个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
(五)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大力提倡和发展以蔬菜、粮食产业为主的无公害农产品,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加快弥勒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建设,积极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使消费者吃上放心菜、放心粮、放肉。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