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镇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不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

一、开展农村建设工作的现实意义

农村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1、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社会和谐首先要城乡和谐。实现城乡和谐,必须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一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靠走西方式城市化道路显然是走不通的;二要缩小城乡差距单靠发展经济显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必须走“四位一体”的建设道路,尤其是要在加强社会建设上下功夫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农民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因此,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愿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环境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一是为党和政府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提供制度平台;二是为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主体作用提供组织保障;三是为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一种动员参与机制

3、深化和完善村民自治的需要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保证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和完善村民自治,真正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与村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需要一种新的载体和途径。推行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把所有在农村生活的群体和人员都纳入管理视野,尤其是把流动人口、“两新”组织、驻村单位纳入社区管理范围,实现“无缝隙”管理,建立一种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4、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

二、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农村人口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流动性增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产业,农民就业方式、经营方式和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日益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参与意识和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加,他们渴望像城里人那样,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人身安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长期存在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是我们必须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国际国内经验证明,开展社区建设是尽快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农村社区建设重点推荐工作

1、探索农村社区设置形式

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自愿、便于管理服务、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各地探索制定农村社区布局和建设规划,形成了“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一村多社区”等多种社区设置形式。

2、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绝大多数实验单位都根据农民群众的需要,在村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兴建或维修利用原有设施,办起了集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亦称社区邻里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民服务中心),内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卫生室、计生室、警务室、民事调解室、民政服务室、劳动保障室、农家书屋、村信息广播室、社区居民活动室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一般在2-3公里,步行一般不超过20分钟。另外还有商业性服务设施。

3、培育农村社区服务功能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5)必须建立机构。党中央、国务院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职责交给了民政部门,因此,民政部门必须牢牢把握住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单位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而不是依托新农办等单位开展工作。

(6)必须争取经费。现在各地市财政都比较紧张,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如果不尽全力去争取,就得不到资金投入。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农村的基础设施、经济条件又很差,没有财政资金投入,工作很难开展。因此,必须积极争取领导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同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争取尽可能多的资金投入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全面深化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为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三门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