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时值20**年岁末,也是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全国各地都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冲锋号。近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扶贫工作组及广大扶贫干部都再次深入贫困户了解帮扶政策是否落实,产业帮扶是否起到了实际收益,各家各户还有哪些疑惑和困难。可以肯定地说,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与具体指导下,在全国广大扶贫干部的艰苦努力与不懈工作中,这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一定会取得最后的圆满胜利。

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所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全市各地的扶贫工作实际,我们要对总书记所强调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这一指示与论断作出准确而详尽的解读,要在脱贫攻坚战即将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未雨绸缪作出下一步扶贫工作新的规划,新的部署,制定切合下阶段实际的新方案、新举措。

一是思想上不能松懈。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我们下阶段的扶贫工作不是减弱,而是要“平稳转型”,甚至更加强化。所谓平稳转型,就是要制定脱贫之后带领贫困户走向富裕生活、小康生活的新目标,要针对新目标拿出新举措。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就是要让每一位公民,自然包括刚刚走出贫困窘境的广大农户一起致富,一起享受新时代新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的工作思路与工作举措就要跳出扶贫工作的旧框框,在进一步落实有关扶贫政策的同时,更多地从产业致富等具有造血功能的帮扶措施上想办法,激发脱贫户朝着下一步美好生活迈进的生活激情;要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继续在致富路上奔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要坚定不移稳队伍、稳人心、稳干劲。实践证明,保持贫困地区党政正职稳定,稳的是岗位,强化的是政治责任,锤炼的是党性作风,收获的是人生价值,体现的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的优势。过去这些年广大干部经受住了考验,要继续保持定力,强化历史担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一如既往地干下去。现在有的基层扶贫队伍更换比较频繁,有的帮扶工作队长由处级干部换成了一般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稳定充实扶贫队伍,确保劲头不松、力度不减。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是脱贫帮扶不能脱钩。脱贫是新的起点,是解决好老问题再出发。脱贫完成并不代表任务完成。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致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落实长效脱贫机制。对已脱贫的贫困户的帮扶工作要持续加强,尤其是脱贫边缘户与脱贫监测户要持续紧盯。始终惦记困难群众,常下村常入户,随时掌握贫困户动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化解任何可能导致返贫的风险,千方百计巩固脱贫成果、拓宽致富路,为奔向小康生活、创造美好生活打好基础。要狠抓效率提升,着力解决“懒”的问题。创新推行脱贫攻坚“一人一策、一户一档、一月一访、一季一统”(即:工作推进坚持“一个贫困户一个帮扶策略、一户贫困户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档案、每个月报送贫困户帮扶进度、每个季度统计收入等帮扶成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形成管理闭环,促使广大扶贫干部快速行动、立马落实,根除“懒作为”“慢作为”,持续提升工作效率。设立脱贫攻坚微信群,乡镇、部门每天晒进度、摆问题、亮做法,不断优化干部走基层“六步工作法”(即一看、二访、三查、四听、五研、六导),坚持“党政领导述成绩、科级干部打擂台”,形成亮着做、比着干、抢争先的攻坚氛围,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四是脱贫成绩不能掺假。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状态狠抓工作落实。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是关乎民心向背的历史大考,是关乎党执政根基的政治大考。这些年来,各级政府牢牢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把群众放在心上,脱贫攻坚取得了很多的成就。目前,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我们必须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状态狠抓工作落实,必须咬紧牙关,求真务实,持续用力,加压奋进,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办法,解决好“松”“躁”“粗”“虚”“拗”“妄”的问题,履行“一岗双责”职责,把问题查得更充分、挖得更深入、改得更扎实,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各方检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新时代赋予我们新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必须攻克贫困这道千古难关,帮助所有贫困人口实现跨越,面对这个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没有退路,唯有勇往直前,直捣黄龙。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硬仗,需要珍惜每一分时间,拼出每一分气力,集中全部社会力量攻克贫困堡垒,各级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引领全国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五是脱贫攻坚不胜不还。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对小康社会建设的探索,始终贯彻着一条主线,就是将人民作为最高的价值主体,一切从人民出发,一切落脚于人民,以人民的利益和发展作为评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的标准。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这一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奋力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当前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群众需求和公共服务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下功夫。努力补生态保护的短板。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擦亮全面小康的底色、提高全面小康的成色。努力补基层治理的短板,回应热点、关注焦点、破解难点、疏通堵点、强化支点,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