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从x号开始,我到xx镇xx村开展“三解三促”驻点调研活动,到今天已经是第x天了。之前两次,都是x晚x天,这次是x晚x天,是最长的一次。虽然只有x天,但通过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我听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今天的会议,主要是想谈一些驻点调研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些想法,既是全市小康建设暨扶贫开发工作xxxx人大会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汇报会,也是全市扶贫开发、扶贫攻坚的再推进会,更是怎样做好“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的专题部署会。
x月初,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重点片区市县负责同志座谈会和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第九次会议,特别是x书记、x省长重要讲话精神,我们专门召开了全市小康建设暨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会,对小康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这次会议,大家不要仅看到是形式上的空前绝后,更要看到任务的艰巨,看到市委、市政府推进这项工作的决心。
对于这次驻点调研,在选点上我做了很多的考虑,一般我想选在市区,因为工作上好兼顾。但为什么这次选择在xx,而且依然是成子湖片区。当时有两个题目,一个是对扶贫开发工作做一次调研,一门心思在一个村待上几天,做到“户户到”;一个是研究在新的城市空间布局下宿豫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第二个题目我准备x、xx月份专门去,但不一定以驻点的形式。而调研扶贫开发工作需要“接地气”,所以下决心到了xx村,扎扎实实走访了人均纯收入低于xxxx元的农户,除了少数外出不在家的,基本做到了对xxx户低收入家庭“户户到”,就是想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
刚来的时候,海红对我说,你第一年到中扬驻点,搞了一个全市城乡统筹试验区,第二年到耿车驻点,搞了一个耿车循环经济产业园。今年到xx来,也要帮我们整个大东西。我说,这次确实没大东西整,这次就整小东西,因为中心城市发展轴、成子湖周边集中连片开发等大政方针都已经定了,现在需要的是坚定不移去推进和落实。这次调研,就是想和低收入农户面对面、“一对一”地接触,真正在一个村做到“户户到”,从而了解贫困地区低收入农户的生活情况,了解全市小康建设暨扶贫开发推进会后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应该说,在xx的x天时间里,我真真实实当了一次村民,走了一圈亲戚,解剖了一个村子。
这种调研方式,改变了过去看大户、富裕户、示范户,以看典型为主的思路,这次是只看扶贫户、困难户和低保户,哪家穷去哪家,哪家难进哪家。过去,我们看贫困户,既有慰问时被安排看的,也有下车时被带着看的,还有微调研时撞着看的。但这次把一个村的所有贫困户一户一户地看,在家的入户、不在家的通过门缝看一看,这个还是不一样的,既看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鲜活经验,也感受到了扶贫开发任务的艰巨,更发现了基层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在基层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普遍存在的,绝对不是说哪个做的好,哪个做的差,也绝对不是xx一家这样。在xx前几天,由于老想着贫困户脱贫攻坚的事,所以老是睡不好。但昨晚却睡的很香,主要还是因为我觉得接了地气,了解到了情况,心理有了底气,反而踏实了。总的来说,这次看了之后,感受颇深,启示良多。
一是贫困群众的生活真的十分艰辛。驻点调研这几天,包括生活在湖上的贫困户在内,我都去看了。看了之后,对低收入家庭的艰辛生活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大体上有这么几个“没想到”:没想到媳妇跑掉这么多,x号那天走访了xx户,媳妇跑掉的就有x户。跑了不少,为什么跑。原因五花八门,但关键还是穷,穷的没指望;没想到贫困家庭空账的这么多,盖房子、上学、治病、维持运转等都在空账;没想到很多贫困家庭只有偏屋、没有堂屋,朝南的位置留着一堵墙,留下点希望,将来还要盖;没想到子女不赡养老人的特别多,过去讲“养儿防老”,现在是“养儿不防老”。开始听听以为生活难,再听听说是儿子儿媳出去打工赚不到钱。其实,这些子女往往是不告诉家里赚多少钱,即使是赚了钱也不往家里交。理论上讲,一个三口之家,有一个人打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就能在xxxx元以上。但实际上,却不能这么算。因为,往往儿子解决了,老人没解决。有一个家庭,儿子媳妇出去打工xx年没回家,有了孙子给家里寄张照片,不通电话,也不写信,更谈不上赡养;没想到生病遇灾的也很多;没想到楼房里也有贫困户。如我的结对帮扶户,我问贫困怎么也住楼房啊。因为男的很老实,身体又不好,娶了个哑巴老婆,老婆家里条件还可以,既然他愿意娶自己的女儿,就支持盖了个简单的楼房,没什么家具,贫困也没有改变。总体概括起来就是“五多一有”,媳妇跑掉的多、农民空账的多、堂屋没盖的多、子女打工不赡养老人的多、生病遇灾的多、楼房里也有贫困户。过去和荣锦交流过,他说实际上贫困家庭没有统计的这么多。现在看来,也不要过于乐观。
二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真的十分理解和支持。在驻点调研的第一天晚上,我出去散步,因为没有带乡里和村里干部,一些群众就围着我讲了不少心里话。虽然,群众对一些工作还不是很理解,但对我真的很友好,包括到老百姓家里去,说到党的政策,说到县里、乡里、村里的工作,还是很满意、很支持的。比如说村医务室,老百姓反映普遍很好,看病比过去便宜了、方便了,医务室的服务更好了,等等。医务室的医生虽然收入比过去少了一半,但是精神状态很好,不像有的人讲的,收入少了就去开黑诊所了。我也问一些老年人有没有拿到养老保险,低保怎么样,大家反映都很好。还有集中供养、分散供养这块,做得都还是比较到位的。老百姓对我们很理解,让我有些不好意思。只要进群众家里,他们就拉着我的手说感谢共产党、谢谢书记,其实我就是听听情况,什么都没给群众,但群众对我们就是这样一种心情。所以,我说,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真的十分理解、很支持,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三是贫困户脱贫的难度真的十分大。xx村xxx户低收入家庭,占村总户数的xx.x%,就是一半都是贫困户、比较多;村里集体经济仅x万余元,唯一来源就是xx多亩塘口的租金,其他什么都没有。对于贫困户的脱贫,xx做了一个扶贫菜单,看看很美,养羊,种蒲公英、桃树,搞林下养殖,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我看,要把这些扶贫菜单变成“菜”并不容易。因为真正的贫困户没有什么好办法,也没有什么信心,不太容易把这些菜单用好。举一个例子,一个贫困户贷款了x万元,自己贴了xxxx块,养了xx只羊,死掉x只,还剩下xx只,养的全是母羊,即使是普通肉食的话,年底卖掉起码能赚x万元,如果准备繁殖小羊,那就能赚更多了,我看到这户就看到了希望。但有的家庭你给他讲扶贫菜单,他就说没养过,也没信心。同时,结对帮扶要结出“效”也不容易。过去我们有一些传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到底怎么样去帮,特别是扶贫开发在脱贫上怎么帮出成效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从今天大家汇报的情况来看,都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大家对结对帮扶的认识、定位、工作、标准还要有升级版,不能满足于送点食物等简单的“救济式”、“慰问式”帮扶,关键是要帮出成效。成效的标准是脱贫,不是救济。
四是农村基层工作真的十分辛苦。这次在xx驻点,我信守了以前讲的三件事:一是和乡镇党委书记面对面、“一对一”地谈次心,二是和乡镇三套班子成员座谈一次,三个是和乡镇三套班子成员吃一顿饭,应该说都做到了。基层干部很不容易,听听他们的酸甜苦辣,还是很有收获的。倒过来讲,村支部工作也很不容易。主要表现为“几个缺”:一是缺实力。乡镇财力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弱的,村里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就更弱,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为老百姓办事,但要办的事却很多,想做点成绩出来不容易。二是缺人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一般除了三套班子年富力强,其他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年轻同志稍许表现好点都调到县里去了。三是缺指导。困难很多,怎么创新,要帮助他们多想想办法,多总结基层的鲜活经验。四是缺理解。压任务多、下指标多,但怎么样在压任务、交指标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信任和理解,让他们感受到苦有所乐、忙有所盼、累有所值,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五是缺支持。今天,市里有关部门都在这里。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讲,要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但回头想想,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这几年我们重视的不错,但为基层服务还是少了一点。乡镇要办件事不容易,被你们折腾的事也不少,基层干部真的是很辛苦。市县两级机关部门都要多为基层服务、为乡镇服务。说句老实话,基层办点事不容易,要给他们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关心。为什么今天要把市级机关主要部门都请过来。就是让大家都来听一下。
五是扶贫开发的任务真的十分艰巨。我一直讲,我们的扶贫开发、我们的全面小康任务非常重,特别是真的沉到一个村,真正做到贫困户“户户到”以后,感受到的压力更大。贫困村要真正实现“新八有”目标、集体经济收入目标等都不容易。目前,全市有xxx个省定经济薄弱村、xx.x万低收入贫困人口,这次我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所以,我们真的要下决心把这个群体改变。我没有讲把这个群体全都拉到小康,小康是拉不上来他们的。但省里xxxx版小康考核中有个指标,就是多数和少数的问题,平均线以上的人口必须要达到xx%,去年,我们超过中位线人口大概占到了xx%。按照这次省里文件要求,如果未完成脱贫奔小康目标任务的,就不能宣布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相当于多了一条否决线。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要进一步丰富“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有效办法。通过这次调研走访,我将低收入农户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老弱病残户,需要财政“兜底”的。这个“兜底”省里的政策很明确,到20xx年片区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与新一轮年人均纯收入xxxx元的扶贫标准相衔接,达到每人每月xxx元,如果面上帮扶工作完不成都进低保,是这么一个标准。在这方面,xx现在的策略是对的,就是今年下决心到省民政厅争取扩面,把过去偏低的比例给提上来,大体上省里拿x成,县里拿x成,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财政花了小钱。但这件事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关键要做到动态机制调整,低保不能养懒人,同时做到不漏一户符合条件的低保户。第二类是家里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现在真正说有劳力没技能、找不到工作的实际上不多,对这一类就是要强化培训就业,下决心通过就业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为什么刚才讲有xxxx块上下的,就是家庭就业还可以,儿子媳妇出去打工有收入,理论上这个家庭就解放了。这一类相对不复杂,不像过去比较苦,没有就业机会,现在就业机会有了,所以这个相对来说也不难。难的是第三类,也就是中间夹心层,低保不符合条件,到xxxx元标准也还有差距,家里几乎没有正常的劳动力,或者因病、因灾不能干重活,这种情况怎么办。一方面就是要创造更多的“三来一加”等就地就近就业机会。昨天,看xx一个解决就地就近就业的工厂,有个xx岁左右的老太太在那里拧螺丝,只要有活干,一个一分钱、一天能赚xx—xx元,如果加二小时班一天就能赚到xx元。如果每天都有xx到xx块钱,对于一个老太太来说,回去腰杆就硬了,就不受儿子、儿媳妇的气了。所以,沭阳刚才汇报说要坚持搞“三来一加”,这个路子是对的,就是要更多地创造“三来一加”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是要更多发挥高效农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xx村支书老翟跟我讲,村里现在“三来一加”织渔网,很多靠的是中介人,村里想自己成立个合作社,做好服务,减少中间利差,让老百姓一天多赚x块、xx块,一年下来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就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此外,土地依然是我们重要的资源。前年驻点调研时我就讲,土地依然是老百姓最重要的财富,所以怎么样发展一些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去带动,包括山羊养殖、桃树、蒲公英、林下养殖等,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关键是要发挥高效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把农民组织好、培训好、引导好、发展好,解决农民现在不会不敢的问题。这一类群体,是我们“一对一”结对帮扶的重点。我们一定要丰富完善“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有效办法,打造“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升级版。
五、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小康既要有物质的小康,更要有精神的小康。过去,我们对于小康建设,更多地是注重速度的层面,注重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但是,这次调研后,我也更加感受到,还要更加注重低收入农户这个群体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精神层面,各级党委、政府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毛主席曾说过,最大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在全面小康的建设过程中,教育、影响、帮助、带动农民依然是我们很重要的责任。比如,优生优育的问题,贫困户家庭基本上是不计划生育的,跟他对对帐,子女数越对越多,基本上也是有规律的,如果有两个孩子,一定是第一个是女儿,第二个是儿子;有的有三个女儿还不满足,还要生;有的找个憨老婆,生一群憨娃娃,把贫穷继承下去。还有赡养老人的问题,农村这么看重生儿子,但是儿子对家里还是缺少亲情,各地要加强教育,形成好的风气。还有关于电视入户的问题,宣传部要认真研究,贫困户看的不是无线电视,就是用“大锅盖”、“小锅盖”接收卫星电视,听不到市委、市政府的声音,党委、政府的声音也越来越进不了贫困家庭。还有农村富贵病的问题,这么多高血压、糖尿病,重盐重油,生活习惯不好。还有最重要的扶贫先要扶志的问题,应该说,农村只要想干事,能吃苦,谋生手段还是很多的,只要不偷懒、有志气,只要不缺胳膊少腿,现在都可以有条件富起来,起码脱贫并不难。但是实际上,“等、靠、要”的思想还是蛮严重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位代表说,老百姓都夸共产党比儿子好,儿子不养老、共产党养,儿子不兜底、共产党兜,现在养儿不防老,但也不能全靠共产党,还是要自力更生、自立自强、不等不靠,还是要立足于自身内生型的开发脱贫。所以,这些都说明农村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次调研过程中,了解有两家贫困户儿子都是搞传销的,有一户传销传到今天都没回来,另一户亏了钱,回来到今天还不承认是传销。看了贫困户家庭中堂挂的基本上都是耶稣,我们的基层工作做不过宗教、做不过传销。我们共产党革命了这么多年,但我们的理念、我们的信仰,怎么样才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怎么样真正的让群众接受,如何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还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今天我选了一个最小的题目,和大家专门讲了“一对一”结对帮扶。这项工作关键是县区委,因为情况不一,允许大家去创造、去探索,但最终是要真正帮出成果、扶出成效,真正把“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做出升级版,对脱贫攻坚发挥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