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研究思考

我国恢复审计制度二十多年来,审计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审计事业的发展。但是,审计理论研究长期存在一种“怪”现象,就是回避政治。特别是2000年后,审计越来越多地介入政治、经济和民事领域,如: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公益慈善事业审计等等,审计介入的层次和深度在不断扩展,审计实践已远远走在审计理论研究的前面,丰富的审计实践,传统审计理论已无法支撑,急需要新的审计理论来指导审计实践。然而,审计理论研究却没有新的突破,对审计的本质、特别是国家审计在现代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审计理论的层面上。审计理论研究的滞后,已阻碍了审计事业的发展。

刘家义提出“免疫系统论”后,审计理论研究者们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于是,各种研讨文章源源推出,对审计本质的理解,都突然有了“升华”。笔者也赞同“免疫系统论”这个新的理论观点。“免疫系统”这个提法所表达的实质和核心是正确的,体现了现代国家审计的最真实的本质。

为什么审计理论研究会长期处于这种“非正常”状态。作为一个审计“老兵”,长期在基层忙于审计实践,谈点谬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否认或回避政治

(一)否认审计的政治属性

过去,对审计的研究,注重于历史的追述,但对审计历史缺乏全面的研究,对审计的定义强调的是“第三者”、“独立性”、“专门的”,定义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排斥了审计的政治属性。对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而言,应该说没有大的差错,然而,对国家审计的本质,却是一种误解,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国家审计从产生那一天开始,就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带有深深的政治烙印。否认国家审计的政治属性,无疑是错误的。长期的审计理论研究,没有人指出审计也是一种政治活动。

(二)回避政治

一是传统审计理论的认识差异,认为审计与政治无关;二是不谈政治,自认为做纯学术,不和政治沾边;三是“怕”谈政治,害怕“文字狱”

二、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脱节

(一)理论研究者死守书面理论

社会科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才能指导实践活动。但是,审计理论研究者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书本上研究审计,“闭门造车”,其理论无法指导实践活动。

(二)理论研究者与审计实践人员缺乏交流

在基层审计工作中,很少见到审计理论研究者的身影,审计理论的研讨主要是理论工作者们在自己的“圈子”内进行,缺少审计实践人员的参与,理论工作者用自己有限的、局部的实践经验,想当然的概括审计,其理论缺乏全面性。

(三)理论研究者缺少超前眼光

长期审计理论没有创新,反映出理论研究者缺少超前眼光。一方面是对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对审计实践活动的新动向关注用心不够,没有收入地研究和思考,对国外国家审计的发展经验学习停留在表面,没有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我国的国家审计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地介入政治、经济和民事领域的各个层面。国外国家审计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国家审计究竟是什么。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等等。听到、看到的是专家、学者、权威们介绍国外国家审计已发展到什么程度,在做什么,我们又怎样等,没有听到对国外国家审计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分析,什么东西适合我们的国情。我们的教授还在争辩我国的审计应该是称为“国家审计”还是“政府审计”。是什么审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审计在现代国家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本质是什么。找不准位置,发挥不了作用,什么审计其结果都是被历史淘汰。

另一方面,有些理论工作者发表了几篇文章、出了几本书,有了一大堆“耀眼”的头衔后,志得意满,忙于讲学挣钱,没有静下心来钻研学术,反映出典型的浮躁心态,当然不可能有超前眼光了。

(四)审计实践人员对理论研究缺乏兴趣

1、认识错位。一方面认为自己是审计实践人员,研究审计理论不是自己的职责,把审计工作作为职业,没有当做事业(笔者本人也是如此),不愿涉足审计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层次太低,不敢涉足审计理论研究。其实,理论并不一定就是宏篇巨论,一个新观点、一个新认识、甚至一个新的方法,都应当是理论。

2、理论研究缺乏环境。长期的实际情况就是,审计实践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忙于工作,工作交流、业务培训机会极少,审计机关工作经费紧张,工作必须的法律、法规资料都缺少,更不谈理论学习资料,根本不可能提供理论研究经费;不少审计机关的领导没有把审计机关的领导岗位当作“职场”,而是作为“官场”,只要求审计人员拼命工作,想的是完成任务,保“平安”,出点“政绩”,根本不支持审计理论研究;审计人员纪律严,待遇低,要“养家糊口”,既无时间,也无资金来搞审计理论研究。此外,在现实“人治”环境下,有“位”才有为,无“位”不能为,业余时间搞点理论研究,一般情况下,结果是上面肯定、下面否定,搞理论研究被称为“迂夫子”,不务正业。

3、理论研究缺乏激励机制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五、尊重现实,区别对待

我们国家审计制度恢复二十多年来,国家、省、市(地、州)、县(市、区)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实践发展极不平衡,在审计实践中产生了差距巨大,主要是审计对象和审计条件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体制等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我们的系统相对封闭;另一方面,审计理论缺少突破性研究,对现代国家审计的本质、在国家政治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作用,我们自己认识不清,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更不可能认识到位。在基层,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是审计机关无法解决的难题;审计规范的强制和统一,不符合实际。审计对象和审计条件的巨大差异,加之审计管理体制的制约,必然导致审计实践中的诸多不同。应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区别对待,研究和制定既符合实际又成熟完善的工作规范。

笔者在基层审计机关工作了二十多年,平常学习太少,可能有许多盲言和无知,希望没有冒犯和伤刺到谁,毕竟在审计机关工作了二十多年,就算没有热爱,但还是有点感情,真心希望我们国家的审计事业发展更快,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