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生资金审计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对民生领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非常重视,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的审计机关,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当好坚强卫士,是审计法赋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也是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体现。民生资金点多、面广、政策性强,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学习,拓展思路,提炼出有效开展民生资金审计的方式方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做好民生资金审计的责任感
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覆盖面不断扩大,民生资金审计任务也更为重要和艰巨。“民生无小事,事事大如天”,审计监督作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切实发挥国家利益的捍卫者、民生资金的守护者、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反腐败的“利剑”作用,不辱审计使命,勇于担当责任,把维护财经纪律严肃性、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监督重点,讲求审计实效。尤其在开展民生资金审计过程中,既要投入精力,又要投入感情,多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为推进保障民生资金安全和提高民生项目质量、效益作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法规学习,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效果
城乡低保审计、保障性住房审计等涉及民生资金的专项审计项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也特别多,只有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领会其精神,把握好政策尺度,才能得心应手地开展专项审计项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法规制度的学习实际上应贯穿于审计实施的全过程,审计实施前要集中搜集与项目相关的法规制度,吃透其精神;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组成员一起学习、讨论、配合,按照法规找问题能够拓宽审计思路,达到加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问题找法规能够增强定性、处罚条款的严谨性,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审计结束后,仍应注重法规制度的整理,对常用的法规条目做好备注,既作为集中学习的资料,又作为分析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可用素材。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民生资金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靠传统的审计方法犹如海底捞月,要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的蛛丝马迹,只有采取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查询、检索、计算、分析和汇总等多种功能辅助审计,才能有效揭示存在的问题线索,打通惠民政策和民生资金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比如,在开展城乡低保资金审计项目时,审计人员在开展入户调查前,首先通过当地民政局、公积金中心等单位协调配合,采集到已死亡人员信息、缴纳公积金人员信息等;其次,运用计算机辅助方法通过身份证号与采集到的数据相关联,比对出不符合条件的问题线索;最后,将比对后的结果作为审计疑点为下一步进行入户调查提供依据,极大提高了审计效率。
五、深入实地调查,使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针对民生资金来源渠道多、管理部门分散、使用面广的特点,深入到群众中调查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开展民生审计不能只看账面上的数字,而必须按照严谨细致的原则,脚踏实地,克服一切困难,深入基层到人民群众中去仔细地调查走访,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多采用“听、查、看、访”等各种审计手段,结合审计疑点,查看账实是否相符。低保资金、危房改造资金、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等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是否发放及时、到位,是否有违规操作套取民生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现象,确保国家惠民利民政策资金切实落到实处,人民群众真正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