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总结
现将全市卫生健康及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应势施策,慎终如始抓实抓细疫情防控
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有力有序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守护好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一是迅速打响阻击战。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创新实行“五集中”“六个一律”,在全省最早改造建成市级集中救治医院、最早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最早成立大数据比对专班、最早建立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制度,广大医护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而上,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用1个月的时间控制住疫情蔓延,用43天时间实现住院患者“清零”,全市xx个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康复,自去年2月15日至今未有新增确诊病例。二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全面摸排管控重点人员,对排查出的xx名入境人员和x名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认真落实健康管控措施;严格进口冷链食品和高风险非冷链货物监管,实行“批批覆盖”核酸检测,累计采集检测样品x万份;加强涉疫物品管理,及时有效处置了厄瓜多尔南美冻虾、4s店外包装、山东奶枣等涉疫物品输入事件。严格大型活动监管,取消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扎实做好医院、学校、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防控工作。三是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邻长制”基层防控体系,编制《xx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和x个操作手册、制作实战视频教学片,并纳入全市“一月一课一片一践”观看学习。健全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体系,规范发热门诊设置,持续加强核酸检测和流调溯源能力建设,建成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全市日检测能力按10:1混检可达x万份,累计核酸检测x万人份。四是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按照国家“三步走”方案要求,千方百计采购疫苗,着力提升接种能力,持续加快疫苗接种工作,共到货疫苗x支、接种x剂次,其中第一批重点人群除有禁忌症等不适宜接种的情形外、实现了“应接尽接”。
二、坚持加大投入,多措并举补齐卫生资源短板
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总投资x亿元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加快推进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截至目前,筹建的x个项目中已开工建设x个,其中县区级筹建x个、开工建设x个;市级项目中市妇幼保健院已投入使用,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市中医院二期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全年新增医疗床位x张、总数达x张、每千人口床位数x张,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补短板任务。二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持续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均达到省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和省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其中符合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的x家、“推荐标准”的x家。x区x镇中心卫生院、x镇中心卫生院、x镇中心卫生院创成二级综合医院。三是加大卫生人员补充力度。深入推进编制周转池使用,加大公立医疗机构招聘力度,加快医师资格考试注册工作,扩大本地高校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年底全市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师、注册护士分别有11350人、x人、x人,每千人口分别为2.14人、x人、x人,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三、坚持纵深推进,蹄疾步稳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依托道地药材主产区、饮片加工核心区和药材交易集散地的优势,加强中医药产业的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不断提升中医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全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一是规范中药材种植。建成中药材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中药材初加工产业园,探索“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21.3万亩、约占全省的60%,标准化种植面积38.2万亩;现有中药材种植专业村800余个、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等433家。二是做精中医药制造。以省级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主阵地,推进医药制造集聚发展,持续做大产业集群、提高集聚度。20**年,基地产值348亿元、增长14.2%,税收7.3亿元、增长20.8%,总投资20亿元的太阳升国际医药产业园等25个亿元以上重大药业项目开工建设,竣工项目37个,新增规模以上药业企业24家。巩固提升全国最大中药饮片产业集聚区的影响力,积极发展精制饮片、配方颗粒等,现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70家、年产能100万吨;6家企业进入省级配方颗粒试点,已完成1602个标准制定,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积极引进优势药品品种,113个品种签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合作协议、3个品种正在办理上市许可持有人变更;引进创新药品种3个,22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生产。支持饮片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现有药品生产许可企业203家,成药生产企业21家,在建、续建成药生产线企业x家,中成药、提取物、保健食品等生产企业占比50%以上。三是壮大中医药贸易。抢抓首批国家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机遇,持续壮大有形市场,积极培育无形市场,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中医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年,我市线上线下中药材交易额达x亿元,线下市场约x亿元,外贸进出口实现3亿美元;“n+50”交割仓布局已在20多个主要药材产区开展交割交易服务;中药材大宗交易平台年成交总量30.2万批、成交总额7.3亿元。20**年药博会取得圆满成功,共签约项目95个,总签约金额达x亿元。
六、坚持协同联动,千方百计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聚焦我市中医药产业在科技创新、健康服务、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短板不足,深入挖掘中医药独特的卫生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潜力,推进创新、协调、融合发展。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加强平台建设,完成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并加快市场化进程,启动建设xx高新医药公共研发平台,新增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现有涉药类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27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个、cnas认证检测中心2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6家,离岸孵化中心4家。着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建成xx市网上技术大市场,推介10项科研成果在“抓创新、抗疫情、促发展”科技成果展示发布暨项目转化交易会上发布。着力加强人才体系建设,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的xx学院中医药学院正式启动筹建。二是努力补齐“药强医弱”短板。强力推进中医药“三名”工程建设,组建市中医院并获“三甲”称号,4家县级公立中医院新院建成投用。目前,全市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院16家,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工作室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1个。加强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建设,创成8个标准化中医馆,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疫情期间,我市坚持中西医结合救治,108名确诊病例100%应用中成药并治愈出院,人均住院10天、治疗费用6227元,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市中药配方颗粒被10多个国家、地区选作抗疫药物,疏风解毒胶囊被列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治疗推荐用药。三是推进中医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为引领,编制《xx市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林拥城、亳药花海、汤王温泉等康养旅游项目内涵提升、业态完善,建成运营华佗百草园并成为皖北网红景区,林拥城药都林海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华佗故里中医药文化感悟之旅、世界药都中医药康养之旅获评20**年全国优质健康旅游产品,我市荣获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城市。成功主办20**中国国际健康旅游高峰论坛,向世界发出xx“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