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旅游行业考察情况报告
为加强我区与贵州省旅游行业之间的多方位、深层次交流,积极开拓区外市场,促进两地间的旅游联动与资源共享,深化两地旅游合作,推动我区“双创”工作向纵深开展,本着“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宣传互换”的原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明率“双创”工作指挥部人员及辖区旅游企业负责人一行(多少人)组成考察组,于2018年5月9日至13日对贵州丹寨县、茅台镇、赤水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本次考察,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族文化、特色小镇、景区运营为重点,采取现场参观、访问、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形式,参观了丹寨万达小镇、甲脚蓝莓种植基地,走访了丹寨万达职业技术学院、绿海蓝星高效农业园区,听取了各地旅游主管部门的介绍,对贵州旅游发展情况和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贵州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一是旅游资源种类多样。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0%,自然风光美景比比皆是,优良的旅游资源条件使贵州成为《纽约时报》评选的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主要旅游资源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云雾山、黔灵山、石林、黄果树瀑布、赤水十丈洞瀑布、荔波小七孔、威宁草海、清镇红枫湖、织金洞、兴义万峰林等。二是民族文化浓郁深厚。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贵州共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集,民族文物美丽多样,各民族生活都保留着自己的习俗,民族服饰款式丰富,民族节日热闹非凡,比如贵州的黔东南州被称为百节之乡。三是气候特征温暖舒适。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由于纬度较低,许多地区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贵州是一个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观光的地方。四是水利资源广泛分布。贵州省内河流和瀑布分布广泛,比如闻名全国的黄果树瀑布、支嘎阿鲁湖、阿哈湖、赤水月亮湖等非常多的水文资源,这些水资源也是旅游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五是红色经典景区众多。贵州是一个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红军长征经过了贵州87个县(市)中的67个,因而留下了量的革命文物与遗迹;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中心,贵州的大部分地区都有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二、考察地点基本概况
(一)丹寨县基本情况简介
丹寨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位居长江、珠江源头之清水江、都柳江水系上游分水岭,国土面积为940平方公里,总人口17万人,居住着苗、侗、水、布衣、彝等少数民族,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8.78%。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县,辖3镇4乡1个国营农场。丹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资源丰富,有猫鼻岭省级森林公园,龙泉山—岔河省级风景名胜区;境内峰峦叠嶂,河谷深切,彩色溶洞群星罗棋布,堪称山的世界,树的海洋,洞的王国。县境内森林茂密,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60.3%,是理想的旅游度假、避暑、休闲胜地。
(二)茅台镇基本情况简介
茅台镇隶属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下辖镇,位于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大类山脉西段北侧,北靠遵义,南临川南;现辖8村5社区,总人口约5万人。镇域内资源独特,微生物体系奇异,具有得天独厚的酿造环境,以盛产美酒而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世界酱香型白酒主产区”、“中国酒都核心区”。近年来,茅台镇党委、政府按照仁怀市委“生态立市、品牌强市、旅游兴市”战略目标和“四色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发掘“茅台镇”品牌优势,规范发展酒业。目前,茅台镇年产酱香型白酒已达3万吨,酒类品牌近千个,从业人员上万人。2016年10月14日,茅台镇被列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三)赤水市基本情况简介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因神秘美丽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因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名扬中外。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9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22个社区,总人口近31万人,居住着汉、苗、土家、仡佬、布依等26个民族。辖区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是天然的绿色氧吧,是红色革命圣地,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划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景区规划面积630平方公里,境内风光以原始古朴、自然天成而著称,被中外专家称誉为“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是观光旅游、富氧运动、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三、贵州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高点定位,统筹规划,持之以恒抓旅游
贵州省原属落后省份,与广西发展水平不相上下,而现在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大扶贫、大通道等发展有声有色,国家大数据中心落户贵州,经济发展连续多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领跑全国,实现了弯道超车。总的来说,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精心,制度体系精细,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加快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发展目标,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和第三产业重点来培育和发展。同时,省政府与国家旅游局签署了推动贵州旅游创新发展会议纪要,编制完成《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针对全省旅游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旅发大会11届,全省各市县站到了更高一级的平台,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和对外营销宣传等各类优势资源,强有力地支持和帮助了举办地加快旅游业发展,使当地旅游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建设等得到大幅提升。
(二)积极探索,打造亮点,创新方式谋发展
本次考察学习中,每到一个地点,无论是旅游产业发展还是新农村建设,都有特色和亮点,每个地方都让我们感到震撼。“万达小镇、技术学院、蓝莓基地、农业园区”等这一系列先进典范为我们贫困地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经验。例如:丹寨县兴仁镇甲脚村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将1300多亩土地用于蓝莓种植,以“土地流转+务工”的形式与茅台集团合作,由公司向村民提供种苗与技术,除了可以带动本村村民就业增收,还可以吸纳附近的村民到基地务工,惠及全村上千人口。丹寨县绿海蓝星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农业现代化迈进,与企业合作组建生产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产业,成为农业现代化的舞台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依靠。
(三)搭建平台,引进项目,积极建设新载体
丹寨县作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为摆脱贫困真抓实干、精准发力,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旅游扶贫方面探索出了很有价值的经验,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奔小康路子,非常值得学习借鉴。2014年丹寨县与万达签署了扶贫协议,开启了“企业包县、整县脱贫”的新模式,是政府精准扶贫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将ppp模式引入特色小镇项目实践性的检验,这一举措弥补了丹寨县的资金缺口,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管控和降低不同阶段的风险,提高特色小镇的建设效率,有利于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并获得相对平稳的盈利和回报。小镇的开业运营,在丹寨的扶贫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就业岗位、销售扶贫合作社产品、带动贫困户产品销售等方式,直接带动全县贫困人口过万人增收上千元。据当地旅游部门统计,小镇开业一个月,累计接待游客接近80万人次,巨大的客流量,也对全县服务业带来巨大带动。另外,小镇还将散布在县城各地、不成规模的非遗产品集中起来,产生了重要聚集效应。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七)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做大做强市场主体
进一步完善支持辖区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的专项政策措施,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化投入格局。首先是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滞后。而我区当前的融资很少,几乎没有发挥作,。尤其是政府层面成立的融资平台作用发挥不够。其次是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滞后,在贵州考察期间,有很多地方都是启用民间资金盘活,企业老板投资数额巨大,从事旅游等产业,带动作用非常明显,而我区在这方面发动引导尚且不够。
此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多。从考察中我们看到,贵州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经历无不鲜明的体现一种敢想敢干、永不停止的时代精神,面对兄弟省旅游业整体发展的茁壮态势和美好的发展前景,面对周边地市如火如荼的旅游发展场景,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紧迫意识和赶超意识,要认真研究新常态下蕴含的“全域旅游”发展机遇,要勇于学习借鉴先进地市的好做法,敢于探索创新实践,主动研究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奋发有为、后发赶超,推进我区的“全域旅游”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