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范文合集
117公共文化建设
gonggongwenhuajianshe
2012年第6期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保证。只有明确和加强各级政府公共文化职能,建立和创新公共文化管理统筹机制,健全和增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机制和使用效益,完善和强化文化改革及立法途径,适应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生存发展环境,充分体现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方向、主力推进、主要提供、主动建设的重要作用,才能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在“十二五”期间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富有成效,惠及长远、惠及全民。
◎赵萍萍
一、明确政府职责,建立统筹协调管理机制科学划分各级政府主要职能。应明确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省、市、县、乡镇五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地位职能和工作范围,明确省级政府以指导为主的政策主体,市州级政府以统筹为主的规划主体,区(市县级政府以管理为主的投资主体,乡镇(街道级政府以建设为主的实践主体,以及社区(村组织以便民为主的服务主体。在明确政府各自职责的同时,形成各级政府上下联动、科学有序的整体管理职能体系。建立文化
【摘要】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完善立法环
节、加强投入力度、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实现更有效的上下协同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
公共文化;政府职能;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
g1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0139(201206-0117-7〔作者简介〕赵萍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四川成都610071。
※本文为国家文化部委托课题《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地位研究》阶段性成果。
118forumonchineseculturezhonghuawenhualuntan
管理协作机制。一是与宣传、发改、财政、国土等部门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联动推进的管理体制;二是与广播、电视、动漫、出版、音乐、演艺、设计以及旅游部门等,加强协调,形成合力,防止政出多门、多龙治水。省、市、县级政府有责任和义务重点扶持乡镇、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破各自为阵的分割管理状态,发挥各地优势,进行资源互补与交流,避免重复建设和单一管理模式,协作一致为广大农村、广大基层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产品。通过协作机制,形成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整体联动,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发展模式。
理顺基层文化设施产权关系。各地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房屋产权由县级财政部门和文化行政部门共同管理,街道和乡镇无权擅自改变用途。完善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和设施建设。按照中央要求设立文化市场管理稽查执法机构,配齐稽查人员、稽查车辆、稽查设备等,开展长期的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违法经营活动,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职能。
二、强化立法途径,加强文化政策制度保障加强立法途径的科学民主化建设。政府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变为依靠政策、法规,通过行政的、法治的、经济的手段管理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政策法律化、法治化,需要探索和强化立法途径,切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性法规、赋权性法规、控权性法规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性法规由政府组织实施,经过实践检验,再交人大上升为法规;赋权性法规要对公民享有的基本文化权益内容和方式做出明确规定,赋权于民,维权在民,有效实施,监督评价;控权性法规要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推动方职能、参与方职责、享受方权利。公共文化政策立法要加强科学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和完善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组织听政、议政、民意调查、专家咨询等活动,也可通过互联网举行网络听政,公开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制度供给能力。加强公共文化政策制订和制度供给的力度,如制定通过高新技术填补落后地区数字鸿沟的政策,实施公民参与文化义工加分制奖励政策,全国跨地区演出剧目品牌联动交流政策,保障城市农民工聚集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帮扶民办博物馆的政策等,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文化政策制度的供给能力。
三、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政府财政支付模式中央与地方政府合理分担建设成本。制定中央、省、市、区(市县级政府按比例联合分担乡(街道、社区(村级公共文化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相关评估标准及开展基本服务经费水平,实施公益文化服务财政补助;在基本建设投资规划和财政预算的基础上,设立专项经费,以投入基层为重点,从财政政策上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直接提供,科学重构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支出责任,使中央与地方政府合理分担供给成本,减轻基层政府建设负担。统筹安排经费标准。全国区(市县级财政部
门和文化部门统筹安排经费,按照各区(市县常住人口每人每年5—10元标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经常性收入同步增长。省市级财政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2元的标准转移支付远郊市县,并纳入省市级财政一般性财力补助范围。纳入财政预算经费。在完善社区和村公共文化服务及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同时,建立纳入财政预算的社区和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各地财力,使每个社区和村常年预算资金达到10—20万元,依托社区和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经费,从该项预算经费中切块1—4万元予以保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村和欠发达区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补助;鼓励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广泛的资金筹集渠道,对民营文化机构实行土地优惠、以奖代补等
119公共文化建设
gonggongwenhuajianshe
2012年第6期措施;设立民营文化机构专项扶持资金,解决西部和农村地区政府财政能力不足问题。发行“公益性文化彩票”。国务院批准发行“公益性文化彩票”,以筹集公共文化资金,弥补政府经费不足、投入不足等财政问题。以现金和代金券两种形式作为公益性文化福利彩票的兑现方式,即所获福利的80%由现金构成,20%以文化代金券方式兑现。其中,文化代金券可用于限定时间内的图书、舞台剧目、电影等文化产品的购买和消费。
四、科学规划管理,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因城乡人口、面积、设施、资源等的差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因势而为。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可以构建相对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按区镇人口多少合理布局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但对地广人稀的偏远山区、牧区、就必须打破行政区划,整合资源,就近便捷地建立公共文
化设施,开展流动性的文化服务活动。譬如,四川阿坝州13个县223个乡镇,面积8.42万平方公里,人口89.2万,每平方公里10.59人,全州现有14个文化馆、12个图书馆;甘孜州辖18个县,面积15.3平方公里,人口88万,每平方公里5.75人,这些县的文化馆、图书馆加起来约500—1000平方米。如按城市标准20万人口建一个文化馆、图书馆,就违背了一县一馆的建设方针,但按一县一馆来建设,约需5万人承担一个县文化馆、图书馆的运行经费,加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公共财力有限,这就迫切需要中央和省级政府予以财政倾斜和支持。问题还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是动态的、变化的。“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这就意味着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将工作和生活在城镇。广大农村和牧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面临着服务对象不断减少而运行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有可能一些偏远山区和牧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将闲置,如同现在有的农村和牧区小学成了空房一样。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立项调研,科学论
证、合理规划、因地制宜,既按照普遍、均等、便民原则,打破行政区划,在地广人稀和交通不便地区就近便捷地建设公共文化设施,采取村社综合文化室与流动服务、送文化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配送力度。注重农牧区长久性公共文化设施的合理使用与适时更新,加大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同时,政府在城镇基本建设和旧城改造中,统筹规划建设相关公共文化设施,实行优先规划、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无偿划拨建设用地。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十、提高人才素质,创新文化队伍发展机制健全文化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制度。健全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人才招聘制度,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建议国家“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中增加文化服务内容,扶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社区文化、文化创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业,创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公共文化服务紧缺人才。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解决基层公共文化职能部门和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空编缺编问题,尽快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公务员资格和待遇等问题。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制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为提高公共文化队伍素质,把好“入门关”。依照省、区(市)县、乡镇(社区)三级政府主体,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划分为三个等级。省级公共文化部门须严格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任职年限、业务水平、操作能力、政治思想等方面条件,要求从业人员必须通过省级或国家级文化行政部门组织的相关考试,取得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培训证书;区(市)县级公共文化部门从业人员必须通过本级文化行政部门或人事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证书;乡镇(社区)级公共文化部门的从业人员须通过县或区一级文化行政部门或委托的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应考试、考核,取得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培训证书。文化站站长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备相当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文化站站长由乡镇人民政府任命或聘任,事先应征求县级文化行政部门的意见。文化站从业人员可根据本人学历条件、任职年限、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等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落实基层文化站从业人员编制。各级政府确认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每个乡镇(街道)要配备1名专职站长
gonggongwenhuajianshe公共文化建设(主任),使用乡镇(街道)已配备的事业编制。同时,面向社会聘用1—2名专门工作人员。综合文化站(中心)站长(主任)享受乡镇(街道)中层干部待遇,其任命和变动要征求区(市)县委、政府分管文化工作领导和文化主管部门的意见。综合文化站(中心)人员实行集中培训、资格准入、聘用管理、目标考核。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由村(社区)自治组织落实1名工作人员兼职管理。建立健全各地人才交流平台。一方面鼓励城镇优秀文化骨干、管理人才等深入基层锻炼,带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同时支持基层文化骨干到文化部门培训机构、党校、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公共文化管理理念,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借鉴对口援建模式,进行跨地域文化干部、骨干交流学习,开展东部支援西部、发达地区支援落后地区的干部交流,东部干部可以到西部挂职,西部干部也可到东部去挂职和学习,全面提升西部地区文化管理人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组建文化扶贫和文化惠民服务队。充分利用艺术院团的人才优势,组建文化扶贫队和文化惠民服务队,深入农村培养文化创新人才,积极扶持民间艺人、义务文化管理员和指导员、文化经纪人,提高他们参与文化创造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市、县两级每年表彰一批先进群众性和文化扶贫文化惠民先进集体。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文化志愿活动。鼓励离院团改制富余人员、离退休人员、文艺工作者、艺术院校师生和其他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文化志愿者活动,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鼓励成立各种形式的公益文化志愿者服务协会等社会团体,保障志愿者队伍培育、培训、奖励等资金的需求,组织高校有关资源为其提供专业支持和顾问咨询。加强对志愿服务项目的评估工作,促进各级文化馆、社区文化中心在公益文化志愿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志愿者工作长效化、固定化。建议各省、市级政府部门建立公共文化志愿者奖励机制,凡具备专科以上文化学历的公民一年至少应有15—30个工作日参与文化志愿活动,将文化志愿活动的评估情况纳入高考升学5—10分加分制、公务员考试3—5分加分制、事业单位招考3—5分加分制以及晋级、评优、争优等评价范围,以促进文化志愿者活动成为全民文化行动。加强对政府文化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要将文化需求者纳入到考核主体中,
注重文化服务的过程和机会的均等,注重文化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以群众满意作为考核的基本标准,以开展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决定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奖金发放、评优表彰、职称晋升乃至退去留的重要依据。也可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水平,划分具体考核标准。(责任编辑王林)2012年第6期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