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走进革命圣地,感悟革命精神走进革命圣地,感悟革命精神

————-记延安红色之旅2011-7-15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四川中航员工及家属一行近80人,踏上了延安红色之旅。9日一早,我们从西安出发,前往壶口瀑布。走到她的面前,巨大的轰鸣声扑面而来,眼前的景象突然让我的大脑显现出读过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我们显得如此渺小,我不禁想到:她——壶口瀑布,见证了无数的历史过往,而她自身只是永不停歇地奔流在历史长河中。而我们,在短暂的生命里,不也应该如壶口一般,在有限的生命中,奔流出无限的生命壮丽吗。参观完壶口瀑布,我耳边不禁回荡起一曲旋律:“黄河边,延水岸,黄土筑高原窑洞前,石磨碾,仿佛回到昨天风清清天蓝蓝,我要去延安“就这样,我们前往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延安。延安—革命的圣地,我向往已久。我要去延安,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我们终于可以亲自走进延安了。

进入延安,映入眼前的风景和我的想象大不一样,正如贺敬之在《回延安》中写道的一样:“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宽敞的马路,林立的高楼,延安,显然已经变了样。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前往纪念馆的途中,我们远眺了宝塔山。“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我瞻仰着这延安的标志,革命圣地的象征,心中激动不已。车行不到10分钟,我们到达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王家坪。1950年7月成立。初称延安革命博物馆,馆址在南关原陕甘宁边区交际处院内,1951年2月,文物陈列室正式对外展出。1952年纪念馆迁到城内凤凰山麓,并改为现名。该馆馆藏文物有3.5万多件,历史照片5500多张,图书资料1.2万余册。其中,

一、二级文物有1700余件,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还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的藏书、手迹石刻及办公和生活用品。毛泽东长征时用过的手枪,转战陕北时骑的马(已制成标本)为该馆的独藏。看着这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不禁使人感慨万分:是什么样的力量使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仅有3万余人的中央红军,在陕北黄土高原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不但站稳脚跟,而且领导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于此同时也引起了我对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深入思考。我深切感悟,延安精神确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今天的时代虽然已不同于几十年前的战争年代,但延安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到底什么是“延安精神”。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党我军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这也是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并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这必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取得胜利的“法宝。我认为,“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贫困落后、条件十分艰苦。面对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我认为,“延安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在延安,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我党我军的最高领导人,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然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

泽东同志却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有远见卓识的重要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让中国人民看到了曙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这次的延安红色之旅,我们思考之后弄懂了:当年这些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

的脚。相信在这次西安之旅后,四川中航人会更加秉持着团结,自信,高效,创新的公司精神,为四川中航,为中航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