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丛书座谈会讲话
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的召开《鄂尔多斯文化丛书》座谈会。丛书的出版发行是我市文化建设一件大事,作为丛书主编,我感到特别的高兴,值此机会,我代表市文化局向《鄂尔多斯文化丛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积极倡导、支持鄂尔多斯文化研究的领导、专家,一直领导和支持编纂工作的编委会全体成员以及全体编写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可以说,全体编写人员为《鄂尔多斯文化丛书》成功出版发行付出了很大辛苦,在短短的七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克服困难、反复酝酿、认真研讨、孜孜不倦、几易其稿,终于圆满的完成的这部优秀的鄂尔多斯文化著作,它客观真实的介绍了鄂尔多斯文化发展历程和鄂尔多斯文化的独特构成,全面展现了鄂尔多斯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为庆祝我党建党90周年、我市撤盟设市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下面,我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我想谈谈《鄂尔多斯文化丛书》重要意义。丛书的出版发行标志着鄂尔多斯文化研究有了一个新的开拓。丛书四卷(综合卷、文物卷、歌舞卷、非物质文化遗产卷),荟萃了鄂
尔多斯文化精华,基本上涵盖了鄂尔多斯文化需要整理、发掘、研究的主要方面。另外,通过鄂尔多斯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的出版,团结了我们鄂尔多斯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鄂尔多斯文化研究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长期以来一直多处于各自为阵,一直缺乏适当的纽带把他们联系起来,没形成强大的文化研究力量,本次鄂尔多斯文化丛书的编写汇集了多位我市知名文化研究专家,改善了这种局面,群思群力,丛书能够较全面、较系统地反映鄂尔多斯文化,让更多的人更多地了解鄂尔多斯文化,认识鄂尔多斯文化,热爱鄂尔多斯文化。今后工作文化研究工作要多整合研究力量,共同研究与开发,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研究课题,尽快多出人才,多出成果。还有,通过这项研究也使鄂尔多斯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凸现出来。可以说文化丛书这项工程推动了鄂尔多斯文化研究的各方面工作,研究力量的组织、经费的投入、政府支持的力度、宣传推广、广大人民对文化的认同等。
第二,我想谈一下文化研究的问题。党的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当前,提升鄂尔多斯的竞争力,特别是软实力,是我市思想理论文化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命和长期任务。可以说,不断加强对鄂尔多斯文化的研究,正是完成这一战略使命的重要措施。鄂尔多斯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多民族人民共同培植的一种多元融合、风格独特的文化,孕育出别具一格,具有唯一性的文化遗存、人文景观、民俗活动的鄂尔多斯草原文化,现在草原文化的认识从过去传统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一般认识提升到了作为中华文化三大主源之一的战略高度,鄂尔多斯作为草原文化主要发祥地和传承地之一,必将在经济、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多年来,鄂尔多斯文化研究工程与较大规模的理论研究,大大提升了鄂尔多斯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鄂尔多斯文化研究还需要不断深化,还有很多重要理论问题和成果转化应用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
在文化研究上我们要注意三个重要方面:
一是考古的发现,鄂尔多斯文化起源很早,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那么就要有足够的证据去支持它、认识它。就像当前乌兰木伦遗址考的发现,对于探讨当时人类对于极端气候的生存适应能力、现代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现代人起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启示。同时,遗址极大地延长了鄂尔多斯的历史根基、文化底
蕴。所以我们一定用考古成果进一步深入阐述鄂尔多斯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还有它的世界影响、同国内其他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鄂尔多斯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其他地区草原文化的异同和差别、鄂尔多斯文化与经济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以及如何将鄂尔多斯文化的研究成果转化成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如何利用文化研究成果打造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品牌,这都需要进行深入扎实的研究,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进而建构鄂尔多斯文化的理论体系,推进我市民族文化强市建设。
三是民间传承。文化,特别是人文精神往往来自于民间传承。民间传承、民俗继承下来的文化也需要整理。鄂尔多斯以民俗、风情、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民间文化,具有独特的风格,渗透于鄂尔多斯民间歌舞中,构成了鄂尔多斯丰厚的文化内涵。对于鄂尔多斯民间传承、民俗继承下来的文化我们要深入整理。另外,鄂尔多斯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民族文化根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遗工程建设工作,出台有关政策、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鄂尔多斯地区的非物质化资源在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技艺、人生礼仪、民间习俗、传统医药等方面比较丰富,曲艺、杂技及其他方面相对较少,
在这方面一定要进一步研究挖掘,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与种类。
三是方志和典籍的整理。这几年虽然做了些工作,关于鄂尔多斯的一些历史、典籍整理、编校、出版的基础工作,确实还没完成,这也需要我们下功夫去研究。
四是鄂尔多斯文化的推广宣传。我们一定要调动现代文化宜传的手段,一边研究,一边宜传,一边推广,使鄂尔多斯文化研究形成规模,也起到宣传先贤教育后人的作用,增加我市人民的自豪感。现在有很多地区介绍本地域的文化研究成果的大会,很有意义。我们也让鄂尔多斯文化走出去,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都要继承和发展,各个国家先进的文化我们都要学习,这样才能构成我们优于别人的庞大的新的文化体系。
最后,我再强调一点,要让文化研究要成为强大的智力资源、发展支撑。我们深入开展文化研究工作就是为通过研究充分的发挥文化的功能作用和潜在价值,鄂尔多斯文化已成为我市最宝贵的文化资本和智力资源,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最有力的文化支撑,用文化智慧来推动和引领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使文化智慧变成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本。因此,充分认识、准确把握和积极展示文化的现代文明意义,以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深化鄂尔多斯文化研究、实现建设民族文化强市目标、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所在。我们的文化产业也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资源利用的
项目研究,不断从鄂尔多斯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挖掘利用具有市场价值的题材,通过题材创新和市场运作,使传统的文化资源获得新的生命,使的文化产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
希望通过鄂尔多斯文化的研究,推动我们鄂尔多斯整个文化建设,能够形成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希望在座的领导、专家学者、各个文化学术团体一如继往地关心、支持鄂尔多斯文化事业的建,希望全市广大文化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牢记肩负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境界、敢于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刻苦钻研的学术品格,积极投身鄂尔多斯文化研究和传播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第二篇:在嵩山文化丛书首发式上的讲话在《嵩山文化丛书》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2011年8月1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参加《嵩山文化丛书》新闻发布会暨研讨会,这套由张爱图先生编纂并摄影的《嵩山文化丛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它的出版发行,是登封乃至郑州文化艺术事业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为宣传、推广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此,我谨代表登封市委、市政府对《嵩山文化丛书》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张爱图先生辛勤的劳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张爱图先生是我的老领导,所以对张爱图先生为人处事也有一定的了解。他对工作一丝不苟,所分管的工作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作为摄影艺术家,张爱图先生倾情摄影艺术,用镜头去表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创作出大量的精美摄影作品。张爱图先生对登封、对嵩山情有独钟,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日报》曾经刊发过登封中岳庙会的照片,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幅照片就是出自张爱图先生之手。后来,张先生还亲自撰写了登封的第一部旅游小册子,为登封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摆在我们眼前这套
《嵩山文化丛书》,则是张爱图先生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编著而成的。丛书所用的全部照片,都是他亲自在登封拍摄的,七年的时间里,张先生的足迹遍布中岳嵩山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拍摄了中岳嵩山大量珍贵的照片。为表现嵩山的秀美,张爱图先生曾多次登上嵩山峻极峰,在山上简陋的住室,一呆就是数十天。为了拍摄不同季节的嵩山美景,张爱图先生曾在酷暑中晕倒,也曾在风雪里泥泞的山路上摔伤……“杜鹃夜半尤啼血,不信春风唤不回”,经过七年的风霜雨雪,这部精美的《嵩山文化丛书》终于呈现在了我们眼前,嵩山不会忘记,登封不会忘记,登封人民将永远铭记张爱图先生为宣传嵩山、发掘嵩山文化做出的积极贡献。
这部丛书凝聚的不仅仅是登封的历史文化与风景,更凝聚着张爱图先生热爱嵩山的赤子之情。最后,再次对张爱图先生表示感谢,对《嵩山文化丛书》成功出版表示祝贺。同时,衷心希望在座各位领导专家,继续关心登封、宣传嵩山,登封人民永远欢迎你们,登封人民感谢你们。
谢谢大家。
第三篇:《宝鸡历史文化丛书》首发式《宝鸡历史文化丛书》首发式
我市举办《宝鸡历史文化丛书》首发式
上官吉庆出席讲话
孔润年代表作者发言
本报讯(王兵呼延朔)9月16日上午,《宝鸡历史文化丛书》出版发行并在行政中心举办首发式,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上官吉庆出席仪式并致辞;副市长丁琳主持会议;《丛书》主编、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同钢介绍了丛书编写过程;陕西人民出版的领导介绍了丛书出版过程;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孔润年代表20多位《丛书》作者发了言。全市文化系统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及代表100多人参加了首发仪式。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宝鸡历史文化丛书》作为宝鸡首部系统的、有权威性的历史文化读物的编纂工作从2010年启动,历时5年,所涉及的课题集中了宝鸡市20多位专家学者和学人20余年的研究成果,深入发掘了宝鸡历史文化,全面、系统、准确的梳理和展示了宝鸡地域文化特色。《丛书》共160余万字,以文字为主,辅以黑白图片,每套12本,整体函套包装,可分可合,每本书都有单独书号,自成一体,为广大读者提供了随时能以单行本形式方便阅读的读本。
市委书记上官吉庆执笔为《丛书》写序,称“时逢甲午,序属三秋,《丛书》付梓,实乃宝鸡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他在首发式讲话中说,宝鸡有着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文化传承的意义重大,若干年后,宝鸡的子孙后代,通过这套书能够深入的了解过去,也能关注现在,更能憧憬未来,所以我们要将这项工作继续坚持做下去,坚持做好,使宝鸡的历史文化能够清晰、准确、长远的传承下去。
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孔润年作为《宝鸡历史文化丛书》的作者代表在首发式上作了精彩发言。他在发言中感谢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感念专家学者的辛勤努力;感动丛书告竣,功必绵久。他指出:丛书出版发行,彰显了宝鸡作为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源地和儒、佛、道文化重要传播区的历史地位。有益于增强文化记忆,绵延宝鸡文脉,让历史告诉未来。时逢盛世,返本开新,繁荣文化,促进文明,功必绵久。我们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应该立足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把握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展科学理性地文化评价和文化建设。既要反对轻视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脱离现实社会的文化复古主义。历史是不断前行的。我们只有在熟悉地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演变、转型与创新,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才可能正确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智慧,把我们当下的文化建设搞得更好。
在《宝鸡历史文化丛书》首发仪式上的发言—孔润年(2015-09-1711:17:24)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大家好。
《宝鸡历史文化丛书》(共12册),经过近五年的集体奋斗,终于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作为本丛书的作者之一,经历了成书的全过程,感慨良多。这是多方给力,同心协作,终于告竣的一项文化工程,也是值得庆贺并纪念的大事。在《丛书》出版发行之时,我想表达三层意思:
1、感谢领导支持。经宝鸡市政府办公室发文成立了宝鸡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从组织上提供了保障。原宝鸡市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均先生,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同刚先生,原文物局局长张润棠先生,作为丛书编委会的实际负责人,不顾年事已高,积极参与,热情支持,做了大量的协调、组织和指导工作,自始至终参与了丛书的总体设计、讨论修改、经费筹措、出版发行工作,有些还亲自承担了序言和部分书稿的撰写,为本丛书的成功编辑出版,发挥了至关重要和令人敬佩的作用。在书稿讨论期间,原宝鸡市政协副主席陈靖劳和文物局局长任周芳、市文联主席李栋成参与了部分书稿的讨论。市政协秘书长和文史委的负责人也给予了宝贵支持并参与了部分书稿的讨论。特别是市委书记上官吉庆在百忙中接见编委会成员进行勉励,还亲自审阅书稿,撰写序言。刘桂芳副市长、文物局局长任周芳等领导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在解决经费不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作为丛书作者和编委会成员,我们是心存感激的。这也是我们能潜心研究,精益求精,认真完成丛书编写任务的巨大动力。
2、感念专家努力。参与本丛书编写的作者、编审和学术顾问,都是对宝鸡地域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资深专家。他们不仅有较高的学养造诣,而且学风严谨,德高望重,是热爱宝鸡、服务宝鸡、宣传宝鸡的优秀学人。在接到共同编写宝鸡历史文化丛书的任务之后,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草拟提纲、调研撰写、反复研讨、多次修改、出版校对等各个环节,都是抱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学术负责的精神来做的。尽管大家有共同的理想目标,在生活中也是相互学习、相敬如宾的朋友,但是为了坚持学术上的原则,也经常争得面红耳赤。正是靠这种严谨求实、高度负责、敢于叫真的治学精神,才为丛书的质量提供了保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丛书在对宝鸡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领域,已经达到了迄今为止最高、最权威的水准,这也是丛书编委会一开始就提出的努力目标。应该说,作者、编审和出版、印刷单位都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当然,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学术上的任何高度都不是绝对的,也不是终点。而且,本丛书的缺点、不足肯定是难免的。在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下,相信会在日后的再版中不断修改完善的。
3、感动功必绵久。丛书告竣,价值何在。俯读仰思,必究其义。中华文明有源有流。丛书出版,彰显了宝鸡作为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源地和儒、佛、道文化重要传播区的历史地位。有益于增强文化记忆,绵延宝鸡文脉,让历史告诉未来。时逢盛世,返本开新,繁荣文化,促进文明,功必绵久。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与其文化的兴衰存亡紧密相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见证。学习中华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必修课;研究中华文化,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光荣使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已经给国人指明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方向。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影响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因此,我们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应该立足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把握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展科学理性地文化评价和文化建设。既要反对轻视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脱离现实社会的文化复古主义。历史是不断前行的。我们只有在熟悉地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演变、转型与创新,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才可能正确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智慧,把我们当下的文化建设搞得更好。谢谢。
2015.9.16。。。。。。。。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各级政府要根据实际,制订保护工作规划,切实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落实申报和保护工作经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处于濒危状态的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和项目优先安排,抓紧抢救,对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同志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文脉。我们相信,本套丛书的出版,不仅可以比较集中地保存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的精华,而且必将有力的推进晋城文化研究的步伐,将晋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向一个新层面,实现一个新发展。
2011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