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工作总结范文

一、重点工作有力推进

抓住市上实施“10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和区上“七个农业产业十万工程”机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按进度圆满完成年初确立的“五大重点工作目标”。

(一)狠抓特色蔬菜生产,扩大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规模,促进蔬菜产业化发展。围绕建设10万亩优质特菜(茶)产业化工程,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做大做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蔬菜产业,加速打造我区农业品牌。

一是1万亩草石蚕(地牯牛)生产实现了种子、技术、考核三到位。按照“政府引路、政策支持、业主开发、合同收购”的思路,13个街道、镇乡已移栽近1万亩,我局抽调13名技术人员参与生产上每一环节的技术指导,进行从播种育苗到栽培管理,防病治虫全过程的技术培训;对所涉街道、镇乡农业服务站实行目标管理和考核。预计今年将实现产品5000—6000吨。

二是加强以冯家镇、正阳镇、舟白镇、中塘乡为轴心的1万亩城郊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加大管护力度。现已栽植早春蔬菜3000多亩,全部采用保温栽培,新建种植大棚700多个,早春蔬菜已大量上市。落实订单蔬菜2500亩(辣椒、糯玉米、魔芋等),引进野生红皮山药2500斤进行试验种植,蔬菜生产开局良好。预计全年全区面上蔬菜总播面达到9.5万亩,上市商品蔬菜9万吨,上市品种达270个,基本保障市民每天供菜量稳定在500克以上。

三是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大力扶持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看好的龙头企业,着力培植珍珠兰茶、老鹰茶茶叶品牌,增强市场的带动作用。通过8000亩茶园的大户种植、改良茶叶品种、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茶叶种植、采收、加工技术水平。

(二)狠抓优质粮油生产,着力提高粮油产品的品质和效益,初步建成“10万亩优质粮工程”。在粮食生产上,狠抓区域规划,推广良种良法,确保粮食产量达到25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以上。年初,我局把突出抓好1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建设作为今年农业工作的一大重点来抓。在全区20个镇乡规划实施,在海拔700米以下,温、光、水、肥条件好的地区大力推广金优58、金优63、Ⅱ优58等优质稻和渝黄一号、油研7号、9号,中油119等优质油菜良种,并抓好生产示范工作。据统计,全区共销售“双杂”良种36.7万公斤,其中水稻16.6万公斤,良种普及率95%。截止6月10日,全区小春作物已收仓入库,大春作物播种已基本结束。小春测产结果表明,小麦播种面积12.6万亩,总产20906吨;油菜播种面积9.3万亩,总产7807吨,其中优质百万工程渝黄一号基地6000亩,单产92公斤,总产55.2万公斤,比大面积亩产84公斤亩增8公斤。

(三)着力调整粮油与经作比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培植具有地方特色的药材产业。围绕建设10万亩优质中药材产业化工程,引进业主建设中药材基地2000亩,进行科技示范栽植。作为全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牵头部门,我局通过2002年4.25“一会一节”招商,成功地与三家业主达成协议,现已投资200万元发展落实合同种植面积2000亩,基地面积3600亩,涉及11个镇乡。领头示范种植了旱半夏300亩,天麻550平方米,并进行了马喇湖竹叶柴胡种植的科技示范,实现药材基地平稳发展。

二是继续推广标准化稻田养鱼和池塘高产养鱼技术,引进名特优水产品进行试验示范养殖,加快推进山区水产业的发展。在上年基础上,共建设规范化稻田养鱼坑凼38个,投入建设资金8万余元(含鱼种),推广面积近50亩。以石会、正阳、舟北为主,发展池塘高产模式养殖示范面积100亩,共投放斤两鲤鱼种840.5公斤,草鱼种240.8公斤。抓住蒲花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之机,发挥冷水资源优势,积极争资立项,开发建设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

三是以城周4448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加快水果生产步伐,制定了城周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水果肥管理方案和水果病虫防治预案,切实为我区水果产业的发展服务,带动全区水果业快速发展

(四)加快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步伐。今年,列入市委、市政府八大民心工程之一的“重庆市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我区作为项目实施区之一,按照区政府《关于实施20___年为民办实事工程通知》精神和农业部“一建三改”农村生态家园建设项目总体要求,我局确立了“典型示范,点面结合,统一建设,集中成片,分年实施,稳步推进,全面普及”的工作方针,组织10个事业单位抽调50名工作人员,迅速在石会、濯水等12个镇乡、15个村全面开展沼气池建设。今年计划完成沼气池6000口,目前已动工3000口,完工1700口。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业生产条件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了充分利用山区冷水资源,加快蒲花河流域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建设,自2002年12月16日动工以来,已争取区财政和市农业局投资450万元,建成a、b两区不同类别的鱼池22口,面积150余亩。6月底已全面完成蒲花河水产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已引进中华倒刺鲃1万尾、黄鱼桑鱼8万尾进行试验示范养殖,目前长势良好,有望春节期间供应我区市场。争取通过2—3年的努力,把蒲花河水产基地建成重庆和武陵山区最大的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

二、业务工作协调发展

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目标,立足本职,履行职能,各项业务工作协调发展,齐头并进。

(一)强化技术推广,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农民增收

采用“以会代训”、现场会、科技下乡等多种方式,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强化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今年我局通过“春耕春播技术培训会”、“地牯牛移栽现场会”、“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会”、“稻田养鱼和池塘高产养鱼现场会”等方式主推了七大农业实用技术,即:粮油生产常规实用技术;地牯牛育苗移栽及病虫防治技术;农村能源(沼气)建设使用新技术;“双杂”良种制种技术;配方施肥、科学施药及农作物综合防治技术;池塘、稻田养鱼、网箱养鱼和冷水养殖技术;柑桔高换、茶叶无性繁殖和中药材栽培技术。上半年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8次,科技下乡3次。

(二)加强农业植物保护检疫,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围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目标主要开展了几项工作:一是搞好病虫测报,为各级党委、政府指导大面积病虫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预报准确率95%以上;二是制定大小春农作物病虫防治预案。三是抓好植物检疫工作。上半年共计检查调运检疫200批次,农作物种子100万公斤,植物产品1000万公斤,各种苗木20万株。

(三)抓好农业环保工作,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针对农产品安全问题,扎实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土壤环境监测和地力培肥的基础工作。上半年推广“通丰20”微量元素肥料2.5万瓶、1万亩,在3个街道办事处内的生态园区示范推广“渝豆1号”6100公斤、套作面积3000亩。通过优质粮油平衡施肥项目的实施,改变了我区传统的施肥观念,挖掘了土地增产潜力,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科技教育,打造农业品牌,提高农民素质

1、继续加大科技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进一步实施好“绿证工程”、中专后继续教育工程和“人才智力更新工程”,抓好“村三职”干部和农村青年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上半年,已培训农技人员280余人次,2001-20___年在我区实施的“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于20___年2月已顺利通过市上验收,培训工程共在全区开设8个专业、60个班,培训青年农民3382人,提高了我区农民科技素质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继续抓好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开发与品牌申报工作,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附加值。引导企业发展无公害生产、加工,加强对绿色食品申报企业的质量标准监测管理,加快我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完成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设置和区域性质检站申报立项、可行性论证、与市局建设任务的签定等前期工作。正式受理了蓬江食品有限公司3个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材料申报,完成了对该企业生产加工、原料基地的初审评价和材料审核转报工作。

(四)严格农业行政执法,不断推进农业法制建设

在加强宣传贯彻涉农法律法规的同时,充分发挥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的作用,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树立农业部门良好的执法形象,提高农业执法水平。上半年,对辖区内10家种子经营单位和76家乡镇种子代销点进行了检查,向54家违规经营单位下达了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对2家经营未经审定的玉米种子的经营单位给予了处罚。对全区382个农药品种进行了检查,处理了违规经营行为。开展4次巡江检查活动,查处渔政案件4起,对我区重点渔业水域进行了渔船清理和安全检查。2月17日,全市关于打击制造贩卖剧毒急性药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后,我区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意见,进行了全面清理和集中整治,收效明显,已收缴剧毒药185.52公斤(含包装物),分两次指派专人专车移送市民丰农化公司。目前,我局正按市政府和市局的要求,将该项工作纳入日常管理,结合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4、加大向市上的争资立项力度,力争把“两会”表态项目落实到位

5、在全局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着力从解决全局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年度农业工作

6、坚持抓好非典防治、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行风评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