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文化市场的调查思考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文化生活比较匮乏的边远农村来说,更为重要。竹山县柳林乡坚持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以群众需要为根本,以占据农村文化市场为目的,内挖潜力,外求支援,上下联动,干群一体,较好地推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坚持有人抓文化,组织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在文化建设上,该乡没有因文化站的撤并和经济建设的任务繁重而放弃这项工作,坚持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宣传委员具体抓,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组织模式,实行党委政府、村级单位、农民组织、群众四级联动,把没人抓的冷门工作变成人人抓的日常工作。同时,注重制度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一并落实、一并考核、一并兑现,把文化建设目标以党委政府联合文件形式下发,作为年终考核兑现的重要依据。去年,对成效显著的8个村和2个单位给予了表彰,命名了15支高山锣鼓表演队和26户文化中心户、262户十星级文明农户示范户,形成了强有力的抓手。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坚持有钱办文化,文化投入渠道不断拓宽。该乡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地方的软环境来打造,政府自觉承担起建设的投入主体作用。但也反对政府大包大揽,提倡并坚持地方政府主体、上级部门支持、村级组织补贴、群众文化个体创业的四级投入模式,尽可能地把费用从单方投入转换成多方共担,从而减轻政府压力。去年,仅筹建堵河源文化生态保护区就投入了6万多元,组建15支高山锣鼓表演队投入了2万元,开辟3个村级农民运动场和文化活动室投入了近10万元,年度总支出20万元。在资金渠道上,除了政府每年安排财政收入的1%作为文化发展专用经费外,更多地是巧借外力,向内挖潜,多元整合,共同发展。在开辟3个村级农民运动场和文化活动室上,结合学校资源配置和建设,合理利用闲置教育资产,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了大量图书和体育设施,场地建设切入了新农村建设政策,10万元的投入政府只支出了3万元;在15支高山锣鼓表演队的建设和发展上,政府只承担了1万多元的服装费用,较好地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

《对农村文化市场的调查思考》来源于免费网,欢迎阅读对农村文化市场的调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