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蕴的文章 让文章多一点文化底蕴

摘要:“作文的文化底蕴”,是指考生在文章中谈古论今,能反映出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考生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关键词:文章文化底蕴

浑厚的文化底蕴、丰沛的文化内涵、深刻的文化认知是文化底蕴文章写作的追求。

那么,怎样来写有“文化底蕴”的作文呢。

一是作文的内容,二是作文的形式,主要是语言。具体写作的方法有:

一、善引名言

即考生在作文中,根据作文主旨,按照一定的线索或顺序,选取较多的较集中的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以此显示作者丰厚的文化积淀。但要注意:这里的“积淀”,是指考生将长期的大量的阅读、思考所积累的素材内化为自己的智慧的一部分,在写作时自然地涌出,贴切地组合。切记,是自然融合,是考生自身思想、情感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而不是为“引”而“引”,生搬硬套,那样就适得其反了。

具体方法是直接引用和化用

例:意气,是李白的“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意气,是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朴”;

意气,是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样直接引用,让人觉得很直白,没有意蕴,所以在引用名句后一定要有解说(意境、品德、其它);所以上面语段应改为:

意气,是李白的“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

意气,是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朴”的肺腑之言;

意气,是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化用诗句的准确表达式为:名句直接化用

名人+名言+解说

其实学生平时就写出过这样的例子: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

沿着载满离愁别绪的滚滚长江,

寻找塞外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的雪景,

让凄清的号角伴着西风吹过孤城。(王东东)

我们从元曲羌笛中的音韵中走来,

和着小桥下弯弯的流水,

看桥边红药的寂寞悲哀,

让思乡的愁绪将西下的夕阳拉长。(沈婉莹)

练习。以“挫折”为话题,续写两句话。

屈原经历了风雨,于是可以“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司马迁经历了风雨,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点评】

作文就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表达能力。小草、翠竹、江河、大海、天空,思想的翅膀在飞翔,姜子牙、苏轼、李白、西西弗斯,屈子、邓小平,可谓古今中外;作者知识面之广,文化积淀之厚,在此文有很好的展示。再加上文章能抓住中心,用四个分论点铺陈论述,气势不凡,简练深刻。

总之,把这些富有文化底蕴的句子写成段时,在后面一定要有议论的语句。当文章有了这些精彩的段落,就有了底蕴,有了文采,有了厚度,更有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