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反思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
性问题,更是关系到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县域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县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尤其是我县这样一个农业人口比例高达;仅01年才脱掉贫困县的帽子;山地面积高达%的特殊小山城,只有竭尽所能引导农民发展产业经济,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才能拉动我县经济活力,扩大内需,盘活我县国民经济全局,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尤其是改变我县农民落后的消费观念,才能实现我县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改变我县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
二、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
(一)地理环境
我县辖20个乡镇,36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万人口。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耕地占总面积的%,河滩和水面占总面积的%,谓“九山半水半分田”。整个县城山多地少,人口分布较散。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农民整体素质普遍偏低。我县农民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差,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劳动致富能力不强,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不相适应。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经营中时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全县农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0。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98以上的劳动力没有职业资格
证书,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较为淡化。
5.基层组织建设尚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亟需提高。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不强;带领群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