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加强节水农业工作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充分认识发展节水农业工作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优化作物结构布局调整,推进节水农业快速发展;抓好节水农业关键技术的落实;主要保障措施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立足田间节水,遵循需水规律、各地要认真分析当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各区域水资源综合承载能力,从节水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大力推进节水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进程、大力推广农机节水技术、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推广小麦、玉米“两晚”技术、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典型示范,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按照省、市两级政府和农业厅有关节水农业工作的部署,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作为全市农业的一项重点工作。根据我市农业生产的实际,在全市大力实施节水农业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供支撑和保障。为此,特制定我市加强节水农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节水农业工作的重大意义
*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全市水资源总量6.8亿立方米,占全省资源(204.69亿立方米)的3.3%,人均水资源量163.82立方米,仅占全省人均量(306.69立方米)的53.4%,耕地亩均水资源量78.06立方米,是全省平均数(211.4立方米)的36.9%,在全省属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气候干旱日趋严重。近10年以来年降水量由历史上的524毫米降至434毫米,期间1999年最低的年份降水246.4毫米,2006年全年降水量366.6毫米。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市降水依然偏少。这充分表明,我市水资源紧张的程度正在逐年加剧。
我市属典型的农业地区,农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80%以上,而小麦用水又占到农业用水量的70%,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节水工作,明确指出我市农业发展制约在水、潜力在水、希望也在水,并把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作为全市农业发展的根本大计。多年来,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因水制宜,深入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工程、农技、农艺、农机、生物相结合的综合配套措施,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全市农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农产品总量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全市粮食、棉花等农作物产量均位于全省前列。全市粮食人均占有量1490斤,位居全省首位。节水农业技术的实施,有效增强了我市农业抗御干旱的能力,实现了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同时,节水农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和农民节水意识还比较淡薄,干旱缺水和用水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农业节水技术应用相对单一,缺乏有效集成;节水技术供给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需求的刚性增长和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水资源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和利用率不高仍是我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产粮食1公斤,每毫米降水的生产效率0.5公斤/亩,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50%以上。我市小麦用水占全市用水总量的50%左右。据测算,如果通过推广节水高产品种、推广临界期高效用水技术、开发田间保水技术、开展防渗灌溉等综合性技术措施,全市小麦大约具有30%以上的节水潜力。蔬菜及其他高效经济作物节水的潜力也很大。通过改良品种,推广节水新技术,搞好农机农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全市农业缺水的压力。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节水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节水农业的内涵,积极推进节水农业的发展。
二、任务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节水农业总体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立足田间节水,遵循需水规律,结合区域特点,改革耕作制度,优化种植布局,配套田间节水设施,集成创新节水模式,普及推广节水技术,完善监测服务网络,形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节水农业格局,努力提高水的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效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努力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任务目标是。在全市逐步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力争到“十一五”末节水农业综合技术普及率达到70%以上。重点抓好小麦、蔬菜节水,实现小麦浇水次数减少1-2水,亩节水50-100立方米。蔬菜在现有基础上达到节水30%,亩节水量100立方米以上。今年实现全市年农业节水2.5-3亿立方米。2010年全市年农业节水达到4亿立方米以上。
三、优化作物结构布局调整,推进节水农业快速发展
各地要认真分析当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各区域水资源综合承载能力,从节水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农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当地种植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建立低耗水、高效益的农业种植结构。要积极扩大抗旱、耐旱、节水作物种植,逐步缩减高耗水的小麦等作物。发展雨热同季的夏玉米、棉花、杂粮、谷子、薯类、牧草等作物种植,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降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要大力推广抗旱节水品种,加快节水品种推广,作物良种补贴项目中要突出加大节水高效品种的比重。到2010年,全市小麦面积控制在400万亩,玉米面积发展到380万亩,其他杂粮等作物发展到50万亩,棉花面积发展到200万亩,花生等油料作物稳定在50万亩,蔬菜面积稳定在150万亩。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的宣传与培训。要强化宣传,增强农业节水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意义、主要措施、节水技术要领以及相关政策宣传先进典型好管理经验,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节水意识,提高各级应用节水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加强农业节水技术、节水农业典型及节水信息等宣传普及,建立市、县、乡三级培训体系,市每年组织培训师资1-2次,县培训乡、村技术员及重点示范户,技术入户率要达到90%以上。
(二)典型示范,提高辐射带动能力。节水农业工程建设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建立示范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提高农民种植水平提高种植效益,一是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建立2-3个形成规模的示范方,示范方要集农技、农艺、农机、工程等于一体,精炼成为即综合组装又简便易操作的“傻瓜”技术,使节水农业技术直接、有效的传播给农民。二是要通过搞好对节水示范村、示范方建设,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和农民现场观摩,发挥典型的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各级要充分利用各种农业信息传播手段,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发展节水农业的认识程度。四是要及时总结节水农业典型案例,集印成册,发放到各示范区,便于农民学习交流与提高,调动农民发展节水农业的积极性。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节水农业工作,认真制定规划,积极组织协调,加强指导和服务。要积极探索农作物节水技术示范推广新形式,通过节水增效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要注意及时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市农业局成立由局长高龄福任组长,副局长张兰中、财政局农业科科长吴宝祥分别任副组长的节水农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局农业科;成立由总农艺师刘国兴任组长,吴智泉、李志杰分别任副组长,土肥站、技术站、经作科、农产品检测中心、农机总站、农机推广站等负责人为成员的专家顾问组。专家顾问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技术站。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坚持规划先行、技术先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方案。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市水资源的现状和节水的重大意义,普及节水技术知识,营造浓厚氛围。节水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与财政、发改、水利等部门的配合,形成合力。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本级政府的专项资金投入支持,为节水农业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农业系统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工作落实,促进全市节水农业工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