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六盘水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建议

刘军

〔内容摘要〕招商项目落地是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招商签约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投产率是招商引资成果的主要体现之一。通过开展对纳入省级调度的我市系列招商引资项目的专题调研,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探索并找寻解决的办法。〔关键词〕招商引资;对策

〔作者简介〕六盘水市投资促进局

1签约项目的基本情况

2012年,我市纳入省级调度的系列招商活动项目共62个,目前履约项目60个,总投资1448.85亿元(含外资24.32亿美元)。截止2012年年末,合同履约率96.77%、资金到位率8.76%、开工率53.33%、投产率6.6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048亿元;本年度计划资金到位144.9亿元,实际到位9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3.49%。其中:一产项目1个,投资总额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2亿元,签约项目合同履约率100%、资金到位率22.4%、开工率100%(开工项目1个)、投产率0%(投产项目0个);二产项目42个,40个项目履约,投资总额983.1亿元(含外资23.522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104.65亿元(含外资2.79亿美元),签约项目合同履约率95.24%、资金到位率10.65%、开工率52.5%(开工项目21个)、投产率5%(投产项目2个);三产项目19个,投资总额460.85亿元(含外资0.79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21.098亿元,签约项目合同履约率100%、资金到位率4.58%、开工率52.63%(开工项目10个)、投产率10.53%(投产项目2个)。这些项目中,涉及土建工程的有27个,其中:正在征地拆迁的1个,占3.7%;正在进行场地平整的9个,占33.33%;正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的9个,占33.33%;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的8个,占29.63%。2签约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第一,土地制约是根本,土地要素制约是我市项目“落地难”的主要瓶颈之一一是土地存量极为有限,无法满足招商引资的用地需求。有些项目土地使用不能及时落实,使投资商因担心不是合法用地而放缓投资计划;二是征地拆迁难度大,在项目建设中用时有阻工现象产生。

第二,项目规划、土地、环保等前期审批(核准)时间长一是审批(核准、核准)难度大,尤其是国家级层面的。主要体现在投资项目的土地、规划、环评、建设等有关手续办理上,审批难度大,周期长。如六枝电厂项目“路条”需要请省协调国家发改委使其尽快获批;二是存在重招不重安的现象。一些单位和部门“安商”做得不够,特别是项目签约后的相关手续的报批工作,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开工过程中的跟踪服务工作做得较差,造成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难。

第三,项目本身缺陷和投资方资金原因。有的项目成熟度低,前期工作不到位,具体进入实质性操作时可行性报告与实际相差较大;有的是城市建设规划调整,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生错位;有的是项目单位资金紧缺,造成项目建设进度较慢。

第四,存在监督服务缺位现象。为了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但到了真正落实的时候总是困难重重,相关部门按照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有关条例规定,优惠政策难以兑现。另一方面造成项目不能落户和建设进度慢的现象是监督服务不到位。

第五,签约项目资源配套难落实。如需要请省国土资源厅衔接国土资源部将首黔煤钢电项目已上报的纳木和次嘎两个煤矿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尽快得到国土资源部批复等。3相关对策建议

在推进招商项目落地工作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拓宽招商领域,围绕破解土地、融资、用工三大瓶颈,突出招商、引资、立项三个重点,努力完善环境建设、工作考评、推进措施三大工作机制,努力推进项目落地。具体就是“建机制过五关提四率”。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由于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洽谈的大项目有所增多,来中国凉都·六盘水考察的客商、各类投资信息也在不断增多。结合招商工作实际,扎实深入基层和招商项目建设现场开展调研,进一步健全签约项目跟踪责任制,督促各级各部门主动推进、主动协调、主动督查,进一步强化项目跟踪,千方百计搞好服务。通过建立和落实签约项目责任制度、签约项目通报制度、签约项目协调督办制度,促使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谈的、有意向的项目,确定专人紧盯不放,加紧对接,不能随意更换。对项目进展中遇到的困难,在本级经过努力无法解决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市、省级层面来解决,促进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

对招商项目必须加强服务,本着为企业主动服务的诚心、排忧解难的齐心、帮助发展的恒心,再加上企业家的睿智决策和投资信心,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六盘水的后发赶超

决心,政府与企业一道协力共谋发展,共创双赢,共推六盘水经济跨越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发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