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多项政策惠及养猪业
国内最权威的养猪行业门户网站中国养猪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以来,为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防范生猪市场异常波动,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疫病防疫补助、生猪良种补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制扑杀补偿、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助、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完善生猪生产消费监测预警体系、增加猪肉储备规模、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等。据统计,这些支持措施的出台,对促进生猪生产的快速恢复和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生猪出栏量从2007年的5.7亿头,上升到2008年的6.1亿头,再进一步上升到2009年的6.5亿头和2010年的6.7亿头,3年内增长了近18%,大大高于此前年均增长4%的正常水平(2014年出栏量达7.35亿头)。但是中国的生猪市场并未因生猪补贴政策而走出多年来大起大落的周期怪圈,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猪肉价格暴涨,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随即政府推出一系列补贴政策,刺激了生猪养殖,导致2008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回落,甚至暴跌,许多养殖者损失惨重,现在又出现因生猪数量减少而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所以,从实际情况看,有必要对这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思考和讨论。
美国与中国类似,都对国内的生猪产业提供补贴,美国的经验会为我们认识和评价中国的生猪支持政策带来启发。
一、美国生猪产业现状
美国生猪业生产变化趋势是。随着美国生猪养殖越来越产业化和专业化,生猪养殖场的规模在扩大而数量却在减少。1984年美国有43万个猪场,到1996年下降到不足20万个。20世纪80年代规模猪场生产的生猪占美国市场的34%,90年代上升到65%。长期以来中国生猪养殖以散养为主,近年生猪产业规模化趋猪病求助、技术分享、在线问答、行业资料下载可移步中国养猪网
国内最权威的养猪行业门户网站中国养猪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势明显,但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08年50头以上出栏量的规模养殖户的总出栏量占全国出栏量的55.95%(韩洪云等,2010)。
美国是养猪大国,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都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20世纪90年代,美国生猪生产连年下降,进入21世纪后,生猪存栏量有所回升,2009年生猪出栏量约1.1亿头,养猪行业每年为美国创造约80万个就业机会。
美国是世界猪肉的第三大进口国,加拿大和丹麦是美国进口猪肉的最主要来源国,分别提供美国进口需求的80%和12%。近年来因加拿大养猪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猪肉的数量激增,每年进口量约600万头。此外,美国还向墨西哥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出口的活猪。随着中国对猪肉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国内猪肉价格的上涨,中国从美国进口了大量的猪肉,2011年1-7月累计进口美国猪肉9080万kg,比2010年同期大约增加5倍,一跃升为美国猪肉出口的第五大市场。
二、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对生猪产业的政策及其对生猪产业的有利影响
美国的畜牧业、种植业和林业都十分发达,其农业补贴政策在保持三大农业部门相对平衡的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现实运作显示出以下特征:补贴数量高,补贴范围主要集中在粮食、油料、豆类、乳制品等少数农产品上,由于各种补贴与农产品的生产面积和产量直接挂钩,巨额的农业补贴主要流向少数大规模农场,补贴方式由价格支持转向收入支持,补贴环节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美国农业补贴集中性强,在1999–2001年给予农场主的642亿美元的直接补贴中,超过90%的补贴仅仅投向5种农产品——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和稻米(宋士菁,2003)。这些产品得益于农业补贴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成为美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比较起来,中国的农业补贴面广、分散,各具体类别上所获的补贴数额很少。负面效果是补贴难以集中发挥效能,补贴的效果较差。
猪病求助、技术分享、在线问答、行业资料下载可移步中国养猪网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这一结果就得出粮食禀赋对发展生猪养殖无作用的结论,这说明东北地区的饲料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可能因东北地区生猪养殖发展晚,所以成本优势见效慢。所以,为了发挥其饲料成本优势应在东北3省施行有针对性的补贴政策,重点补贴玉米、大豆等饲料作物。
美国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不仅提高了产量,还逐渐形成了纵向联合的肉类生产体系,配合发达的供应链,减少了交易成本。大型肉类生产企业控制了肉类生产的全过程。从饲料加工、遗传育种、机械化饲养,到养殖、屠宰,再到包装、配送,形成了完整的纵向一体化的体系。由于价格来自合约,单个厂商不敢人为降低价格,从而保证了价格的稳定。中国也需要建立生猪生产的高效产业链。目前中国还只是在生产环节为农户提供支持,但是在生猪产业链中,处于终端的零售商仍然可以通过信息不对称把养殖户在生产阶段所获得的好处抵消掉。在生猪价格上涨时,批发商和零售商随之迅速提高猪肉价格;在生猪价格下跌时,他们利用消费者对价格的适应性和终端销售价格下跌的滞后性获取利润。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生猪产业不配套,形成销售环节的行业性垄断。如果各地都有一定数量的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企业,那么市场效率的发挥就会更充分些。东北地区的发展重点是发挥成本优势,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行精深加t,确保大中城市的供应。所以,中国在制定和实施生猪支持政策的同时也应该着眼于建立生猪产业链,鼓励各地发展一些适度规模的集产供销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只有产业链整体发展了,政策的施行才更公平、更有效率。
猪病求助、技术分享、在线问答、行业资料下载可移步中国养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