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之心得
学习绿色建筑有些时日了,不仅仅局限于关于绿色建筑的知识,还有包括对于整体性的重要的了解。在能源缺乏的当今世界,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当是首当其冲。当前世界,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绿色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清楚的明白绿色建筑,本人还特别了查阅下国内外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资料: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而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
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1963年v·奥戈亚(v·ol-gyay)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相协调的设计理论。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
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
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
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规。阿莫里·b·洛温斯在文章《东西方的融合: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993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至此,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的研究与实践达到了高潮。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其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所做出的独特解答,已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热点。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土和木。土取自于大地,当建筑结束寿命时又回归于大地;木材则是可再生资源。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本质在于“源于自然,融于自然”。一直以来中华文化里就有一股天人合一的气质,但是又有多少文人志士明白个中道理。
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至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行新的、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是该进行先进环境友好社会建设的时候了,这需要我们每个公民也有良好的意识,从点滴做起:节约用水,不乱丢垃圾,理性消费,低碳出行。珍惜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