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保障制度

近年来医院医疗业务逐年迅速增长,大部分基础设施、设备(包括网络与信息设施、设备)、人才资源的使用相继接近满负荷甚至超负荷。随着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生存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信息化技术能促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推动医院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院改革、促进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保障医院信息化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医院信息化领导工作小组,名单如下:组

长:副组长:成

员: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我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筹划部署;指导各科室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检查信息化建设实施情况,并督促落实整改;对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二、经费保障制度

第一条

信息化经费是指日常信息人员培训经费和设备购置经费,具体包括:培训业务费、培训差旅费、设备维修费及设备购置费、信息化资料购置费等。第二条

经费预算管理的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在医院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医院信息化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各项经费。

2、保证总量、逐年增长的原则。为保证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提高,每年信息化投入的经费应不少于当年医院收入总额的10%。

加大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保证用于信息化设备购置的经费;增加信息化资料的购置经费;同时,根据医院的发展逐年增加文献信息资源购置经费。

第三条

教学经费预算的核定依据

专项信息经费根据医院各年信息化计划的需要,考虑医院的财力分项核定。

第四条

经费使用监督

为确保经费足额投入到信息化工作中,医院将加大信息化经费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严禁挤占、挪用。具体做法是:

(一)医院监督。医院分管信息化建设的负责人应于每年底向医院汇报经费的使用情况。

(二)财务监督。会计人员应提高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对每笔支出认真审核,严格把关,杜绝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

(三)审计监督。医院审计处每年应定期对信息化经费投入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的监督、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三、建立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

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信息保密制度、信息安全制度、信息网络安全制度、计算机防毒制度、数据备份制度等各项制度,医院各科室应严格按照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执行,如出现违规操作情况将进行处罚以保证信息化安全。

四、信息化培训制度

1、业务学习培训计划由信息科根据年度工作计划作出安排

2、成立业务学习小组,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3、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20个课时的专业培训

4、工作人员必须完成布置的学习计划安排,积极主动地参加信息部组织的业务学习活动

5、有选择地参加其它行业和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鼓励参加其它业务交流和学习培训

6、支持、鼓励工作人员结合业务工作自学

加强信息科人员技术培训与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升职业道德,掌握安全技术,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责任到人,更好的保障医院信息化建设。

第二篇: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化建设保障

1.1组织保障

⑴组织建设(文件已经下发)组长:###副组长:###组员:###领导小组机构示意图(略):⑵领导小组职责

项目领导小组由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软件商双方高层领导共同组成,其目的是审查项目的进展状况、并解决可能对项目产生不利影响的管理问题。建议每阶段结束后召开一次项目指导委员会会议。会议上,各方项目经理将和项目指导委员会一起审阅项目进展状况。

1.2人员保障

信息化建设中,公司需要配备大量人员,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懂技术、重规范、思路清晰、沟通能力强、事业心和责任心突出的人才。而这部分人员基本上要从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分子公司和项目部抽调精兵强将。信息化建设又是和公司的发展同步进行,因此对公司或者项目的本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需要公司对参与人员进行合理安排,甚至有时需要脱产,并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安排对人员的培训,加强人员的专业技能,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3制度保障

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以制度化和标准化管理为保障,构筑信息化管理的牢固基

础。一般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都要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上传下达管理制度,制度建设一般包括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机房及设备管理制度、信息化组织管理制度、信息化采购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信息化培训管理制度、信息化相关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数据采集管理制度、应用与绩效管理制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激励机制,不管是建设过程中还是应用推广中。企业在建设激励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并调动全员对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资金保障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上做的不断的创新和提升,也是企业的额外配置,因此需要企业配备组织、人员和制度的同时要考虑信息化对资金投入的要求,并做好信息化投入预算,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资金投入相应要做出调整,一般的会在基础设施建设、系统选型、系统购入、系统实施、系统应用推广和系统运维服务等阶段发生资金的有效投入。

第三篇: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模版)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2008-11-1011:33:17文章来源:中国信息化杂志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在信息化的建设中,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信息化不能一蹴而就,一“化”就灵。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科学、便捷、智能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但信息化不是万能的,还要靠制度去保障、去规范使用者的操作行为。换句话说,要用严格的制度去约束人的行为,杜绝随意性,建立设备和资源的保管、维护、使用制度,建立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与反馈机制来确保信息系统的应用,这是信息化建设和推广的关键。

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日益重要

某单位上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从系统实施到系统上线,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好不容易实施结束,信息化管理人员以为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哪知后面的事情越来越多,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首先,信息化系统程序化运行经常得不到保证。由于各业务部门数据输入的不及时,经常造成业务流程方面停滞,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虽然,工作人员多次协调,但问题仍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其次,由于上了信息化系统后,大家对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压力越显重要。虽然单位花了不少钱投入网络安全中,但是内部和外部网络上的问题仍然很多,如ip地址被盗用,经常造成信息化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另外,使用人员在外网任意的操作带来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管理员疲于奔命,但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单位请了多位业内专家为单位进行诊断,最后决定采用制度化管理,通过制度对有关行为进行约束。为此,单位对内容制定一套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并通过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下去。通过制度的执行,目前单位的信息系统运行正常。

我们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建设重点就会从系统实施转向以应用提升为主,运维保障、安全机制变得重要起来。这时除了技术的保障外,制度保障更显得重要。

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两大问题

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使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推广应用公司正规化文件发布的规章制度,涉及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推广等。它通过规章化和内部法律化形式,建立信息系统稳定、有效运行的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是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和有效应用和推广的保证。

从我国信息化工作发展的现状看,虽然各部门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都有一些初步制度,但是由于这项工作在单位中并不受重视,且缺乏系统性研究,面临很多问题。信息化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和失败率高,是信息化不能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信息化管理制度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内容不完整,制定的方法不科学,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工作缺乏科学、规范、合理、全面的方法。从总体上看,目前信息化管理制度内容,侧重硬件和网络方面的制度管理,而缺乏对软件、it流程管理、it资源的内容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不能科学全面地覆盖各项信息管理工作,造成信息化管理上的漏洞。二是信息化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约束力。由于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多数成为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成为应付相关检查的材料,信息化管理制度只是形式,对于违反制度行为和相关人员并没有任何直接约束,影响到信息化制度工作的权威性,制约着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凡是信息化工作搞得好的部门和单位,都有一套严格、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因此,信息化工作要取得实效并能够深入开展下去,必须得到必要的立法支持,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

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则和内容

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一般有如下几个原则:

量身定做的原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际存在的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制度,不能生搬硬套。很多单位的信息管理人员非常喜欢从别的单位拷贝来一些制度,稍加修改就在本单位使用。但是,由于和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吻合,结果造成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全面科学的原则。信息化管理制度一定要全面、科学。因为,信息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问题之间有一定关联性,如果仅仅是片面解决问题,是不能全面解决单位问题的。制定制度要科学,要符合客观实际,要切实可行。当单位的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修改制度,制度要在不断执行过程中得以完善。

责任目标明确原则。制度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体现整个制度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奖惩分明原则。制度要有奖惩措施,否则制度只是一纸空文,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内容一般应该包括。目标(制定本项制度的目的)、范围(制度适用范围)、职责(制度涉及的人、部门的任务和职责)、具体的规定(制度要约束的具体内容)、奖惩(对维护和违反制度人、部门的奖励和惩罚的具体内容)等。本文表中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类型和主要内容,基本履盖单位的信息管理内容,各个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所选择和增删。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保障制度坛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规划方案及保障制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师机比

目前,学校机生比例已达到1:10;师机比也已经达到了1:1。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我校目前所有班级已配备‚班班通‛设备。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计算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目前我校已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省资源网及国家资源网为平台。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目前,学校已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在以后发展的过程中会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今年底,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学校校长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我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我校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

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信息化设备是以财政投入为主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2011—2012学年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

规划方案

柳树口中心小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六、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确保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执行到位。并认真做好物品借用、归还。

2014年1月.

永定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