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提上了日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入手,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建议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之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是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保证,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
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1.1环境保护的概念
环境保护,顾名思义,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随着近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环保问题又一次引起来人们的认识,环保机构、相关律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1.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它具有这样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它要求人们在满足较好的生活愿望的同时,处理好代际之间的关系,不要为自己的发展需要而损害下代人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对资源的利用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有规律地利用。
1.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处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一味地追求利益,大肆破坏环境,滥垦滥砍,毁林开荒,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势必断绝发展的后路。良好的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提条件,而可持续发展更好推进环保工作的进行,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总之,环境保护需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环保工作进行。
2环境问题的表现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世界环境质量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2.1全球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工业废气的大量被排放,使全球气温升高。近50年来,全球始终在变暖。预计到2025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到下世纪中叶将上升2摄氏度左右。海平面到下世纪中叶将上升1米以上,大片的陆地化为海床。气候变暖导致干旱、洪水、暴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热带、亚热带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生态失衡严重。
2.2土壤遭到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存
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引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2.3日益恶化的化学污染、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那些有机化合物、重金属污染物、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最后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
2.4淡水资源污染严重
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尤其是水的污染更为突出。据统计,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达到4000亿立方米,使5.5万亿立方米水体受到污染,占全世界径流总量的14%以上。而在中国,更是基本面临有河皆污,有水皆脏,水环境遭到严重恶化。
2.5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存面临挑战
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然而一些物种的绝迹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环境问题,例如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以及海洋污染等。所以可以看出,当前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亟待解决,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的建议3.1健全法律体系,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与支持
对于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烟尘、污水和垃圾等时,除了鼓励相关企业采用环境保护措施、对高耗能企业鼓励安装节能设施,还需在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破坏环境的“代价”,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用法律保护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真正把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此外,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显得尤为重要。
3.2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
3.22日是世界地球日,人们正尝试着各种方法让环保赢得大家的重视,当然孩子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作为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培养其良好的环保修养对于祖国长远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自然中索取的同时,要对自然不断地投资,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为下一代人的生存发展留出后路。同时让“谁污染谁治理”的观念深入人心。
3.3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改善环境质量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研究综合环境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倾向。
3.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3.5加强国际合作
环境问题不是单一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必须加强国际的团结与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早日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为人类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只要人人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就将成为现实,人们的生存环境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1.
[4]谢志强.企业污染控制与绿色经营实务全书(第4卷)[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5]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6]刘思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创新[m].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7]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闫廷娟.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这次我选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通识课,在这个通识课上,我了解到了中国目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介绍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结合中国的实践得出关于我国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对策。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发展社会经济发面取得了辉煌的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温室气体白色污染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1)环境污染的概念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广义而论,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原因引起生态系统破坏,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从狭义上讲,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调。这里的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环境保护的概念
环境保护,顾名思义,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随着近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环保问题又一次引起来人们的认识,环保机构、相关律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二、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密度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不同,面对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不同。中国巨大的人口构成,特有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正在迅速实现工业化过程中,这一切都对环境和资源构成了超乎异常的压力,使中国面对着超乎异常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势是: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并存,历史环境欠债与新增环境问题并存。具体表现为:土地资源严重破坏、森林资源面临枯竭、水资源出现危机、矿产资源大量流失、大气污染严重、水体污染面广、废弃物污染成灾、噪声污染超标等。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引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
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然而一些物种的绝迹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环境污染会导致森林面积的锐减,具体表现在酸雨的腐蚀,、有害气体的排放上,随着大气进入空气中,继而以自然雨水的形式进入土壤,影响原有的植物生长。
另外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工厂生产和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同时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三、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意识到环境问题之后,我国及时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所蕴涵的思想、内容是非常广泛和深刻的。由于人们知识和社会背景不同,对其理解和认识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别,因此,在国内外对其有着为数众多的定义,但规纳起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人类发展观的历史反思的结果,是人类面对未来挑战的积极反映。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集生态、环境、经济和政治为一体的综合性概念。
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国家与国家是平等的,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重要。为发展中国家正经受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因此,可持续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但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
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战略,重发展的速度和数量,轻发展的效益和质量;重外延扩大再生产,轻内涵扩大再生产;对自然资源重开发轻保护等。这种发展战略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闲素。
四、怎样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1)强化政策导向与宏观调控
我国从自身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建立了与自己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承受能力能允许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和制度体系。强化政策导向与宏观调控,增加并保持一定比例的环保投资是实现经济、能源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继续和更有效地贯彻落实我国80年代初制定的能源战略方针,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强化其响应能力。已经逐步认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上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轨道,建立了与自己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承受能力能允许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和制度体系。如:把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把环保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政策;“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等一整套深化环境管理制度。这些政策制度在我国80年代的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未来20年中,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应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和制度。进一步强化这些政策对于保护和治理环境的导向作用经济、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政策,是经济政策、能源政策、环境政策、技术政策在相同目标下,将其综合优化的产物。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管理部门、能源管理部门和环境管理部门,均应加强其宏观调控能力与作用,使经济、能源下环境协调发展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最付款效益。(2)依靠技术进步,深化环境治理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速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环境保护来讲也是如此,离开科技进步不仅难以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就是做到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也是很困难的,只有以先进的防治技术为基础,通过实施严格的法律监督才能实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目标。我国目关推行的污染控制技术过于落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落后于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以火力发电厂为例,日本目前所有燃用矿物燃料的发电厂均为大型发电机组,但我们武汉地区除武钢自备电厂近期安装了排烟脱硫装置外,火电厂so2排放仍处于失控状态。
(3)增强国民的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的环保新概念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和社会风尚。与法制宣传部门紧密结合,将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全社会的宣传教育体系,作为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普法考试考核。二是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教育培训制度。
在新形势下的今天,全民大力提倡的特殊时期,环境保护不单单只是一句口号,她需要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真真切切的以实际行动参与进来,为挽救我们的家园付出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的地球母亲。(4)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行动准则和战略目标。只有全人类齐心努力,不仅为自己,也为了后代们能在好的环境里生存,自觉保护环境,坚持下去,才会是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夏光《环境污染与经济机制》[2]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3]刘学敏《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4]刘燕华《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5]李周《21世纪的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化过程中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以天津市为例
———《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论文
作者姓名:蒋翔学号:080534113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化快速推进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阐述了天津市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为解决天津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对策措施。
关键词:天津市城市化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化快速推进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天津市城市化水平现状
天津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北部的渤海湾,拥有中国第四大的工业基地、第三的外贸港口。有超过1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天津地区。天津解放前为亚洲第二大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天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天津逐渐背上了过去的包袱,没有及时实现发展的转型。在经济上一度落后于其他城市。全市常住人口1,176万(2007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7名),其中本市户籍968.87万。人口密度861人/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5名)。城镇人口783.06万人,占全市人口75.11%。全市人口出生率8.13‰,人口死亡率
5.94‰,人口自然增长率2.19‰(2008年末)。
天津自然资源丰富。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19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56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0.7%。在海河下游的滨海地区,有待开发的荒地、滩涂120多平方公里,是发展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的理想场地。
近年来,天津市城市化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加强,已基本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较为完善的城市体系。
2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天津市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污染比较严重,改革开放后,天津没有能够及时实现发展的转型,经济结构没有很好的得到优化,工业的污染以及人口的增加都使天津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近几年来,虽然天津市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但是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2.1对水资源的影响
天津地区干旱缺水,本地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为18.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7%,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之
一。天津的城市化影响区域的水循环模式,改变水圈的水文学特性,导致区域性水供应衰竭以及水污染。天津市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虽然稳定在95%以上,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远远大于环境容量,对天津市的工业污染源实施总量控制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2对大气的影响
一、城市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并释放出很多热能,使城市温度升高。
二、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用大量的机器空间代替了土壤和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空间,从而改变了反射和辐射面的性质,改变了近地面层的热交换和地面的粗糙度,导致大气的物理状况受到影响。
三、城市排出大量的粉尘颗粒物进入大气,除污染城市大气外,还会使城市的云量、雾量和降雨量明显增高。
2.3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一、侵蚀和土地质量的其他变化,城市的快速发展能导致河道的严重侵蚀和沉积。
二污染。在城市周围或工业区、废物堆放场随处可见大量的污染物。用于道路、公路和建筑物的含铅涂料是较广泛分布的进入土壤的一种污染物,另外人们在地下还填埋了大量的废物,它们严重地污染了土壤。
总之,阳泉市在城市化之路上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基础设施建设得力,人均收入增长迅速。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投资硬环境、人民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伤害。
3天津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增大。为此,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适应城市化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需要。
明确我国城市扩展的空间发展模式。当今西方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在北美,低人口密度的城市蔓延扩张吞食了周边大量的土地资源。我国不可能跨越城市化阶段进入“城乡一体化”阶段。也就是说在郊区城市化的同时要防止城市郊区化因为城市郊区化一般都是低层建筑,并配备花园,占地面积很大。这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基本国情。我们应该采取向上、向下发展而不是向外围蔓延发展的城市扩展模式,这样就能既满足人口增加带来的住房需求,又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保存周边农村地区的绿色空间,让城市地面环境景观更接近自然。
统筹规划城乡建设,实施谨慎的开发计划:
一、密集发展城市,工业、购物和休闲活动均相对靠近,能方便地通过步行或公共交通就可到达服务区域,这样可减低人均能源消耗。
二、城市化发展要实行传统性的经济开发向现代化的生态建设转变。
三、加强城乡经济的区域性交流和互动,通过城市化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因为城市边缘区是城市要素和乡村要素交叉的地区,是城市化扩张的前沿以及城市贫困人口和各种新入城者的集中分布区。
四、规划形成具有一定面积比例广场、绿地、水域等环境功能区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使环境容量与发展规模相适应。
五、避免在山地发展城市,一旦需要,应沿土地等高线开发以减少侵蚀与滑坡。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起“低消耗,高效益”的社会经济结构。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扩大内需的政策结合,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重点应是城市入户电网线路、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水源设施、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及社区管理和服务。
实行清洁能源计划。要改变目前不合理的燃料结构,提高工业气化率;新建的工业园区和居民小区要积极发展集中供热,充分利用电能和太阳能等,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不提倡大力发展燃油机动车辆,科学设计密集型城市使得大多数活动可在步行范围内解决。
认真贯彻“开源与节流”并举、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与水污染防治工作通知》精神,要把污水治理工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作为提高城市品位、人民生活质量、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保护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湿地、草地、沼泽地和树林能提供野生动植物的自然栖息地,保持空气新鲜,过滤污染物,控制洪水泛滥。
参考文献:
【1】
杨国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出路.环境保护,2008.8
【2】
盛学良,董雅文.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环球导报,2001.6
【3】
天津统计年鉴
第四篇: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重要性及意义等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文中指出:人类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
进入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对此,人们产生了盲目的乐观情绪,好像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这种掠夺式的生产已经造成了生态和生活的破坏,大自然已经向人类亮起了红灯。
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人们承认面临的严重危机,但是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在现阶段,全球各国人们都在积极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以求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反地,却在逐步地走向恶性循环,人类生存的活动范围逐步缩小。因此,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中指出:“现在是采取保护使今世和后代得以持续生存的决策的时候了。”“未来的希望取决于现在就开始管理资源环境,以保证持续的人类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决定性的政治行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开始呈现出穷途末路的局面了,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需要的却恰恰不是现在所看到的,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持续发展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使生态环境保护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在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正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内涵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前言中写道:“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的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这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因此,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和给人类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1
望。同时,当代的人类要处理好“代际平等”关系,不要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有规律地利用。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5.20字: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6.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六大原则:
统筹规划,整村推进;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一点为主,区别对待;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典型引路,示范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