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分析

[提要]互助养老能够解决我国养老中由于未富先老和家庭结构变化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顺应时代需求,因而得到人们的认可。这种养老方式在我国很多城市得到实践,并形成不同的互助养老模式。但互助养老可持续性发展存在社会观念落后、缺少风险保障、服务水平专业化程度低和互助承诺难以兑现等问题,可以从深度挖掘儒家孝文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专业培训和招募专业志愿者、政府牵头完善“时间储蓄”养老模式等方面去改善。

关键词:养老;互助;城市;可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西方提出一个新的养老概念———互助养老,得到人们的认同和肯定。这种方式被引入我国,并很快在不同地方进行探索,虽然这种养老方式尚存在问题有待解决,但无疑这种养老方式可以弥补我国传统居家养老的不足。2018年“互助式养老”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本文对我国在互助养老方面的实践探索进行考察,总结现行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概念提出及理论支持

互助养老指的是人们在养老过程中相互帮助、彼此照应的一种养老模式。根据提供帮助的主体范围不同,可以分为狭义的互助养老和广义的互助养老。狭义的互助养老指的是老年人自发地采取“抱团取暖”方式,满足彼此的生活需求或心灵慰藉,提供帮助的主体是老年人。广义的互助养老,其提供帮助的主体并不局限于老年人,还包含儿童、青年人、中年人以及非盈利组织。

(一)增权理论。最初源于1976年美国学者solomon出版的《黑人增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作》一书。目前广泛应用于描述弱势群体自身或在外力的帮助下重新获取权利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过程或一种方式。“权能”是该理论的核心概念。pinderhughes认为“权能”是一种可以掌握自己生活空间和发展的各种有利动力,而这些有利动力如果受到阻碍就是缺乏权能。陈树强进一步认为,“这种能力不但表现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亦即权力感。无权也不单是指人们缺乏能力或资源,同时亦是指人们会通过一种内化过程,形成一种无权感。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无权感,使得人们指责或贬低自己,进而陷入无权的恶性循环”。因此,无权是介入的对象,获取权力是介入的目标,增权是达成目标的途径。增权理论强调个人有能力和权力决定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增权并不是赋予案主权力,而是去挖掘或激发案主的潜能,恢复案主被剥夺的尊严和自由。老年人作为一个社会弱势群体,长期被认为是一种负担和包袱。实际上,很多老年人退休后仍然希望为社会做贡献。增权理论认为通过促进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观念的形成,挖掘或激发老年人的潜能来提高其参与互助养老的能力。这样不但可以缓解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压力,而且可以增加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

(二)社会交换理论。互助养老中的“互助”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一种“交换”。社会交换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提出来,该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一种希望得到与其付出代价相等的报酬的交换行为。人们想得到的报酬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社会关系自身中所获得的“内在性报酬”,如爱、赞赏、感激等;另一种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之外得到的“外在性报酬”,如金钱、物品、名誉等。通过社会交换理论可以知道互助养老行为并非赤裸裸的金钱交换,而是尊重、理解、支持与扶持的相互给予。老年人可以为他人提供时间、劳动或精神上的帮助,这样自己也会收获来自被帮助者或他人的帮助,这是一种交换行为。该理论还提出报酬对等性的实现存在问题,即在短距离内人们之间的交换关系产生的报酬是有可能对等的,但在长距离时就需要交换者之间有“共同价值”才能达到交换的相对平等,因此构建长距离交换相对平等的平台是互助养老可持续性实施的关键。

二、互助养老模式在我国实践探索

自从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就开始了开展互助养老的试点。到现今,互助养老在多地区得到实践运行,并且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研究发现,我国的互助养老的各种模式最初的想法总是始于民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发展被证明可行后,政府才开始介入管理和支持。现阶段,我国有三种典型的互助养老模式。

(一)“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上海市虹口区于1999年首次引进“时间银行”的养老模式。“时间银行”是一种劳务储蓄互助模式,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埃德加•卡恩提出来到。劳务储蓄就是有能力提供服务的人所付出的劳务像货币一样在银行储存起来,等到未来自己需要支取的时候能够取得相同时间和质量的服务。上海市的“时间银行”除了“劳务储蓄”外还有“货币储蓄”。货币储蓄是参与人定期存入一定的货币,等到年老时支取,但支取的并不是货币而是换算成服务时间的护理服务。“时间银行”采用志愿存取的形式,提供服务的人不仅局限为老年人,还可以是其他年龄段的人员。2016年底,在上海浦东新区民政局的支持下,上海市成立了“义工银行”,迈出了民间探索的第一步,其目标就是为老服务,形成一个“我为人人父母服务,人人为我父母服务”的养老局面。除了上海市,广州、杭州和南京等城市都开展了试点。

(二)据点活动式互助养老模式。青岛市四方区在2006年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受传统思想或经济条件的影响,更倾向于在自家养老,但居家养老最大的问题就算寂寞,因此四方区提出了“分区设点资源整合互助养老模式”,并且进行了实践探索,这种养老模式收效不错,很快就在全区进行了大力的推广。青岛市四方区社区互助养老主要针对社区内421家庭的老人,当然也不排斥其他类型家庭的老人加入,遵循的是自愿原则,不强迫,对没有参与的老人,通过邀请观摩等活动感染的办法来增强其对这种养老模式的了解。由社区或互助养老组织内部老人提供活动场所,活动场所一般要求在3楼以下,并且不少于15平方米的活动空间,每一个据点不少于5人参与,政府对每一个“互助养老点”统一配备娱乐设施,并且提供每月提供一定的水电补助,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每日活动,天天见面。这一养老模式,整合了家庭、社区和政府三个方面的资源。

(三)结对组圈式互助养老模式。该模式采取老人自愿结对与组圈的方式抱团养老,倡导“以老助老”,是一种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方式。一些身体健康、年龄较低的老年人在自愿的基础上与社区内高龄、孤寡、空巢或失能的老年人结成帮扶对子,通过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为其提供生活照料或情感沟通等服务,实现了邻里守望相助。有些地区政府还展开了对老年志愿者进行包括心理关爱、老年病防治、意外事件防范等方面进行培训。代表地区是天津的老年俱乐部、浙江的“银龄互助”和上海的“老伙伴”养老计划。

三、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5).

[3]陈功,杜鹏,陈谊.关于养老“时间储蓄”的问题与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1(6).

[4]郑良芳.世界各国合作社发展的经验及借鉴意义[j].行政管理改革,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