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乡村旅游民宿集聚区建设专题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随着旅游市场从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变,乡村旅游民宿逐步从依附景区的配套产业成为一种独立的产业形态,打造乡村旅游民宿集聚区则是民宿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近年来,全区积极打造**民宿集聚区,把分散的、小规模的乡村民宿业做大做强为“链式一体化”的民宿产业集群,引导旅游民宿连点串线成片发展,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培育特色产业增长,带动当地富民增收。下面,为进一步做好全区乡村旅游民宿集聚区建设,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增强乡村旅游民宿集聚区建设信心决心

(一)机制改革,精品民宿应运而生。加快统筹乡村民宿规划发展,将乡村旅游民宿集聚区发展列入**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板块发展规划及“十四五”文旅融合规划。坚持突出特色、集聚组团、业态组合,在全市率先出台《**区关于加快乡村民宿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文旅健康产业链链长制方案》,印发《**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由珍珠泉度假区负责统筹**景区112平方公里范围内旅游工作。区文旅局和公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联合推出服务保障**民宿发展十二条措施》,解决民宿业主办证难问题。拟定**区**乡村旅游民宿服务规范,出台扶持民宿发展的政策,设立2000万元全域旅游专项资金。

(二)产业振兴,乡村旅游走深走实。以“住”作为旅游链条切入口,推动乡村民宿与农业、工业、水利、体育、教育、科技、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上线“一部手机游**”平台,乡村民宿产品上线省“苏心游”平台,建设100个旅游咨询服务点,打造以星甸烤鸭、桥林茶干、永宁青虾为代表的“浦食浦味”,推出以**蜂蜜、西埂莲乡茶滤、圩美蟹壳画等为代表的“**礼道”,命名蝶梦山丘民宿等15家“首批特色文化主题酒店”。民宿产业的扩展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旅游商品加工、地摊经济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如不老村带动村民就业近200人,人均就业年工资收入在36000元以上。

(三)品牌赋能,影响力持续提升。将“**美宿”纳入“**微度假”文旅品牌推广体系,开展互联网宣传营销,完善乡村民宿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功能,通过广泛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互联网平台,扩大客源市场。为上线民宿提供遮阳伞、宣传板,制作精品**美宿画册,开展“2022**文旅新春促消费活动”29.9元抽取‘**美宿’盲盒活动”,举办都市圈微度假**文旅推广周,邀请都市圈150名旅行商、旅游达人实地体验**民宿。串联民宿和景点,设计推出栀香莲海、江河田野、林下泉影3条全新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不老村精品民宿+松鼠部落”“云栖林舍+云幽谷”等10个民宿产品,在线上ota平台及线下旅行社售卖。

二、正视问题,准确把握做好乡村旅游民宿集聚区建设的迫切性

(一)机制体制不优,联动发展未能形成。一些美丽乡村的民宿项目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部分民宿经营户反映“入门难”、办证程序复杂,既涉及农业农村局管理,作为旅游业态又归属文旅局管理,民宿改造又涉及建设、规划等多家单位。在盘活农民宅基地、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面,还未形成有效路径。各个旅游景点未能形成条线,加之夜间娱乐项目较少,民宿经营者普遍反映存在“留客难”的现象。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推动公共配套集聚。完善旅游设施配套。民宿虽不是景区,但应有相关管理机制。建议由村集体牵头或聘请优质的市场第三方,负责具体民宿集聚区的基本运营,建设集特色产品销售、生活便利超市、健身文体设施、医疗保健点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按照房间比例配套一定数量的公共停车场,按照淡旺季的人流量科学安排接驳服务,并统一设立有特色的标识系统。完善生活服务配套。民宿集聚区的打造,可以有效避免公共服务配套及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降低成本。民宿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居住、生活,建议深入分析民宿规模、客源结构等,合理布局书房、咖啡馆、会议厅等功能场所,最大限度满足个人生活、家庭活动和企事业单位团建需求。

(四)推动专项政策集聚。引导类政策。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和市场公司为主体推进民宿集聚区规划建设。由文旅局牵头,科学制定民宿发展专项规划,形成联动错位发展的合理布局。同时,每个民宿集聚区应形成建设运营策划方案,经区文旅局、规资局等相关部门审核后,作为后期建设、招商的指引。扶持类政策。整合特色田园乡村等项目资金,设立民宿扶持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贴息、贷款担保和补助、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等方式,对有意愿开办民宿的农户给予资金扶持,对经营较好的优质民宿进行奖补。吸引一些大型文旅企业介入民宿行业,加大对年轻人从事民宿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对民宿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实现行业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双向奔赴”。手续类政策。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解决民宿用地与房屋产权权益问题,拓宽“农地入市”思路,探索实施农民闲置房屋转化利用及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完善民宿证照办理联合审批制度,探索发放统一的特种行业许可、消防等执照,简化审批程序。规范类政策。建议文旅局牵头,尽快出台区民宿服务规范,设定民宿消防安全、社会治安、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环境管理等服务标准,并定期检查通报。借鉴莫干山民宿“纺锤型”等级的经验,建立民宿绩效评价和红黑榜机制,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