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我县规划工作的若干思考
规划作为各级政府全面履行职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和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机遇时期,但规划体制明显地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全面加强和改进规划工作,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规划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已成为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全县规划工作基础逐步夯实
(一)“十一五”前规划工作基本情况
1、规划体系。我县规划体制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本框架。规划体系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城镇规划和县城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包括五年计划纲要、各类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其中行业规划编制较少。县政府对届期(2003—2007年)规划体系建设作过有益的尝试,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结果由于规划编制质量问题而搁浅。
2、规划编制和管理。全县规划编制部门主要有发改、建设、国土、环保、水利、农业、旅游等,其中少数部门设有规划科室。全县对规划工作没有实行统一的管理,许多部门规划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来组织编制和实施,编制以对外委托为主,经费由各部门向上争取一部分或挤占业务经费及其他资金解决,规划评审一般由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审批、发布则按照原有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程序进行。规划实施上,城镇规划和县城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因有法可依,约束性较强,规划内容基本能落实到专项规划和实际建设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的许多规划,因缺乏刚性,在编制完成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二)“十一五”规划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
我国将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改为“规划”后,各级政府部门都加强了对规划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列入全省“十一五”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县为契机,积极推进全县规划体制改革。完善规划综合管理职能,在发改部门专门设立规划管理科室,加强全县“十一五”各类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全县先后发布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及一批重要专项规划,完成了一批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和其他有关规划,“十一五”规划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目前我县规划工作正逐步走上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社会关心、群众参与的轨道。
二、当前我县规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欠到位。不少部门对规划工作不重视,片面认为规划是空话,还不如一个文件或会议纪要来得实用。纯粹把规划当成一篇文章,不愿意在规划前期研究、组织编制等方面下功夫,为规划而规划。有的甚至认为,编制行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既不是县领导交办的任务,又不属于工作考核范围,至今也没有完成编制,给全县“十一五”规划体系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2、规划审批主体多而杂。按照上级“十一五”规划的功能分类,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综合性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和主体功能区
规划属于空间规划,这些规划的编制主体是县政府,各个重要专项规划及子规划的编制主体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但审批、发布主体五花八门,全县“十一五”规划纲要由县人代会审议通过后发布;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要报省政府审批;即将编制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需报市政府批准;部门综合性规划一般由发改部门和主管部门共同发布,而少数专项规划又以县政府名义发布,有个别专项规划是以县有关工作领导小组名义组织编制,由县政府或与县委共同发布。
3、规划内容“缺位”与“越位”并存。一些部门规划定位不清,本应根据自身职能提出意见、采取措施的领域,涉及不深,内容缺失;而对其他不属于自身职能的领域却涉及过多,内容模糊,致使规划的指导功能缺乏而大打折扣。
4、规划间整合性较差。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各部门各搞各的规划,经常出现不同规划对全县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目标定位等县域总体性、根本性内容的不同表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和可信度;一些经上级审批的规划刚性较强,由于衔接不够,与其他规划之间出现交叉“打架”情况并不少见,尤其在建设与土地、土地与林业、环保与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对同一资源的多头管理,导致空间布局和管理混乱,制约我县自身发展。
5、人才技术制约。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自行组织编制规划力不从心,实行委托或合作编制,则由于对自身的特点研究不透,或对规划思考不深,或主动参与不多,规划特色不鲜明,往往“普通话”过多,“仙居话”太少。二是缺少一支高素质比较稳定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比较明显地表现在部门参加规划评审会的人员,“今天张三,明天李四”,既有内行的,也有外行的,往往难以对规划提出全面、深入、到位的论证意见。
三、加强和改进我县规划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全局高度推进规划工作。一是切实转变观念。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加强规划意识,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对规划工作的领导。规划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龙头和抓手,抓规划工作就是抓了发展大局,规划须对仙居人民和历史负责;要树立规划“资源”意识,规划的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要充分发挥规划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调控能力,追求全县资源的最大产出效应,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推进规划体制改革。规划工作存在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体制落后。要大力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及早出台规划管理办法,强化制度保障,不断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纳入考核体系。发展思路和今后工作的目标重点是否清晰到位,规划就是最好的解释。能否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并实施好规划,是各个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责。要把规划工作列入部门(乡镇街道)工作考核体系,作为考评领导干部政绩、工作能力和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加快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规划体系。
首先要理清规划体系的功能分工。全县规划按对象和功能划分为总体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综合性、纲领性和指导性规划,是编制空间规划、专项规划以及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空间规划是根据县域内产业、人口、资源等基本要素及相关功能区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开发秩序为对象编制的规划,包括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专项规划是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门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资源环境、产业发展等各种行业规划、专题规划,可分为重点专项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其他专项规划和子规划;区域规划以跨行政区划的特定区域为编制对象,既有综合性的区域发展规划,也有区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是发展纲要在特定区域的
细化和落实。其次要科学界定编制领域。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方向,切实改变规划多、杂、乱现象。政府编制规划的领域主要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事业等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使之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财力的依据,为企业决策、社会投资提供参考。一定时期内确需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产业,可根据需要编制专项规划。对市场机制已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领域,原则上不再编制规划。
(三)加强规划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建设。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实行县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的二级管理机制。领导层面,要建立由县政府领导任组长、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规划协调会议制度,领导、协调、监督全县规划的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发改部门,负责规划日常管理工作。技术层面,实行部门联动,由发改部门牵头组建全县规划咨询专家库。根据工作需要分类设立若干专家小组,负责开展各类规划的咨询、论证、评估活动以及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空间规划、重点专项规划和主要专项规划在报县政府规划协调会议审议之前,须由规划咨询专家小组论证通过。二是严格立项制度。按照以事权编制规划的原则,总体规划、空间规划由县政府提出并组织编制,其中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发改部门牵头组织,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分别由建设、国土、环保等部门牵头组织;区域规划由发改部门提出,经县政府同意后组织编制;专项规划由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其中重点专项规划由发改会同主管部门提出。发改部门综合平衡各规划立项申请,提出下一年度全县规划编制计划,提交县政府规划协调会议审议确定;县级部门接到上级部门或县政府通知,需要补充编制有关规划的,及时向发改部门提出增补立项申请。三是规范审批发布。建立规范的规划审批制度。总体规划经县政府审核后,报请县人代会审议批准;空间规划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审批;重点专项规划由发改会同相关部门审核后,报县政府规划协调会议审议通过,由县政府审批发布;主要专项规划由发改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审批发布;其他专项规划和子规划一般由主管部门审批发布,报送发改部门备案;县委部门和政府部门共同组织编制的规划,参照上级规划的审批办法执行。四是深入前期研究。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力量,加强对本部门或涉及全县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无论采取自主编制、合作编制、委托编制和招标编制等何种方式编制规划,都要深化前期研究,使规划充分体现仙居实际,避免简单重复上级规划内容。五是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规划关系着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鼓励公众事前参与,以专题大讨论等多种方式,发动群众踊跃参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增强规划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规划批准后,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保密内容外,都要向社会公开发布,广泛宣传,改变以往只通过内部下文件的传统做法,加强社会监督,提高规划透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规划、参与规划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的规划实施机制。
一是建立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要作为政府调控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任务要制定具体的年度或分期实施计划,并列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二是突出规划配置资源的导向作用。积极调控社会资源,引导民间资金投向规划鼓励和支持的领域。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坚持“以规划带项目”原则,逐步实现投资管理和调控由项目审批向先编规划、后审项目、再安排资金转变。三是完善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各类规划都要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做到年度有监测,中后期有评估,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新的形势要求,及时提出规划实施和调整意见,确需修订的规划,按规定程序进行。同时要建立政府规划成果公共信息平台,切实改变目前部门各自占有规划成果信息的状况,加强规划成果的统一收集
和资源共享,降低规划成本,提高规划效率。四是加强规划经费管理和队伍建设。要统一安排全县规划经费。按照年度规划编制计划,将规划专项经费列入年度部门财政预算;未按规定程序编制的规划,不安排经费;加强对规划编制经费的监管,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重视规划队伍建设。各部门在借智借力编制规划的同时,必须重视自身规划队伍建设。要加大规划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仙居的规划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改进和加强企业党校工作的若干思考改进和加强企业党校工作的若干思考
【摘要】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用这样的要求检查我们企业党校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差距。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企业党校工作,更好的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1改进和加强企业党校工作的意义1.1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
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特有的组织形式之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企业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各项工作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在企业中发挥着凝聚、教育、管理、服务的作用,是社会主义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和血脉。加强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企业党校能够发挥重要的关键性作用。
企业党校不断改进加强自身工作,提升对企业党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促进和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在企业各层级决策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及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有利于企业各级基层组织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中坚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进人物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在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的保障作用。
企业党校通过加强和改进自身工作,在教育培训广大党员干部过程中,使企业基层党组织更好的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将党的理想信念通过企业价值理念建设转化为全体职工的凝聚力;将党的方针政策通过企业战略规划和实施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力;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企业党建转化为企业的领导力;把党的作风建设通过企业制度及行为规范转化为企业的执行力;把党的先进性标准通过企业先进典型和形象塑造转化为企业的带动力;把党的执政为民的理念通过强化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转化为企业发展的主体创造力。
11.2是企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新形势下,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按市场规律科学发展的今天,必然要求企业党校与时俱进,改进和加强自身工作。
首先,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方面。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工艺流程向连续化、清洁化、紧凑化,技术装备更趋大型化、高效化、自动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主体设备已占相当比例。与工艺流程再造结伴而行的是企业管理再造和企业文化的整合,是企业党、群、行政、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及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更新。
第二,企业产品生产和营销方面。各企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产量明显增加,生产管理的内涵大大扩展。作为现代企业的营销工作,既是产品的推广,又是一种企业文化的传播。企业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需要人文科学作支撑。党校对企业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需要适时增加人文科学知识。
第三,企业管理方面。许多企业遵循大集团管理框架模式,企业oa、qhse、erp、her、tpm等现代化管理工具的使用,使得企业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企业管理上档次,企业干部是决定因素。企业党校重点培育提高干部的执行能力、履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方面。有些企业或企业集团现在已经形成了主业突出,国有独资和中外合资所有制性质并存的所有制形式。为此,如何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培育共同的价值观,企业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加富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企业文化内容,无疑将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健康发展。
第五,企业员工队伍组成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中劳动的对象、性质和劳动力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脑力劳动者增多。一方面,员工对精神上的自由和人格方面自尊、个人价值观的实现等要求日趋增大;另一方面,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心理问题应运而生。因此,企业党校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如何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因素,增加心理干预和调试等内容,显得很有必要。
企业党校工作,企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只能不断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才能适应企业的科学发展。
1.3是企业党校自身建设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不断增加,特别是企业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动用各种资源,运作企业党校,同样面临着资金和人工成本的压力。企业党校只有加强和改进自身工作,融入企业,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才能在企业中找到
2自身的地位。常言说,有为才能有位,加强和改进企业党校工作是党校在企业内是否能够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关键问题
通过加强和改进企业党校工作,使党校的主体培训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密切结合,达到培训出效益,党校出人才。通过承办各种专题研讨班,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使党校的教育培训在提升学员能力的同时,为企业排忧解难。通过承担企业下达的调研任务,为企业的战略调整、规划制定、制度建设、管理创新献计献策。针对改革开放和国际国内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使企业文化的发展建设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样的企业党校工作企业欢迎,进而达到党校促进企业前进,企业推动党校发展的良性循环。
2当前企业党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党校是根植于企业,受企业党委直接领导的重要职能部门。企业党校应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实施部门之一。在有些企业,党校被撤并甚至裁撤,这种情况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同时也有企业党校工作的问题。当前企业党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个别企业党校教育培训内容与企业中心工作脱节。理论培训空洞,不能很好的结合企业实际,不能解决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企业不欢迎。
第二,少数企业党校培训形式单一刻板,没有更多的考虑在职人员的实际情况和成人的认知规律,甚至为了完成教育培训任务不惜影响企业生产,给一线生产经营部门造成不应有的压力。同时由于培训形式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学员学习兴趣,学员不爱听。
第三,有些企业党校调研、理研、科研工作不能很好的服务企业中心工作,调研走过场、理研难落地、科研无效益。因而得不到企业的支持,使企业党校调研、理研、科研工作日渐凋敝、曲高和寡。
第四,企业党校师资匮乏,师资队伍建设陷入招人难,留不住的窘境,使企业党校的培训教学和各项研究工作开展困难。
3企业党校工作创新的主要途径
3.1首先,不断改进和加强企业党校的自身建设,发挥党校培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办公室参政能力的强弱制约着参政水平的高低,而办公室参政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办公室的基础管理。
一是进一步细化会务组织。搞好会前筹备,弄清会议召开的基本情况,明确任务分工,落实责任主体。对较大规模的会议配套制定安全保卫措施和紧急情况预案,认真检查消防设施、过道通道及周边环境,确保状态良好;做好会中服务,根据会议议程,安排好会议报到、会场服务、会议就餐和会间活动等各项工作,加强引导疏导,切实维护好会议秩序,消除人身伤亡隐患;重视会后总结,大型会议后要及时召开室务会,
加强和改进办公室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