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与环境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能源与环境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通过一些文献的阅读,对能源和环境方面相关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文章提及到了我国能源储存和消费的现状,同时给出了一些数据,还提出了相关部门的应对方法及十二五规划对之后能源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由于传统能源对环境污染很突出,为了人类的未来需要大力发展清洁型的新能源。

关键词。能源环境经济十二五规划能源作为新世纪发展的动力,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在过去近100年中,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占据着主要地位。而由于20世纪中叶以前,人类对能源影响环境的严重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急剧增加,极端气候增加,酸雨区增多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日常生活质量。

据统计我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中国一次能源资源总储量估计为4万亿吨标准煤。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0年,中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7吨,为世界平均数的41.4%;人均探明石油储量2.9吨,为世界平均数的11%;人均探明天然气为世界平均数的4%;探明可开发水能资源按人口平均也低于世界人均数。从人均能源消费看,1994年世界平均为1433千克油当量,发达国家为5066千克油当量,中国大约为670千克油当量。1997年中国人均拥有电力装机容量0.21千瓦、人均用电量900kwh,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中国能源开发利用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占能源总量的90%以上,70年代占80%以上,80年代以来煤炭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的比例占75%左右,其他种类的能源增长速度较快,但仍处于附属地位。1995年,世界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23万亿吨标准煤,固体、液体、气体、水电和核电的比重分别为28.3%、38.4%、23.5%和9.8%。在世界能源由煤炭为主向油气为主的结构转变过程中,中国仍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1957~198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9644万吨标准煤(sce)增加到96934万吨,增加了9倍。1989~1999年,中国能源消费,从9639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22000万吨,增长26%。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9.3%,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1994年单位gnp能耗(吨标准煤/千美元)比较,中国分别是瑞士、意大利、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的14.4倍、11.3倍、10.6倍、8.8倍、8.3倍、7.2倍、4.6倍、4.2倍。

三是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中国经济发展主

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也主要依靠国内供应。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能源供应的自给率达98%以上。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空气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中国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环境破坏经济损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

中国能源研究会认为目前能源消费趋势难以持续。如果能源消费保持本世纪以来平均8.9%的增速,则2020年全国能源消耗将达近80亿吨标煤,占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即使我们能够持续实现每五年gdp单耗下降20%,在2020年之后,中国的能源消费也将占世界的30%以上。为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能源消费提出必要的总量控制目标,统筹发展的速度、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

一是必须从偏重保障供给,向科学调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方式转变,而是必须从严重依赖煤炭资源,向绿色、多元、低碳化能源发展,三是必须从过度依赖国内能源供应,转向于立足国内和加强国际合作案并举,四是必须从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能源发展,向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协调发展转变,五是必须从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向科技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转变,六是必须从能源品种独立发展,向多种能源互补与系统的融合协调转变

对此,应加快对新能源战略的实施。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优质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传统能源的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开发更多可再生能源对于加快能源现代化进程,满足对优质能源的迫切需求,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是人类目前亟需努力的目标。目前主要的一些人类能利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中国作为能源的生产消费大国,政府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发展。2005年颁布《中国新能源法》,2007年发布《中国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年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年即将出台《中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明确了新能源的战略定位:2010年前后,新能源争取占到能源消费的10%左右,战略定位是补充能源;202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15%左右,战略定位是替代能源;203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25%左右,战略定位是主流能源;205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40%左右,战略定位是主导能源。

十二五关于能源的总体规划是这样的:

一、必须把进一步强化节能降耗、降低能源增长速度和总量,作为能源平衡的前提。用较低能源增长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符合我国科学发展需要,也具有实际可行性。我国经济面临重大转变,能源消费增长也要有重大变化,“十二五”要继续制定积极的节能降耗定量目标,节能降耗指标应坚持20%,并试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加强节能降耗考核,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内容,以进一步统一认识,用节能降耗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观。

防止盲目壮大投资,避免单纯追求gdp速度。

二、煤炭

“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应切实转变观念,改变过去以需求决定供给的思路。按照适度从紧的原则,把区域资源环境约束、安全约束放在首位,实行煤炭开发总量控制制度,科学确定煤炭产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努力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清洁、高效、协调的现代煤炭供应保障体系。

主要任务是:

1、大力促进煤炭的绿色生产和清洁高效利用。传统的煤炭开采方式对地表水系破坏严重,造成地表塌陷,村庄搬迁问题突出。必须创新煤炭开采方法,采用回采率高的采煤技术,实行有控制地开采。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基本农田、人口稠密地区逐步实施无生态破坏、无地表塌陷开采。多联产是煤炭的最佳利用形式。国家应下大的力气推动煤基多联产技术的应用,并且使煤的洁净化利用成为可定量衡量和检查的指标。

2、控制煤矿数量,淘汰一批落后煤炭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我国现有煤矿1.5万个,但全国120万吨以上的矿井只有469处,产量14亿,占2008年当年产量的53%。应坚持一个矿区原则上一个开发主体,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推进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继续关闭一批小煤窑。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大型现代化煤矿、千万吨级矿井(坑)和千万吨级工作面建设。“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我国新建煤矿较多,对原有煤矿的技术改造重视不够。“十二五”期间,应把技术改造放到一个重要的方面,分类推进:对山西、内蒙、甘肃等八个重点产煤省区,重点是减少工作面,一井一面或者两面;对辽宁、黑龙江、江西等十三个省区主要是提高机械化水平;对福建、湖北、湖南、广西等不适合机械化的省区主要是提高煤层开采技术水平。

3、大幅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树立“煤炭科学产能”新概念,有计划地从自然灾害严重的矿区退出,下决心关闭现存的近50个千米大井。提高机械化和人员素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好转的关键举措。应大力提高煤炭开采的机械化水平,2015年机械化程度努力达到75%。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建立面向全体职工的教育培训体系,推行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改革煤矿职工招聘办法,提高技术工人整体素质。

三、电力

电力不但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也是越来越重要的一次能源。“十二五”电力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4、大力发展风电

(1)我国风力资源丰富,风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应高度重视风电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近期的战略重点是陆上为主,并网为主,注重分布式发展,加快产业化建设。

(2)应继续完善合理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机制、可操作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