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办]事业单位资不抵债的成因及对策
事业单位资不抵债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县现有具备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325个,其中教育事业单位151个,卫生事业单位22个,农林牧水事业单位33个,城市公用事业单位11个,社会福利事业单位5个,其他各类事业单位93个。属全额拨款的284个,差额拨款18个,自收自支15个。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大都能正常运转,部分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的单位因种种原因资不抵债,笔者就其成因及对策略作浅论。
一、事业单位资不抵债的成因
(一)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一些国家有一定财政支持,有自主创收权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如农技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种籽、化肥的销售属垄断行业,曾红火一时。进入市场经济后,国家放开了市场,竞争的人多了,没有了垄断的优势且在经营管理上没有创新,经济效益逐年下滑,又要承担工资等开支,只好靠举债度日,从而酿成资不抵债的局面。
(二)管理上的问题。一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管理水平对其所在单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这需要单位管理人员具备驾驭市场经济、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针对各种问题及时拿出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如单位管理人员不懂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其结果必将造单位资不抵债。二是管理层次腐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变化,少数单位管理人员滋生腐败思想,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挪用公款,恣意挥霍,造成单位资产不断流失,亏损严重,资不抵债。
二、事业单位资不抵债的治理对策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加大人才选拔及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水平。一个单位的兴衰与领导者的水平、决策是密不可分的。上级有关部门在选拔事业单位领导时,应进一步加大人才选拔力度,让一批懂管理、会经营、思想正、群众公认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其次要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使事业单位领导层懂政策、会管理、擅经营,提高单位生存能力。再次要严把出口关,疏通出口。对不胜任者坚决调岗换位,杜绝因管理而造成资不抵债重演。
(五)加大监管力度,推行事务公开。一个事业单位的运行如果没有监督机制,稍有不慎就会走入资金运营误区,日积月累最终形成资不抵债。因此,必须继续坚持纪委坚督,大力推行事务公开,让事业单位在阳光下实行资金运作,确保事业单位资金运转合理,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从而减少因管理而出现资不抵债。
(六)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依法管理事业单位。对极少数因个人私欲膨胀,贪污挪用公款,恣意挥霍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赔偿损失。对不搞市场调查个人独断专行,搞“一言堂”、“拍脑袋”造成决策失误的单位也要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赔偿损失。